第六百零三章 與李世民論農工
短短的一句話,隻不過是一個大概,到了事情真的要做的時候,恐怕要複雜出很多倍。
房玄齡覺得,如果這件事天底下有一個人能夠辦成,那也隻有殷元。可是今天殷元的話,終於讓他知道,天底下並沒有萬能的人,也沒有可以一蹴而至的事。
房玄齡道:“既如此,你的話我自當轉達陛下。可是如果陛下另有打算,在下也隻好認為,天下能做此事的,僅你一人而已。”
殷元沒有反駁他,看了看太極殿方向道:“如果他真的這麽想,那我會告訴他,天下財富在誰的手裏,權力就在誰的手裏,所以決定之前,還是慎重為好。”
房玄齡認為殷元說的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錢財是天底下必不可少的東西,誰要是手握天底下最大的財富,自然就能夠手握天底下最大的權力。
這個道理,相信天下其實有很多人都懂,但是到了皇帝這裏,卻一定會變得不一樣。因為他會認為,天底下所有的財富都是他的,那麽權力也應該都是他的,於是,天下最大的財富,自然應該握在他的手裏。
天下人最基本的需求自然是穿衣吃飯,所以皇權,就是代表了擁有天底下最大土地的階級。可如果,這世上有人能夠和地主階級分庭抗禮,那到時候誰來做這個天下的主,那可就難說了。
房玄齡覺得,殷元這個說法應該能夠勸得動李世民,畢竟這可是觸及根本的事情。可是如果這樣的話,這天下,可能永遠沒有幻想中的那一天了。
殷元見房玄齡沉思,於是笑道:“有時候,天下事,不都是這樣的令人無可奈何麽!”
房玄齡覺得殷元這句話很可能不僅僅是說給自己聽的,他也是一個常常被無可奈何的事情阻擋的人。
最近朝堂上對於西域的事情討論的越來越多了,看來唐滅高昌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如今的大唐國力越來越昌盛,征服四夷就變成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在早朝之後,殷元不可避免的被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齡的確是辦事靠譜,他從來不會辦李世民不知道或者是不允許的事情。當然,很有可能這隻是多年宦海沉浮之後的經驗。
李世民道:“殷懷素,你怎麽最近看起來對政事不聞不問的,這是為何呀?”
殷元道:“陛下,您誤會了,臣隻是家裏俗事太多罷了,倒不是對國事不上心。最近這少府監,可是一件事都沒耽誤。”
李世民笑道:“少府監的確是一件事沒耽誤,正因為如此,你可以免去一頓杖責。”
殷元笑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看著殷元道:“玄齡應該已經跟你說過了,這天下一兩個人富有,總是比不上百姓都富有。所以,朕想讓天下富足,這等大事麵前,你不會推辭吧!”
殷元道:“大是大非麵前,在下絕對不會推辭的。”
李世民道:“但是,你這個人的懶病,那也是無藥可治啊!要是你到時候臨陣脫逃,那朕可就沒辦法了。”
殷元笑道:“陛下,微臣從來不會臨陣脫逃。但是,這仗到底是打不打,那還得好好說說。”
李世民道:“哦,這打不打,還有何可說的?”
殷元道:“如果真的要做這件事,那必定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不亞於大唐立國以來的任何一場戰鬥。可是,如果貿然行動,隻怕動搖國本,到時候很可能就會是個得不償失的結果。”
李世民笑道:“哈哈,沒想到你也能說出來這麽謹小慎微的事情,但是我看,有時候一些不必要的擔心是完全沒有用的。不如,我們先以必成之心去做,那到時候靜候佳音就是了。”
殷元看著李世民道:“陛下,百工發現,要的可是大唐子民的人力,難道陛下覺得,大唐子民有餘力去做這件事嗎?”
李世民道:“哦,你覺得不行?”
殷元道:“至少,還沒有使大唐一國同時發現的時機。做任何事情,總歸是要有一個時機的,目前,時機還不夠成熟。”
李世民皺眉道:“哦,你認為如何能夠全是時機成熟?”
殷元道:“當大唐不再有饑民的時候,當大唐的子民有餘力的時候。”
李世民道:“這,恐怕很難辦啊。朕覺得,你能夠養活那麽多人,自然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殷元道:“關中富饒,而且地狹人密,可以找到人,他們不產糧,關中卻還是不缺糧。他們有了錢再去買糧,於是關中便錦上添花。可是到了地廣人稀的地方,或者是貧瘠的地方,那就得從其他的地方買糧了,如果從事百工的人越來越多,難免田地荒蕪,到時候恐怕就不好收場了。”
李世民點頭道:“確實如此,是朕思慮不周。你,可有一個萬全之策?”
殷元道:“陛下,臣卻覺得,好像還有一件事情,陛下一直疏忽了。”
李世民道:“哦,什麽事?”
殷元道:“廣袤的南國,有無數的水田,那裏地廣人稀,如果吳王那裏一切順利,何不把農業的重中之重放在南方。”
李世民摸了摸自己的胡子道:“這倒也是個主意,但是這也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啊!”
殷元笑道:“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可是如果要發展起百業來,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兩頭幹,總比顧此失彼的要好。”
李世民道:“如果朕讓你去做這件事,你會從什麽地方開始?”
殷元道:“地方開闊,四通八達,周圍農業發展繁榮,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
李世民一愣道:“所以,你選擇安州,不僅僅是因為和吳王的關係好?”
殷元道:“臣是天下的臣子,而且還是個生意人,所以於公於私都沒有理由去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有道理,既然如此,那麽安州,朕就等你的音訊了。既然你都說了這件事不了操之過急,那朕也不好催促你,隻是你覺得什麽時候大唐可以做這件事的時候,還希望你能夠提醒朕一句。”
殷元點頭道:“臣銘記在心。”
殷元鬆了一口氣,看來李世民還沒有膨脹到認為大唐無所不能。如果李世民真的非現在做不可,殷元真的有可能從根上告訴他這件事的利害關係。那麽,後果就很難說了。
殷元已經做了很多事情,甚至還包括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至少,他現在有兩股別人不了解的生意,而且正在極速的擴張,要不了幾年就會打下一個大大的商業帝國,到時候殷元就該考慮下一步是自己握在手裏,還是於私的送給大唐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