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八百七十一章 介紹相親

字體:16+-

有沒有機會殷元哪裏知道,甚至他都不知道李治的淚水到底有幾分真情,幾分虛情假意。至少可以知道的是,如果誰要是去傷害李恪,殷元這裏一定會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所以,也許李治心裏很清楚,自己的先生並不忠於自己,一如當年他不忠於李世民,他隻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如果他能做大唐的官,他還會忠於大唐的百姓。清明的君主總是把為天下黎明百姓掛在嘴邊,但是實際上他們更加喜歡能夠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人。殷元對於自己對李治的教育並沒有信心,因為人心最經不起名利的考驗,帝王的心,也經不住權力的**。所以,能夠威脅到他的權力,那就已經是一種錯誤了。

民部的事情殷元從來沒有碰過,很多人都在等著看殷元的笑話,然而好像沒有人找出過什麽紕漏。而且,殷元還開始大展手腳了。

唐代的羈縻製度,在當時提出來的時候一定是一種穩妥可行的辦法,這一點值得肯定。這或許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一定有他的道理在裏麵。

於是,殷元又開始對羈縻製度動手,開始向李治進言,開始改革。如果效仿改土歸流的話,無疑在這個時代並不怎麽好用,稍有不慎就會繼續發生戰亂。所以,不能玩火自焚。

廢除世襲的權力,無疑是一件毀人家前途的事情。而且,對於西南少數民族來說,他們的確是愚昧。愚昧並不能說明他們性格彪悍喜歡造反,但是也說明,他們容易被騙,容易在煽動之下放下鋤頭拿起刀劍。

唐廷對西南土司的控製力度極為有限,而且西南交通不便,文化差異也很大。所以貿然改革,必受其亂。為此,殷元加快了文化的融合,也開始尋求西南的交通建設方案。這,無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殷元做不了主甚至李治也做不了主。

長孫無忌的反駁也很有力,那就是朝廷無力施展殷元這個看起來十分宏偉的計劃。這話說的,殷元覺得一點都沒有錯。

大唐在安置少數民族上,很多時候保留了少數民族的風俗,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這是一種相對來說緩和的辦法。就像當年對於東突厥的安置,當年讓他們進長城來種地看起來是一個很不錯的計劃,但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所以,反駁殷元,好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前麵沒有成功的例子,失敗的例子反而過去了並沒有多少年,大家可以說是記憶猶新。

殷元當然頭腦還沒有糊塗,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但是他卻並不認為大唐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事實上,社會的變革已經超出了曆史的認知範圍,所以,很大程度上,大唐要繼續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口,更大的耕地麵積,更大的工業原料和工人。不能寄希望於幾十年後人口自然生長,所以隻能將大唐這片國土,更深層次的進行開發。

殷元的這個想法,從一開始被認為會胎死腹中,可是過了兩年之後,殷元將遼東戰爭的俘虜和大唐幾乎所有的罪徒全部遷移,組織商賈和一群工匠,開始了浩浩****的西南大開發。

引進商人的資金,殷元直接開發了西南的礦產,並且在商人的推動下,西南的交通建設,也開始進一步加強。

通過租庸製度,西南的耕地也開始大量的開發,簡單來說就是商人從土司那裏租下耕地,然後雇傭人力,使用中原最先進的生產手段,開發耕地。所得的糧食,由土司向朝廷繳納稅負,然後商人和土司分了就是。

西南的開發,成為了大唐立國以來最大的工程,這時候的殷元,已經變成了一個曆史的推動者。

盡管,這樣的政策之下少不了有人騷亂,但是殷元的鋼腕之下,西南的人,隻能閉上嘴。因為,殷元說殺是真的殺,而且就算是不殺,也會有一堆的理由等著折騰。比如,殷元把人家土司比作諸侯,為保諸侯的忠心,為了推動西南的發展,讓土司的兒子通通都到長安的國子監來學習。而且,殷元還真的準備了建設這麽一座專門的學校。

西南並非鐵板一塊,人多了就很難統一意見,所以最後,處於妥協之中暗中較勁的過程。越來越多的中原人去西南討生活,無疑那裏成了一個能夠創造基業的地方,發家致富的夢想,使得這件事變成了一件不需要朝廷怎麽使力的事情。

有人說,天底下的事情,隻要事涉殷元,李治一定會答應,而且言聽計從。但是,殷元並不認為李治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而且除了殷元自己幹的事情之外,殷元從來不多管閑事。所以,這件事,隻能是有人在給殷元臉上貼金啊!

永徽三年,有人給殷嬌說了一門親事,殷元本著要是再不把妹妹嫁出去一定會被人笑話的想法,讓媒人閻立本把人帶過來自己先看看。

閻立本任工部尚書,對於殷元的事業,可以說是繼承的很好,他是個不會胡來的人,這幾年實在是工部功勞不小。

殷元說,要是閻立本瞎介紹一個看不過眼的,就把閻立本的胡子一根一根的給拔掉。

說實在的,這閻立本確實怕殷元這麽幹,畢竟兩個人認識了那麽久,他又不是不知道殷元胡鬧起來誰也沒辦法。

雖然說忐忑不安,但是他都已經把牛皮吹出去了,要是不去,恐怕別說是胡子,頭發都沒了吧。

於是,這天食舍的閣樓裏來了兩個客人,這時候的食舍,早就已經換了掌櫃了,而且還總是在換。說明,殷元手下的人,還是在不停的調動,這也說明擴張還沒有停止。

閻立本進去之後,找了個舒服的椅子坐下來,然後摸了摸桌子道:“看來,鄖國公這麽多年來,生活的習慣還沒有改變,還是喜歡呼朋引伴啊!你知道嗎,她的朋友個個都是很講義氣的,當年他從西域回來,都站在他的身後。”

那年輕人看了看閻立本道:“恩師,那您是他的朋友嗎?”

閻立本笑道:“我當然算,但是我當時就沒去湊熱鬧。不是因為我仗義不仗義,是因為我這個人,從來不想和政治鬥爭摻和在一起。而他,也是一個不喜歡的人,但是不管有多不喜歡,他還是多次不了啊!”

年輕人看著閻立本道:“鄖國公,他是個擁有張良一樣的才智,運籌帷幄的人,而且還是個鐵腕無敵的人,和他相處,需要注意些什麽?”

閻立本很認真的道:“他這個人,從來不拘泥與交什麽樣的朋友,但是卻最不喜歡朋友對他不誠實,所以,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千萬不要裝蒜。”

年輕人點了點頭,依然忐忑道:“他不僅僅才華蓋世,而且還位高權重,如果他覺得我辱沒他的妹妹,該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