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八百九十三章 開花結果的時代

字體:16+-

很顯然,李治一眼什麽也沒看到,於是向殷元道:“先生,你不是說能夠看到月亮麽,難道是因為雪亮還沒出來?”

殷元道:“月亮隻有亮不亮,沒有在不在,它永遠都在。之所以你現在看不到,是因為沒有瞄準月亮,你想想看,它不亮,你怎麽知道它在什麽位置。所以,你絕對是來早了。”

李治道:“那我今晚就住這裏吧!”

武後倒是很貼心,立刻就要安排下去。結果李治道:“不要興師動眾了,這裏我熟得很。這裏的飯菜,也很好吃,多年不來了,朕可真是想念啊!”

殷元拿過望遠鏡去,瞄準了太陽,然後道:“你在看之前,最好做好準備,因為你可能會看到很多你無法想象的東西。宇宙洪荒的神奇之處,也許在人的認知裏麵,這才剛剛展開。而且,會顛覆一些從古至今以來人們確信無疑的事情。”

李治點了點頭,迫不及待的去看,結果,他看到了一個神奇的太陽,和他這輩子看到的和能夠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這架望遠鏡已經很厲害了,能夠看到太陽黑子,能夠看到月球表麵,比伽利略望遠鏡,還要厲害一些。不是因為蔣文清比伽利略厲害,是因為殷元,見過比伽利略望遠鏡厲害很多倍的望遠鏡。人家做的是發明,他是仿造。

李治驚呼一聲道:“啊,先生,這就是太陽麽?”

殷元點頭道:“如果我們沒有瞄準錯誤,看到的不是海市蜃樓,那就應該是太陽無疑了。”

李治道:“為什麽是這樣的,我不明白,先生,你可以教給學生嗎?”

殷元愣了一下道:“記得,我當年交給你的比例尺麽?”

李治想了想道:“記得,先生教過我很多東西,大唐再也沒有人能夠教給我。比例尺,給大唐帶來了更加精準的地圖,可以說是應用很廣泛了。”

殷元點頭道:“那麽你想想,太陽在你的眼中就像一個圓盤大小,它到底有多大,能夠推測麽?”

李治搖了搖頭道:“不能,因為我不知道它到底離我多遠。”

殷元點了點頭笑道:“陛下,當年跟我學的,你可是一點也沒忘啊!”

李治是挺明白的,但是武後完全是一臉的懵,根本不知道,這兩位說的是什麽,又是為什麽。

殷元道:“那,陛下知道這個望遠鏡,就是我們叫了好多年的千裏眼,是怎麽把遠處的東西攝過來的嗎?”

李治道:“先生說過,應該是放大和折射。”

殷元再一次證明,李治這家夥當年跟自己聽過見過的東西,都還沒忘。

殷元道:“所以,同樣通過光影,可以大致推算太陽離我們有多遠,太陽有多大。早在周髀算經之中,古人就推測太陽離我們十萬裏,徑一千二百五十裏。但是,隨著我們人越來越多的認識我們生活的大地,所處的宇宙,我們可以更加精確的測量。但是,這需要時間,需要專門有人去做這些事。”

李治點了點頭,然後好奇道:“那些黑點,到底是什麽東西,好生可怕。”

殷元笑道:“大概是因為我們一直覺得太陽很亮,所以不應該有黑點的緣故吧!所以我們會感到害怕,但是這是未必要的事情,對於洪荒宇宙來說,人生連彈指一瞬都算不上,幾千年也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所以,陛下不用害怕。”

李治點了點頭道:“看來,人生真是遺憾,竟然有這麽多奇妙的事情,我們一無所知。”

殷元道:“也許有一天我們今天的疑惑不會再是疑惑,那時候人可能會有心得疑惑。夜裏能夠看到的星漢,也許是足夠人研究上幾百年的了。”

武後完全插不上話,這些事情以前的時候,恐怕隻有殷元的門生才知道了,所以對她來說,無疑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這些事情,隱隱約約聽著,已經顛覆了一個人對天地的認知。

最後,殷元告訴李治,李恪的海洋行動十分順利,並且彭籍這個狠人,已經遠洋到了從來沒有人去過的地方了,如果不在海上死掉,說不定能夠帶回來天大的好消息。但是,這個消息到底能帶來什麽,卻不太好控製。

盡管李治很願意將殷元這裏的學說拿到外麵去,但是卻很理智的沒有這麽做,因為衝擊力實在是太大了。

大唐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李治更是一個開明的君王,盡管天底下還有那麽多神神鬼鬼的事情,而且李治也相信道教和佛教的一些學說。但是,他無疑能夠接受新的東西,因為他從小就是殷元培養出來的。但是,有些人能不能接受,那還真不好說。

李治住了一晚上,觀察了一宿的星辰,第二天就算是還想留下來,殷元好像都不想讓他繼續待下去了,畢竟他可是有正事的人。

李治在此之後,深深的思念起來,天天無精打采,晚上拿著個普通的單筒望遠鏡聊以**。殷元見了之後,隻能趕緊催促蔣文清,在幾天之後,終於給李治安裝上了一架望遠鏡,他這才喜笑顏開。

這倒不是什麽壞事,對於李治來說是一種調劑,但是這得看公務忙不忙了。要是公務太忙的話,那恐怕有時候要熬夜,然後第二天繼續沒精神了。

在公務上,很多時候了李治也繼承了殷元的作風,有時候一些官員剛開始長篇累牘,李治就罵他,讓他講重點。有時候,他甚至讓給自己別給奏折,有什麽事情,挑重點給自己列個表格出來。所以,大唐的辦事效率還算是很高了。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辦事效率高了,但是有些人不願意了,因為文采沒地方飛揚了。

如果李世民當年就這個樣子,馬周可能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一個權臣和皇帝的關係處成這個樣子,算的上是天底下獨一無二了,天底下的人心目中,殷元更像是一座大山了。李治也知道殷元阻礙了很多人,但是他依然這麽做,因為他正好可以壓住天下有些人的野心。畢竟,好像他根本找不到,殷元有造反的理由和造反的野心。

這對殷元來說無疑是輕鬆了很多,他和李治共同研究了很多的政令,逐條實施。而這時候,大唐好像已經沒什麽敵人了,因為薛仁貴拿著火器,已經震懾了天下所有的敵人。大唐,又多了幾個附屬國,滅不滅的,並不重要,反正都是臣服的地方。如果高興,就可以納入版圖了。

李世民要是活著,恐怕會拍手稱快,因為他眼力還是可以的,重用殷元,絕對是對大唐和李家最好的事情了。這麽強大的國度,以後也不用抹黑隋朝了,大唐就是比他們強。

這是一個全麵開花的時代,但是殷元也不得不感謝一些太宗,當年要不是他鼎力支持,殷元哪有今天這個榮幸,看到大唐的另一番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