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兵王

第135章 情義無價

字體:16+-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每個學校都有由於學習成績差,而不願學習的學生。

大家拉幫結夥,每天尋意滋事、稱王稱霸。

雲龍由於武功高強,所以就被其他同學扯到一起,天天可能人群中不經意被人看了一眼:

"你瞅啥?”

“我瞅你咋地了?"

就因為幾句話就會大打出手。逞威風、讓人敬、讓人怕甚至想要成名立萬是那個年代每個男孩子的夢想。

於是在學校裏就組織了一個小團夥,有七個人。加上雲龍是八個。

有一天,在李大強家裏把他老媽養的一隻雞偷偷地給宰了……

兄弟八人效仿古人。

歃血為盟。

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義結金蘭。

從此更是如同脫僵的野馬,為所欲為。

雲龍在這些兄弟裏排行是老八。

因為他的年齡最小。

而老大張庸從小學一直留級,如果按照上學時間長短來頒發學曆的話,那老大張庸榮獲"小學本科"的學曆。

應該是無可爭議的。

若論年齡大小,最小的老七也要比雲龍這個老八大兩歲。而老大張庸則是比雲龍整整大五歲……

就是和這些大孩子在一起,讓雲龍的心智也更加成熟。老大張庸個子雖然不高,但是總想與人一較長短。

從小就是喜歡逞勇鬥狠、打架鬥毆。

話不投機出拳就打,那是家常便飯。

刀不離身。不服就紮。

每天帶著這些兄弟們招搖過市。

這些把兄弟裏,隻有雲龍成長在大山裏,沒有任何家庭背景。

剩下那七個兄弟,家裏老爸老媽不是局長就是廠長,個個家世顯赫。從小仗著家裏的關係,爭強好勝、耀武揚威。

記得那年老三王三林高一就輟學去當兵了。後來聽說在部隊執行任務時受了傷。弟兄們心急如焚。無論如何都要去部隊看望。

當時對於從來沒有坐過火車的大夥,要去一千多公裏的外省,手裏沒有錢怎麽辦。大家苦思冥想。

最後老五木公石毅然決定大義滅親。去木材廠偷木材。

因為那個廠的廠長是他爸爸。

大家準備就緒,豪情萬丈的推著老七支亦佛家裏的三輪車。

在月黑風高之夜,在家賊老五木公石帶領下,跳過高高的圍牆。

實施盜竊木材行動,

結果被打更的老頭當場抓獲……

後來不用猜都知道,老五木公石被從家趕過來的老爸,當場按倒在地。抽出皮帶這頓掄呢……

後果是皮帶也不知是質量不好還是用力過猛,皮帶也斷了,老五木公石被抬上三輪車。

趴在三輪車上哼哼唧唧的被抬回了家。

在家裏禁足一個月沒讓出門。就是不禁足,那開花了的屁股,應該也下不了火炕了。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

當時傻傻的單純少年。

崇尚英雄。

眼裏隻有水滸傳裏麵,梁山好漢的義氣千秋的形象。還有三國演義講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同生共死……

現在再去看看從參軍以來,一直以為自己很孤單。現在一看,新兵班的九個人已經抱成一團。陰錯陽差的又成了拜把子兄弟。

雲龍內心感慨良多。

唏噓不已。

說起請客要偷酒,雲龍不僅又想起了當時老六宋達成也是當兵臨走之際。因為他姑父是部隊首長,所以沒有走正常征兵程序。

走後門入伍做了一名空軍地勤兵。

當時部隊來了一個上尉,一個士官。到老六家裏來接兵。

老六父母準備了豐盛的酒宴,雲龍和那幾個把兄弟作為主陪,暗下決心,一定要陪好部隊接兵的首長。

結果一喝起來才知道,這一群小屁孩哪裏是酒精考驗的部隊首長的對手,輪番上陣敬酒,最後全部大敗、大醉……

當目送接兵的吉普車,老六宋達成漸行漸遠,再回頭一找,老五木公石不見了。

大家擔心,找了半天,終於在老六家的狗窩裏找到了。

就見老五木公石摟著大狼狗的脖子睡著了。而他的嘔吐物被大狼狗吃了以後。

大狼狗竟然也醉了……

最後大家找到一個兩輪的板車。七手八腳把老五木公石抬到車上。

結果這一折騰,老五木公石朦朧中翻了個身。

"哇哇哇……"

竟然吐血了。

再一細看,還有一個啤酒瓶的瓶蓋被他吐了出來……

原來當兵的喝啤酒,是不用開瓶器的,直接用牙咬開。

然後對瓶吹,一口一瓶也可以說是一瓶一口。

估計老五木公石是喝急了。

就連瓶蓋直接喝進去了……

這次造成的後果是,老五又被家裏禁足一個月,再出來時,由於傷了胃。

酒功基本報廢。

有很久都不能喝酒了。

青春的歲月是把殺豬刀。

不知是哪個哲人說的這句話。

無所顧忌,膽大包天,不計後果。

現在到了部隊,突然又很懷念那段意氣風發的瘋狂日子。

老二莫浩天畢業就去了鵬城。考了個駕照。給一個領導做了專職司機。

他的叔叔莫輕言在鵬城是分管經濟的副市長,負責招商引資。

主要是港島引資工作。

前幾天老二莫浩天寫信說鵬城率先開始改革開放。是國家領導親自拍板確定的。

雲龍一想自己手裏賣山參的還有兩百萬放在手裏閑置。

放到手裏則沒什麽用。

總不能讓錢睡大覺吧?

錢生錢才是王道。

就給他匯過去了。讓他有好的投資機會,直接幫他做些不用操心費力的投資項目。

賺了錢一人一半。

賠了也不用他承擔任何責任,和他沒關係。

這也就是雲龍的性格,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從不把錢當回事。

對中學的那夥把兄弟更是無條件信任。八十年代末的兩百萬什麽概念?買一套四合院也隻要三五萬而已……

一個萬元戶已經是名人了。

當然讓錢生錢也是雲龍的前瞻性的理財思維。雞生蛋蛋生雞才能實現財富增長。

不管是對春秋陶朱公,還是戰國呂不韋,包括明朝沈萬三,晚清胡雪岩……

雲龍一直心存敬仰,視為榜樣。

並且奉為圭臬。

並時常臨摹他們的為人處世風格。

對他們富可敵國的財富經曆,各類書籍裏有記載的每一筆生意,都能夠如數家珍。並且舉一反三……

這也影響著雲龍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三觀和為人處世!

--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