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3.2 渦陽之戰
渦陽處於南北對峙的邊界戰火頻繁,鍾樓位於四條大街交匯之處,可以望見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鍾樓頂部懸掛一口大銅鍾,百姓小民每日按照暮鼓晨鍾作息。每逢戰事,鍾樓便成為主將調兵遣將的場所。今日,鍾樓主殿四周掛起紅彤彤燈籠,顯示貴客臨門。鍾樓正殿第三層,關中侯陳慶之席地而坐,手持黑子,低頭苦思冥想,他對麵正是鶴發童顏的梁國天子蕭衍。
蕭衍棋局領先,麵露微笑:“二十幾年前,你是我身邊伴讀書童。我曾問你想學什麽,你還記得此事嗎?”
陳慶之正在苦思棋局,茫然抬起頭來,蕭衍抬起目光回憶往事:“你隻學圍棋和兵法,你如今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童,成為獨當一麵的大將,這種際遇隻有衛青可以相比。”
陳慶之抬頭歎氣:“哎,陛下讓我兩子,我卻始終未能贏得一盤。”
蕭衍舉起茶杯,潤潤嗓子:“可你用兵之法卻遠遠超過我了,我心中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麽,你知道嗎?”
陳慶之搖頭,蕭衍繼續說下去:“你四十歲時,我才讓你帶兵打仗,這是我畢生最遺憾的事情。如果讓你二十年前投身疆場,天下早已平定了。”
陳慶之恭敬回答:“陛下過獎。”
蕭衍將茶杯放在鼻邊,聞著淡淡的香味:“這並非言過其實。去年春天,你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渦陽城,我詔令尋陽太守,名將之子韋放領兵與你們會師。你們營壘未立之時,北魏散騎常侍費穆率軍突然到達,韋放的兩百士卒殊死奮戰,擊退費穆。北魏孝明帝元詡又派將軍元昭率軍五萬,增援渦陽,前鋒抵達距城四十裏的駝澗。你意欲前往迎戰,韋放認為魏軍前鋒精銳,戰勝不是大功,失利則渙散士氣,應該以逸待勞暫緩出擊。”
陳慶之望著茶杯中悠悠升起的水汽,回憶那一戰情形:“我不同意韋將軍的看法,魏軍遠來疲憊,離渦陽尚遠,必然放鬆警惕,我們應趁他們沒有與城中敵兵匯合,出其不意挫其銳氣。而且,我軍斥侯騎兵偵知魏軍在茂盛的林中紮營,夜間不易察覺四周形勢,因此我決定冒險一試。”
蕭衍用讚賞的目光看著對麵白衣白袍的陳慶之,數年戰爭沒有絲毫磨礪掉他身上書卷氣,閉目想像渦陽大戰情景:“你親率麾下兩百輕騎突襲魏軍,擊潰敵軍前鋒,然後揮師渦陽,與韋放和曹仲宗背靠渦陽與魏軍對峙。從春至冬交戰上百次,將士勞苦不堪,魏軍在渦陽城後興築十三個城壘,打算截斷你們退路。曹仲宗等得到這個消息,唯恐腹背受敵,軍心動搖,意欲撤軍。你在轅門手持節令諸軍的節仗,慷慨陳詞:我們圍攻渦陽一年,耗費輜重糧草,大家毫無鬥誌,隻知臨陣退縮,豈為報國之舉?我偏要等魏國大軍集結,置之死地而後生,與他們決戰。如果有人想跑,我奉密旨,絕不放過。曹仲宗不敢後退,你在夜中出動騎兵,戰馬銜枚,突擊索虜,連克四座城壘。魏軍渦陽守將見救援無望,率城中三萬多人請降。你把俘虜編成隊伍,命他們回營,擂起戰鼓,大聲呐喊,緊隨於後,勢如泰山壓頂,魏軍城壘先後崩潰,被斬殺無數,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的思緒被蕭衍的敘說帶入一年前爆發的南北大戰中,胸口起伏不定。蕭衍站起身走到書桌之旁深思許久,提起朱毫,奮筆疾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
觖望風雲,以至於此。
深思奇略
善克令終。
開硃門而待賓,
揚聲名於竹帛,
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攻下渦陽後就地練兵,早有北伐中原之意,現在魏國大亂,時機漸漸成熟,隻待稟報皇帝,便想直蹈中原。他打算趁梁武帝來渦陽慰勞,請命提兵北伐,此刻被蕭衍的文字激得心潮澎湃,立即拱手陳詞:“晉室東遷,中原成為胡人牧馬之地,漢人流離失所,屍骨相望,黃河兩岸炊煙斷絕。臣矢誌北伐,在渦陽練兵多日,現在魏國大亂,內有契胡酋帥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屠戮魏國精英,外有葛榮、萬俟醜奴和邢杲叛亂叢生,北伐中原在此一舉。臣願領麾下精兵馳騁河洛,光複漢人舊地。”
蕭衍目中精光一閃,濃密的花白眉毛輕輕皺起,緩緩從書桌上拿起一本經書,喝口茶水,用表字稱呼陳慶之:“子雲,你跟隨我幾十年,我們從來沒有隔閡。我修習佛法,深覺世事無常,為人應以慈悲為懷,不能執意殺戮,北伐必將塗炭生靈,我於心不忍。你守好邊境,不要讓百姓喪亡於戰火,這就足夠了。我這裏有一本親手所抄的《大涅槃經》,你拿去看看吧,可以消除你殺伐之氣。”
陳慶之接過經書,無言以對,隻好答謝:“謝陛下。”
蕭衍坐回棋桌旁,白眉低沉,心靜如水,揮手示意繼續下棋。陳慶之焦慮不安,手持黑子心亂如麻,北伐中原是他終身夢想,今天卻被蕭衍當場拒絕,讓他不由得失望已極。此時,門外響起噔噔的腳步聲,斥侯騎兵大聲稟報:“稟告關中侯,數百魏國騎兵直奔渦陽而來,遊騎校尉楊忠帶兵迎戰。”
陳慶之豁然站起,拱手麵向蕭衍:“陛下親臨渦陽,非同小可,我登城備戰。”
蕭衍冷靜望向門外的士卒:“那遊騎校尉帶了多少人馬?”
“隻有五十。”
“魏軍有多少?”
“我們從城上觀望騎兵帶起的煙塵,至少三百人馬。”
蕭衍站起身來向陳慶之,白眉迎風擺動:“我和你一起登城,看看魏國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