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祭師出征
曹操和袁紹那邊擦出了火花,馬超自然也不會閑著。按照戰前與曹操的約定,他要提前一步出兵並州,為曹操那邊緩解壓力。
袁紹勢力龐大,雖然被荀彧說的很不堪,可實力擺在那裏,百萬雄師,足以投鞭斷流,終究是一股任誰也無法小覷的勢力,想要戰勝袁紹,瓜分他的地盤,馬超的最佳選擇,無疑便是和曹操聯手,這個時候,幫助曹操也就等於是在幫助自己。
不然的話,一味的坐山觀虎鬥,無論曹操是否會像曆史上那樣戰而勝之,結果對馬超而言都是不太美妙的。
袁紹若勝,將曹操的地盤悉數收入囊中的話,他便坐擁七個大州,成為真正的無冕之王了;曹操若勝,結局同樣如此,甚至會比袁紹更加可怕,因為曹操遠比袁紹有眼光、有智慧的多。
這兩個人,不管是誰一口氣占據七個大州,都是馬超所不願看到的。所以馬超必須插手其中,盡量分割一些利益出來,防止曹操或者是袁紹一家獨大。
出征這一日的清晨,馬超身穿瑰麗的白虎嘯天鎧,身後拖著一襲潔白的鍛錦披風,腰間佩戴著大巧不工的巨闕重劍,威風凜凜的登上了一丈高的點將台。
在這裏,他將誦讀祭文,祭師出征!
馬超逐步來到點將台中央,這裏,黑色的忠義碑已經提前擺放好了,上麵用紅漆密密麻麻的刻著數不清的名字。這些名字的主人,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忠誠和勇敢,把自己的烈士之名,留在了忠義碑上。
默默地看了一會兒忠義碑,馬超忽然轉身,看向台下已經整裝待發的十萬大軍。低沉的聲音從馬超口中響起:“將士們!你們都是我大漢精兵,肩負著國家一統的重任,把名字刻上忠義碑的袍澤們,已經用生命證明了這一點!告訴本侯,麵對戰爭甚至是死亡,你們害怕嗎?”
十萬將士齊聲高呼:“誓死追隨主公!”每一名將士的聲音中,都帶著視死如歸的氣勢,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包括那些異族戰士在內,家人都在馬超的政策下,受到過恩惠,看到了生活下去的希望,所以,他們願意為馬超而戰,願意為馬超心中一統天下的夢想而戰。
馬超看著軍心可用的十萬將士,心中忽然湧上一陣感動。正是這些將士,幫助自己一步步的向著中華大一統的目標接近,沒有他們,馬超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拯救不了天下百姓的,這些將士,才是最值得讚揚的人!
緩緩拿出一份祭文,馬超激昂的念了出來:“臣大漢冠軍侯、驃騎大將軍馬超,敬告天地:今有車騎將軍袁紹,不尊天子號令,割據冀、幽、並三州,不臣之心躍然紙上,超願代替天子征討袁紹,使三州重歸大漢版圖,以慰三州民心!現曆數袁紹之罪惡,使天下人皆知袁紹逆心!昔日宦官弄權,何進亂政,袁紹身為西園八校尉之首,不思討賊盡忠,反而慫恿何進招來董卓,致使朝綱霍亂,實為不智之舉,此其一罪也!
董卓進京,不思忠君報國,反而棄君外逃,實為不忠之舉,此其二罪也!
矯詔天下諸侯起兵,借機分封親信黨羽,導致袁術等人做大,更有僭越稱帝之事發生,實為不義之舉,此其三罪也!
虎牢一戰,畏首畏尾,坐失良機,實為不明之舉,此其四罪也!
枉稱四世三公,卻坐視家人罹難,事後更是全無悲痛、吊唁,實為不孝之舉,此其五罪也!
趁討董之際,密令部下侵奪冀州,逼死原冀州牧韓馥,使大批冀州子民淪喪戰場,實為不義之舉,此其六罪也!
為全據冀州,不顧漢人顏麵,竟然勾結外族,實為不明是非之舉,此其七罪也!
袁紹有此七宗罪,實為人神所共憤,超深受朝廷恩澤,願為朝廷誅殺此獠,以正天下!”
馬超列舉的七宗罪,隻是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幾項而已,其餘的一些小事,馬超根本就沒往祭文裏麵寫。等到馬超宣讀完了檄文,十萬將士齊聲高呼:“誅殺此獠,以正天下!誅殺此獠,以正天下——!”
舉起雙手虛按了一下,示意將士們安靜下來,馬超下達了出征的命令:“趙雲!命你率一萬奔雷騎為先鋒,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為我大軍掃清前路!”這是趙雲回歸之後的第一場硬仗,他在奔雷騎中素有威望,可在義勇軍中,有許多近幾年加入的將士們,對趙雲的本領並不熟悉。鑒於此,馬超決定把趙雲正式捧上前台,讓他獨自領軍作戰,挖掘出他全部的能量,也是讓他為自己正名。
趙雲在馬背上右拳捶胸,大聲答道:“諾!”
繼趙雲之後,馬超又點了兩個人的名字:“張遼、徐晃,命你二人各領一萬軍,分作左右兩翼,和大軍保持在五十裏距離之內,往來呼應!”
張遼、徐晃策馬越眾而出,同時響亮的回答:“諾!”
“黃忠,命你率一萬軍,作為後合,督促大軍糧草!並可自由裁定襲擊袁軍糧道的一應事宜!”馬超再次開口道。
“諾!”永遠不服老的黃忠已經很久沒有踏上過戰場了,因為在馬超麾下諸將中,黃忠的年紀最大,雖然脾氣火爆,但大局上還是相當老成持重的,所以在連番征討外族的戰鬥中,為了防止變生肘腋,黃忠一直被馬超安排鎮守在後方,這早就讓黃忠充滿了對戰鬥的渴望,這次他終於被馬超帶著出征了,所以他回答的聲音,顯得格外洪亮,格外興奮。
馬超最後掃視了大軍一眼,忽然振臂高呼道:“其餘人等,抬上忠義碑,隨本侯出征!”在這一刻,十萬名將士瞬間被點燃了,舉起右臂揮向馬超的方向,大聲叫喊著:“出征!出征!!出征!!!”
其他的人,在今日來到點將台之前,便已經得知了自己的任務。
在馬超的提前安排中,文官以鍾繇、鄭泰、周異三人為首,武將以龐德、張繡的叔父張濟為首,連同其他的數十名文物將官,留在長安、隴西等地,鎮守後方。
隨軍出征的人員中,賈逵任前軍參軍,司馬芝任左軍參軍,杜幾任右軍參軍,許慈任後軍參軍;馬玩為前軍副將,郝昭為左軍副將,楊秋為右軍副將,梁興為後軍副將。這八人分別跟隨趙雲等四位主將同行。
跟隨馬超的中軍大部隊出征的,武將有關羽、太史慈、張繡、周倉、胡車兒、王雙;謀臣有賈詡、周瑜、陳宮、薑敘。除了他們之外,馬家三小馬休、馬鐵、馬岱被馬超批準,得以位列將軍之位,跟隨在馬超的中軍主力部隊中。
從配置上來看,馬超這次可謂是精英盡出了,連輕易不會出征的賈詡,都被馬超破例給帶上了,這也是馬超所能拿出來的最強陣容了。足見馬超對這一場勢必會波及半個天下的大戰,在內心中是何等的重視了。
此外,馬超早就秘密知會了威州的北宮伯玉和俄何燒戈,讓他們在一年之前便整頓好了兵馬,待馬超大軍開拔之後,他們便會率領兩萬威州騎兵,折向北上,經過大漠抵達並州的北邊,然後駐紮在那裏,隨時等待馬超的指令。
威州的兵馬,是一支隱藏在暗處奇兵,在關鍵的時刻再投入戰場,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萬的中軍,除了趙雲帶走的一萬奔雷騎精銳,其餘的兩萬悉數在列。與奔雷騎齊名的破軍陣,滿編的三萬名精銳全部隨軍出征。可以說,馬超的中軍主力,每一個人都是能以一當十的百戰精銳,別看在表麵上隻有五萬之眾,真的踏入了戰場,他們可以發揮出三倍以上的戰鬥力來,足以抵得過袁紹麾下的十五萬士卒了。
這個比例,還算是保守的。而且隻針對袁紹麾下的先登營、大戟士這樣的精銳部隊而言,若是換成普通的部隊,這個比例還要更高一些。
這麽多年來,馬超在奔雷騎和破軍陣的身上花費了無數的錢糧,為他們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可不是白費的!
曆經一年的準備,奔雷騎和破軍陣再次集體換裝,他們身上的明光鎧和烏光鎧,在韓暨、鄭渾的努力下,變的更為合理、堅固了。從表麵上看,鎧甲的樣式和結構似乎與之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其實防禦力至少又提升了三成!無形之中,這兩支精銳無限接近於人形堡壘,普通的刀劍,在短時間內很難破開他們鎧甲的防禦,對他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相比越發堅固的鎧甲,這兩支精銳手中的武器、隱藏在鎧甲之下的臂弩等攻擊性武器,也都完成了新一輪的更新換代,比起之前不知鋒利了多少!
若是單在鎧甲、武器上有所突破,韓暨和鄭渾也太對不起他們宗師的稱號了。
過去一年的時光中,在少年馬鈞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幫助下,他們終於突破了瓶頸,按照馬超的構想,製造出了適用於大規模戰鬥的重型武器。
破軍陣的隊列中,有近百輛巨大的馬車,上麵蓋著兩層黑布,黑布之下,就是韓暨和鄭渾研製出來的新型重武器了。
對於這些重武器,他們二人的信心很足,堅信隻要投入戰場,必定會令敵人吃盡苦頭的!
強大的人員配置、武裝到牙齒的兩支精銳、超出時代一步的新型重武器、儲備充足的糧草……沒有一個義勇軍將士會心生疑慮,他們在邁出第一步的時刻,一個強烈的聲音便在他們的心頭響起:
此戰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