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覆滅 上
巨鹿大敗後,袁紹倉皇逃回了鄴城,屢次被挫,再加上連日的逃亡,回到鄴城之後,袁紹就病倒了。
臥床三日後,袁紹的病情絲毫未見好轉,倒是斥候前來雪上加霜了。
根據斥候的探知,馬超根本沒有占據城池的意思,凡是到手的城池,一個不留。他帶著五萬義勇軍,勢如破竹的向鄴城殺來,沿途之上,各地守將望風而降。如今,距離鄴城已經不足三十裏了。
一個馬超,就已經讓袁紹頭疼不已了,更為頭疼的是的,在冀州的南邊,曹操盡起大軍,也來湊這個熱鬧。
占據了冀州的魏郡之後,曹操所部經過這段時日的修整,兵鋒正盛,幾乎是和馬超一樣,所到之處,攻無不克。以虎豹騎為先鋒的曹軍,甚至比義勇軍的勢頭還要更猛一些,眼看著,就要兵臨鄴城城下了。
馬超和曹操,一個自西向東,一個自南向北,分頭殺向鄴城,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後,麵色煞白,如喪考妣。
沉默了良久,良久,袁紹在死寂的沉默中,張嘴吐出一大口血來,昏厥在了床榻之上。
一眾醫者手忙腳亂的對袁紹進行救治,又是捏人中,又是灌湯藥,好不容易,才把袁紹救醒。
袁紹在醒來之後,推開身邊的醫者,赤著腳走下了床榻,伸手拔出思召寶劍,對麾下眾將下令,讓他們集結人馬,籌備糧草,準備借著鄴城的堅固,同時抵抗馬超、曹操。
在鄴城經營多年,袁紹有這個自信,認為城中囤積的糧草、鄴城的高大城牆、城中的守軍,足以抵擋任何人、任何勢力的侵襲。
他的命令剛剛傳達下去,還未來得及傳遞到每一名戰將的耳中,又是一個晴天霹靂,徹底將袁紹的心裏防線擊潰。
幽州,公孫瓚率軍縱橫往來,勢不可擋。在切斷了幽州東北部,與鄴城的聯係之後,公孫瓚利用消息封鎖帶來的短暫優勢,打了幽州東北數郡一個措手不及,他和北地槍王張繡兵分兩路,一日之間,同時攻克兩郡。
再一日,幽州東北四郡徹底覆滅,悉數歸於公孫瓚之手。
拿下了幽州後,公孫瓚分派舊部,駐守各地,而後與張繡兵合一處,從幽州南下,踏過冀州的邊境線,經過一番戰鬥後,拿下了冀州最北邊的中山郡。
之後,公孫瓚和張繡再次分兵,張繡率軍前往攻打渤海,公孫瓚則是帶兵猛攻河間。
在袁紹回到鄴城養兵的這幾日中,渤海與河間,已經被攻破。公孫瓚、張繡二人,采用了和馬超一樣的手法,根本不在乎到手的城池,連一個駐軍都沒有留下,進行了補給之後,兩人再次兵合一處,一日一夜間,便拿下了安平。
安平,比鄰鄴城的北邊,出了安平,就能進入鄴城境內了。
如此一來,鄴城,這座袁紹苦心經營了數年的大城,儼然變成了一座孤城。被馬超、曹操、公孫瓚和張繡,團團圍困了起來,猶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可能被覆滅。
這個消息一出,袁紹再次昏厥於地,久久未醒。
袁軍上下,人人自危,就像是有一柄無形的寶劍,懸在他們的頭上,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掉下來,將他們殺死。這種感覺,無法言說,卻又真實存在,無限的恐懼,在心頭發酵,變的越來越濃鬱。
在這種等死的恐懼中,鄴城內,惶惶不可終日。
戰爭,並不會因為鄴城中人的恐懼而姍姍來遲。
該來的,終究會來到。
鄴城中的人們,懷揣無邊的恐懼,艱難的度過了一日一夜之後,隨著黑暗散去,光明來臨,鄴城的城外,終於出現了義勇軍和曹軍的身影。
咚!
咚咚!
咚咚咚!
震動天地的鎮鼓聲,在鄴城外的四麵八方響起,每一擊,都像是一柄無法抵禦的重錘,狠狠地敲打在袁軍將士的心頭,令他們的心,在震顫中強烈的收縮。
鄴城之西,五萬義勇軍氣勢洶洶而來,刀槍明亮,衣甲上,卻沾染著尚未清理的血跡,宛如來自抵禦的惡魔。
在義勇軍的最前麵,白馬金槍的少年英雄,昂然立於天地之間,腰杆,如標槍般筆直,腦後粗大的白狼尾,已經變成了紫紅色——那是經過無數敵人的血,沾染而成的顏色。
他的身上,散發著衝天的殺意,混合著上位者獨有的威勢,額頭上的第三隻眼,更是將他的殺伐果決展露無餘。鄴城中的守軍,很多人並沒有親眼見過他,但是在看到他的第一眼,便立刻猜出了他的身份。
威震天下的神威天將軍、朝廷親封的冠軍侯王爵、西涼人的驕傲——錦馬超,來了!
就像是商量好的一樣,馬超的身影剛剛出現在城西,城南處,在一眾文武將官和十餘萬大軍的拱衛下,曹操如約而至。
和馬超以及義勇軍的肅殺不同,曹操的表情還算輕鬆。
當鄴城上的守軍,得知是曹操親至,無不帶著懼怕的心情,躲在城垛後向外張望,想要看看傳聞中的曹操,究竟是個什麽模樣。
似是窺破了袁軍的心思,曹操獨自一人催馬上前,脫離了身後的軍陣,在鄴城下的安全距離之外站定,向著城頭大笑道:“吾便是曹操!爾等可曾見過?吾不過也是一個頭顱,兩條手臂的凡人而已,爾等何故畏懼?”
人們心中的恐懼之情,多半來自於內心。在人們預感到,他們不能阻擋,或者躲避開一些危險事情的時候,便會產生恐懼。恐懼已經發酵,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與施加給人們恐懼的來源,便再無關係。
因此,即便看到曹操的相貌平平無奇,袁軍還是不可遏製的感到畏懼,仿佛曹操的笑臉,比凶神惡煞的麵龐,更要可怕十倍。
城北,死而複生的公孫瓚,第一次出現在了鄴城守軍的視線中。他的出現,立刻便引起了鄴城的一片震動。
畢竟,當初圍困易京,許多鄴城守軍都參與其中,親眼見到易京的高台,毀於熊熊烈火之中,傳說中,在思召寶劍邊上,那具被燒毀的焦屍,便是公孫瓚的骸骨。
時隔兩年,當公孫瓚活生生的出現在眾人麵前,依舊像兩年前一樣,威風凜凜,還帶著五萬大軍,殺氣騰騰而來,怎能不讓鄴城的守軍感到驚懼?
不單單是公孫瓚沒死,鄴城守軍們,清晰地看到,在公孫瓚的身側,夏侯蘭、閻柔、鄒丹、單經……這一個個在幽州響當當的名字,再次出現於世間。他們,在蟄伏兩年後,隨同昔日的主將,共同地獄歸來。
城東,北地槍王張繡躍馬挺槍,那杆金光閃爍的虎頭湛金槍,令人望而生畏。沒有人懷疑,這杆槍,足以割裂這個世上,絕大多數人的身軀。至少,袁軍將士中,無人敢挑釁北地槍王的威嚴。
在張繡身後,同樣是五萬士兵跟隨。
這五萬人,沒有番號,沒有統屬,甚至連身上的鎧甲,都不是同一種顏色。他們,是公孫瓚和張繡,在幽州征戰時,臨時拉起來的隊伍。所以,他們並不算是真正的義勇軍軍士,看上去,就像是一支衣甲不整的雜牌軍一樣。
可是,鄴城守軍卻不敢忽視這支雜牌軍的戰鬥力。
一路從幽州殺到冀州,這支所謂的雜牌軍,數經戰火,卻能屢屢攻城掠地,足以顯示出他們的強悍之處。哪怕他們在此之前,真的是由雜牌軍組成的,在經過一路上的戰火洗禮後,早已完成了鐵與血的曆練,悄然間脫胎換骨。
四麵圍城,鄴城,危如累卵。
東、南、西、北四麵,出現的兵力,足有三十萬之眾,而鄴城中的常規駐軍,隻有十萬人。這其中,還有超過三萬人,不過隻是地方軍,其戰鬥力,遠遠無法和經常上戰場的正規軍相比。
雙方兵力懸殊。
鄴城中,早就人心惶惶的各大家族,在麵對如潮水般湧來的義勇軍、曹軍時,心中最後的一絲僥幸,瞬間灰飛煙滅。
以前,這些大家族,還能團結在一起,以袁紹為中心,追求各自的利益。
如今大敵當前,形勢危急,這些大家族,立刻失去了對袁紹的信任,偷偷摸摸的聚集在一起,商量著是否要拋棄袁紹,另尋出路。
可是還不等他們商量出個結果來,城外喧天的戰鼓聲,忽的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振聾發聵的喊殺聲。
對鄴城的總攻,開始了。
不管曹操是怎麽打算的,馬超殺意已決。他必須要給戰死的奔雷騎、破軍陣精銳們一個交代,而唯一的交代,就是取下袁紹的人頭,來祭奠他們的在天之靈!
所以,馬超沒有任何隱藏實力的意思,一出手,便是猛攻。
城北和城東的公孫瓚與張繡,在大戰之前已經得到了馬超的將令,以佯攻為主,牽製袁軍的兵力。真正對鄴城造成威脅的,是馬超這邊的城西戰場。
紅衣弩炮、霹靂車悉數登場,對著鄴城的城頭,便是一陣狂轟濫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