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四百二十五章 千裏不留行 下

字體:16+-

戰鬥,在不斷地廝殺聲中,持續了整整三個時辰。

袁軍營地內,血流成河。隨處可見雙方將士的屍骨。其中有一些,已經被踐踏的不成樣子,即便是華佗親至,也無法再將其拚湊到一起了。

隨著戰鬥的進行,袁紹的心在不斷地下沉,下沉……

駐紮在營地中的十五萬袁軍,成建製的被滅殺,從十五萬,銳減到十萬,再跌到五萬……眼看著,就要被全軍覆滅了。

沮授在派出一支萬人的敢死隊,抵死阻擋住義勇軍之後,渾身是血的來到了袁紹的麵前,急促的力勸道:“主公,退兵吧!再晚,就沒有希望了。”

看著眼前的如山屍骨,聽著沮授的勸說之言,袁紹猛地張開嘴,突出一大口逆血來。

曾幾何時,他執掌冀、青、幽、並四個大州,占據天下的半壁江山,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控弦帶甲之勇士超過百萬,他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何曾像今日這般落魄,這般惶恐?

這份落差,令袁紹無法承受。

沮授連忙扶住袁紹的身體,伸手在他的後背不斷地輕輕敲打,好不容易,才幫助袁紹順過了氣兒來。

“退吧,退吧,今日之戰,已然是事不可為了。”袁紹落寞的說道。

沮授聞言,連忙扶著袁紹上馬,呼喊過數千精兵,連同袁紹的親衛一起,保護著袁紹向後營逃去。

臨行之際,袁紹失魂落魄的坐在馬背上,垂首看向沮授:“汝為何還不上馬?”

沮授跪倒在地,以額觸地,血淚並下:“授,蒙主公大恩,此生無以為報。大難當前,授願留下抵禦馬超,為主公多爭取一些時間。今後,授便不能侍奉在主公身側了,望主公千萬珍重。”

“汝……要留下?”袁紹空洞的眼神中,出現了一抹詫異,似是未曾想到,沮授願意為他以死斷後。

沮授向著袁紹磕了三個響頭,隨即便快速站起身來,抽出身側的佩劍,在袁紹戰馬的馬股上輕輕一刺,令戰馬吃痛,撒開四蹄向後營飛奔而去。

“主公……珍重!”

沮授大聲呼喊了一句,然後便掉轉身來,看向了步步逼近的義勇軍,舉劍向天,吼道:“殺敵!”

日落時分,營地內的大亂鬥,終於告一段落,戰火紛飛的地麵上,躺著數不清的屍體。

在營地中的點將台上,沮授已經死去,至死,不肯倒下。在文人之中,能做到這一點的,著實不多。

踏著滿地的屍首,馬超騎在龍象上,來到了沮授的麵前。

看著沮授瞠目欲裂的神情,和至死不倒的身軀,馬超輕輕歎息了一聲,轉頭對身邊之人吩咐道:“留沮公與(沮授的字)全屍,以士大夫之禮,厚葬之。”

待兩名破軍陣精銳,將沮授的屍體抬走之後,負責清理戰場各處的大將,紛紛來報:

“末將張遼奉主公之名清理前營,經清算,前營中,我軍戰死將士一萬三千餘人,均為奔雷騎、破軍陣兩軍精銳。敵軍戰死將士五萬四千人。”

“末將龐德奉主公之名清理中軍,經清算,中軍發現我軍將士屍骸五千餘,敵軍被斬一萬八千餘人。我軍在中軍繳獲戰馬三萬餘匹,鎧甲四萬餘副,刀槍劍矛合計七萬餘把,長弓兩萬餘張,箭矢三十萬餘根。”

“末將魏延奉主公之命清理後軍,後營無我軍將士之陣亡,發現敵軍屍首六千具。我軍繳獲糧草二十萬擔,戰馬萬餘匹,未曾使用的長槍三萬餘根,戰刀兩萬多把,衣甲兩萬餘副。”

“末將北宮伯玉奉主公之名清算外營,外營戰鬥中,我軍折損三千餘人,斬首萬餘。繳獲戰甲萬餘副,武器四千把。”

“末將張合奉主公之命清點降兵。經核算,此戰,我軍俘獲敵軍五萬餘人。”

聽著眾將的稟報,馬超絲毫沒有大勝之後的喜悅之情,臉色,難看到了極致。

此一戰,義勇軍以八萬之眾,硬撼十五萬的袁軍,最後,以不足兩萬的戰損,斬殺袁軍將近九萬,還俘獲了五萬降兵,幾乎將十五萬袁軍斬盡殺絕了,這樣的戰績,放到哪裏,都足夠耀眼。

更何況,還繳獲了眾多的糧草輜重、軍馬武器……這些輜重,足夠組建一支十萬人的軍隊,並維持他們一整年的消耗了。

可是,馬超就是開心不起來。

因為,那些戰死的義勇軍將士,曾經,都是鮮活的生命啊!尤其是,超過一萬五的奔雷騎、破軍陣精銳,喪生在這場大戰中,如何能讓馬超不心痛?自這兩支精銳成軍以來,還從未出現過如此大的戰損!

若是再加上身受重傷的,奔雷騎和破軍陣,這兩支高端戰力,怕是要直接減員三成!

培養精銳不容易,每一名精銳的身上,馬超都傾注過太多的心血,超過三成的戰損,實在是讓馬超難言愉悅。

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每一個曆史名將的身後,所堆砌的,盡是累累白骨!

沉默了許久,馬超緩緩開口說道:“將每一名陣亡將士的名字,記錄在冊,鐫刻到忠義碑上,讓他們世代接受後人的敬仰!”

位於長安城中的忠義碑,是義勇軍將士靈魂的歸宿。每一個魂歸故土的義勇軍將士,都會在忠義碑上,留下殷紅如血的名字。他們的名字,代表著他們生前的勇猛善戰、無畏死亡,更激勵著一個又一個,新加入義勇軍的人,凝聚出義勇軍的軍魂,生長出義勇軍的傲骨!

信念所致,傲骨鋪路,方鑄就出義勇軍的戰無不勝!

當夜,義勇軍便安歇在袁紹留下的軍營中。

晉陽城中的青囊軍,悉數趕來,救治義勇軍中受傷的將士,幫助許多重傷的將士,在鬼門關的邊緣,重新回到了人間。

修整了一夜後,青囊軍帶著重傷的義勇軍將士,回歸晉陽。其他受了輕傷的將士,則是在經過青囊軍包紮後,負責將營地中的物資一並運送回去。

之後,大軍開拔,在馬超的率領下,踏過並州的邊境線,踏入冀州境內。

血債,終須血償。

義勇軍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請拭目以待,看我馬超手刃袁紹,拿他的人頭,來告慰你們的英靈!

大戰之後,八萬義勇軍,縮減到了五萬人。其中,尤以奔雷騎和破軍陣這兩支精銳,減員最為嚴重。昔日,三萬人的編製,如今隻剩下了不足兩萬人。

人數雖少,銳氣更盛!

同仇敵愾的五萬義勇軍,人人心中憋了一口氣。哪怕前麵是刀山火海,隻要馬超劍鋒所向,他們也能移山填海,踏平遍地荊棘。

三日後,袁紹帶著不足一萬的殘部,逃到了冀州境內的石邑縣。

剛剛到達城中,袁紹便接到戰報,曹操在冀州南部大舉興兵,接連攻克了八座縣城,占據了魏郡,兵鋒直指鄴城。

聽到這個消息,袁紹大叫一聲,噴出一口血來,昏厥於地。

鄴城,乃是袁紹的老巢,鄴城若失,則冀州危如累卵。經過醫者的救治後,袁紹悠悠醒來,掙紮著要即刻趕回鄴城去,卻是有心無力,連戰馬都爬不上去。

無可奈何之下,他隻好服了一副安神藥劑,在石邑城中留宿了一夜,準備等第二日,恢複一些精神之後,再趕回鄴城。

熟料,第二日清晨,天色剛剛放亮,五萬義勇軍便如同神兵天降,來到了石邑城前。

經過一晚的休息,勉強恢複了一些精神的袁紹,聞訊後再次吐血,精神再度低迷了下來。

他不敢和馬超交鋒,拖著疲累的身體,將石邑城中的士兵、錢糧席卷一空,從另一側的城門棄城而逃,逃向了距離石邑最近的一座城池——真定。

真定,隸屬於常山,乃是趙雲的故鄉。

自從當初離開故鄉,趙雲從未想到,有朝一日,還能夠重回故土。

當他隨著馬超,一路追殺袁紹來到真定,忍不住熱淚盈眶。槍神童淵的葬墓,便在真定城外。

馬超和趙雲,來到童淵的墓前,進行祭奠,回憶起往昔的一幕一幕,兩人均是灑下了英雄淚。

祭奠了童淵之後,馬超擦幹眼淚,揮兵直逼真定城。

麵對氣勢洶洶的馬超和義勇軍,袁紹實在是沒有勇氣,憑借著真定的城牆與之抗衡,索性再退一步,裹挾著錢糧,向更後方的桑中奔逃。

然而,馬超就像是如影隨形般,袁紹逃到桑中不足半日,馬超便率軍接踵而來,逼迫的袁紹,隻好馬不停蹄的向更深處逃竄。

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不攻自破。數日之間,整個常山郡,被馬超兵不血刃的占領。

丟了常山之後,袁紹逃到了巨鹿。

在巨鹿,袁紹強打精神,將沿途裹挾而來的軍士,糾集起來,湊出一支十餘萬人的雜牌部隊,準備憑著巨鹿城的堅固,擊退孤軍深入的馬超。

巨鹿,曾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戰役。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率領區區數萬精兵,在巨鹿與秦軍放手一搏,硬生生的擊潰了強秦四十萬的主力軍,威震天下。

時隔四百年,馬超令這一幕,再次上演。他率領五萬義勇軍,催城破敵,大破袁紹十餘萬軍隊,繳獲物資無數。

袁紹在數次奔逃中,所積攢下來的力量,再次被馬超擊碎。袁紹本人,僅以身幸免於難,帶著七十餘名隨從,倉皇逃向了鄴城。

從並州邊境線到鄴城,袁紹硬生生被馬超追殺千裏,丟城喪土,狼狽不堪。

神威天將軍之名,令冀州震動,令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