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異軍突起
高順率領的一萬名刀盾手,在退場之時,把手中的盾牌留了下來。
一萬麵盾牌,分列校場的各個方位,毫無規律。
在之前登場的各部義勇軍中,人們看到的武器裝備,都是極為精良的,可唯獨高順這支部隊所用的盾牌,是木頭所製的木盾。盡管這些木盾極為厚重,遠超尋常的盾牌,可與其他部隊的裝備相比,甚至於這支部隊手中的戰刀相比,無疑要普通的多了。
木頭的密度,遠遜於鐵器,防禦力自然是要遜色許多的。這樣的盾牌,義勇軍也好意思拿出來?
很多人都在好奇,為什麽他們要把這些木盾留在校場上呢?是一時遺忘了嗎?也不像啊!
在圍觀眾人的不解中,又一支部隊登場了。
出人意料的是,這支部隊的主將,並不是征戰沙場的虎將,而是一個手持羽扇,頭戴綸巾的文人。
一些當地的老百姓,很快認出了這個文人的身份,忍不住紛紛驚呼道:“是諸葛相國!他是諸葛相國!”
自從擔任大梁的相國以來,諸葛亮以處事的公正、高潔的品行,以及對大梁忠貞和對普通老百姓的關愛,贏得了大梁子民們的認可。可以說短短兩年的時光,諸葛亮在軍中、民間的聲望,便已經趕超了另一位相國賈詡了。
一方麵是諸葛亮確實在治政、治軍方麵,比賈詡要高明一些,畢竟賈詡的長處是出奇謀,定戰略,而非治國。另一方麵,便是賈詡明哲保身的性格使然了,能不說話的時候,賈詡一向是不開口的。
縱然諸葛亮擁有超高的聲望,但是老百姓們還是沒有想到,諸葛亮竟然是一支義勇軍的主將!要知道,他可是文人出身啊!
在眾人的注視下,諸葛亮坐在一輛四輪車中,由兩名士兵推著,緩緩地進入了大校場之中。三萬名手持黑布袋的士兵,好似閑庭信步一樣跟在他的身後。
“這……也能為將?這樣的軍隊,也能踏上戰場?”
這樣的疑問,在每一個別國細作的心頭浮現,甚至在許多的大梁子民心頭浮現。
前麵的各支義勇軍部隊,給人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了,所以在對比之下,許多人都對諸葛亮的這支部隊,生出了質疑之心。
然而,下一刻,諸葛亮輕飄飄的一揮羽扇,這個連蒼蠅都拍不死的動作,卻讓他身後的三萬士兵,陡然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好似閑庭信步的三萬士卒,快速的運轉起來,排列出一個個的四方陣,按照八卦的方位,分列在諸葛亮的四麵八方。在腳下頻率變幻的過程中,這三萬人的氣勢節節攀升,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他們似乎在一瞬之間,從病貓變成了猛虎。
嘶啦——
整齊的破裂聲響起,三萬人同時撕扯掉手中的黑布袋,露出裏麵的東西來。
諸葛連弩!
經過馬鈞改造後的新式諸葛連弩!
一弩可以同時激發二十矢的諸葛連弩!
手中的羽扇緩緩倒轉,諸葛亮仍舊是雲淡風輕的一揮手……
嗤嗤嗤嗤——
啪啪啪啪——
三萬張諸葛連弩同時激發,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如暴雨侵襲般激射而出,發出一陣令人牙酸的機括聲。
然後,圍觀的人們震驚的發現,高順部隊的退走是留在大校場內的那一萬麵木盾,無論是處於什麽方位的,無一例外的全部被射倒了!強勁的弩箭甚至還把那些木盾死死地釘在了地麵上!
而且每麵盾牌上,至少插著十根以上的弩箭!那可是半尺厚的木盾啊!那可是雜亂無章分散在各處的啊!
他們是怎麽做到的?一瞬間的瞬發,不用瞄準的嗎?
從最初的質疑,迅速轉換到現在的驚詫,別國細作感覺自己的腦子都有些不夠用了。
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還在後麵。
隨著諸葛亮第三次揮動羽扇,八個方位的士兵們,快速的變幻腳步,原本處於八卦卦位上的士兵,在短短三十個呼吸之後,從容的完成了一次大轉換,而旁人硬是沒看出來他們是怎麽換位的。
直到諸葛亮走下四輪車,命身邊的三萬弩手收了他首創的八陣圖之法,重新拍成整齊的四方陣,來到點將台之前,人們才赫然發現,不知何時,那些被射倒的木盾,已經被全部破碎了,一道道平滑的切口,在木盾的正中間一劃而過。
如果這些木盾是敵人的話,恐怕他們已經全部斷氣了。
而沒有一個發現,諸葛亮是何時讓部下出手的,更沒有人看到,他們又是以什麽武器割裂木盾的!
從登場到現在,諸葛亮指揮的這三萬弩手,除了諸葛連弩之外,從未亮出過另外一種武器!而且從外觀上來看,亦無人能找到他們的武器究竟藏在哪裏!
這就太驚悚了!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三萬弩手暴喝著喊出了自己的專屬戰鬥口號,揭示了他們的身份。
原來是無當飛軍!梁王馬超最近成立的兩支精銳之一!
無當飛軍,如此可怖!
在圍觀人們的震驚中,甚至是在許多對無當飛軍不了解的義勇軍將士的震驚中,諸葛亮帶著無當飛軍從容而退,隻留下人們的滿麵驚愕。
嘩啦啦——
一陣水聲,令驚愕的人們清醒了過來。
人們循著水聲看去,渭水的水麵上,一座座巨大的戰艦乘風破浪而來,其中一座三層高的樓船上,豎立著一麵紫金色、一麵水綠色的大旗,左邊紫金色的大旗上繡著“冠軍將軍、都亭侯、領冀州牧周”的字樣,而右邊的水綠色大旗上,則是隻有六個字:大梁伏波銳士!
“黃河九尺浪,伏波萬裏平!”
專屬於伏波銳士的戰鬥口號,同時在每一艘戰艦上爆發出來,伏波銳士在這一聲聲的怒吼聲中,第一次踏上了這個遼闊的舞台。
在前行中,數十隻戰艦忽的變成了兩排,一排由周瑜親自率領,另一派,看旗號則是由上將軍甘寧指揮。
兩排戰艦好似兩條盤踞於渭水之上的翻江蛟龍,以周瑜和甘寧乘坐的青龍戰艦為首,越來越清晰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
這兩艘青龍戰艦,是馬超結合後世的水軍戰船圖樣,輔以諸葛亮、黃月英、馬鈞以及韓暨和鄭渾等多人的智慧凝結而成的。整艘戰艦高達十丈,長三十丈,寬二十張,船頭雕刻以龍頭的形狀,專做撞擊敵船之用。當然還能起到美觀和震懾敵人氣勢的作用。
戰艦的兩側,根本看不到尋常戰船常見的劃槳,令人們很是好奇,青龍戰艦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水麵上快速行駛的,要知道,其速度可是比其他地方的戰船要快的多了,即便是以水軍聞名於世的江東,也沒有如此快速的戰艦。
這其中的秘密,就不足為外人道了,如果有人能夠把馬鈞發明出來用腳踏方式汲水的龍骨水車,與眼前的青龍戰艦集合到一起,或許就能找到答案了。隻可惜,受到時代思維的限製,根本沒有人能把這兩樣風牛馬不相及的東西聯想到一塊去。
青龍戰艦的船舷兩側,每一側都懸空豎立著十根巨大的圓柱,這些圓柱是用整棵整棵的大樹打磨而成的,高有五丈以上,足有一人合抱那麽粗,表麵光滑如鏡,被一根根堅韌的藤蔓吊在半空中,無人知道這些柱子的用途。
加速再加速,青龍戰艦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在水麵上破浪而來,即將達到點將台正前方的水域是,速度陡然慢了下來,一個甩尾,橫亙在了水麵上。
以周瑜和甘寧乘坐的兩艘戰艦為首,攻擊六艘青龍戰艦,在水麵上間隔十多丈的距離,一字排開,幾乎把渭水寬闊的河麵都占滿了。
六艘青龍戰艦的船舷上,忽的各自冒出四十名軍士的身影,他們外披水綠色的軟甲,內穿墨綠的水靠,快速的來到船舷兩側,借著船體的遮擋,分散到了船舷兩側。
隨著這些軍士的動作,青龍戰艦上發出一陣陣令人牙酸的機括轉動之聲。
岸邊的人們看到,牽引著船舷兩側大柱子的藤蔓,迅速的鬆弛,失去了牽引的大柱子,猛然在高空中落下,攜帶著巨大的衝擊慣力,發出“嗚嗚”的呼嘯聲,拍落了下來。
啪啪啪啪啪啪——
每艘青龍戰艦上兩側各有十根巨大的柱子,加起來就是二十根,六艘青龍戰艦就是一百二十根,當這些大柱子直擊而落,狠狠地拍擊到水麵上,立刻便濺起了大股的水浪,伴隨著沉悶的撞擊聲,水浪倒卷而上,飛離水麵近一丈高!
在到達頂點之後,水浪分散開來,點點波光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出璀璨如寶石一樣的光澤,晶瑩剔透。
然而這份晶瑩剔透中,卻是殺氣縱橫!
試想,如果是在兩軍交戰之際,青龍戰艦上的這些大柱子忽然落下,木製的船體如何抵擋?怕是瞬間就要被拍裂開來,小型的戰艦,甚至連一下拍擊都承受不住,便會被攔腰碎裂成兩段了。
波光嶙峋中,青龍戰艦的後麵,忽然竄出了十二隻小型的艨艟戰船,好似遊魚一般,穿過正在下落的水浪,來青龍戰艦之前擺出了兩個梅花陣的陣型,把後麵的青龍戰艦保護在了其中。
而在青龍戰艦之後,六艘比青龍戰艦小了一號的白虎戰艦,組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在水麵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防禦圈。
三個位置上的大小數十隻戰艦,各自以梅花陣、一字長蛇陣、圓陣擺開陣勢,彼此首尾相顧,三個各不相同的戰陣,竟是隱隱組成了一個並不均衡的鶴翼陣,青龍戰艦是鶴身,前後兩端的戰艦則是兩支鶴翼。
緊接著,每一艘戰船的船頭上,同時出現了數量不等的弓箭手,周瑜一聲令下,萬箭齊發。
遮天蔽日的箭雨從遠近不同的船頭上散射上了天空,複又呼嘯著落了下來,那密密麻麻的箭矢,在落到水麵上之後,竟是在水麵上組成了一個大大的“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