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之上

第249章 考驗

字體:16+-

薑紹話音甫落, 不僅皇帝麵色難堪,連同那些世家子弟都大驚失色。薑紹位居上三公,即將趕赴行台, 作為長安方麵的代表奉行台歸都。若薑紹辭官,長安方麵根本無法推出第二個合適的人選前往行台。

吳淼資曆足夠, 但是其身為司徒總領朝政, 又是老軍功派的代表,一旦離開長安,那麽長安本身的政治.局麵就會完全失衡, 連同禁軍格局都有可能再做改變。

世家們雖然都與陸昭親近,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任陸昭更進一步對權力結構進行侵蝕。現在吳淼是唯一能夠稍稍遏製陸昭勢力的人, 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吳淼前往行台的。

如今長安身負才望這屈指可數,宮城凋零, 百廢待興,遣薑紹前往行台已是長安方麵能夠做出最有力的應對, 以期能和行台的人達成利益上的一致,讓所有的事情趕緊回到正軌。一旦長安因折掉薑紹而啞聲, 吳淼又不能離開, 那麽行台方麵也必然會派出王濟或是孔昱兩位分量極重的人先行回到長安,反客為主與長安方麵交涉,從而在日後占據大量顯位。而和兩人和他們這些人家並沒有什麽緊密的關係。

因此還未等魏帝挽留, 這些世家子弟們都紛紛過來將薑紹攙扶起來,有人替他奉官簪,有人替他撣落身上的塵土。

王謙此時早已退避於門外, 他知道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陸衝隨後趕來, 親自將王謙送至宮苑門口,而後招呼了那些守在門口的太傅府營兵們:“快跟我來幾個人, 老太傅正鬧著要辭官呢,你們趕緊先把太傅接走。”

虞槐序時任太傅府記室省事令史,聞言趕忙拉住陸衝,問道:“究竟出了何事?”

虞槐序年前北上舉茂才入士,旋即被征辟為禦史大夫府掾屬。然而屁股還沒坐熱,先是崔諒之亂,隨後薑紹又轉為太傅。一番折騰下來,虞槐序原本還算顯用的履曆便顯得七零八碎。如果薑紹再辭太傅之位,那麽他這個屬官也即將去職。現下行台未歸,人事未定,他必然也不會得以顯用,日後的仕途也會黯淡無光。因此他也顧不上先前虞家和陸家有怨,緊緊拉住陸衝,希望他能看在同是南人的份上告知一二內情。

此時衛尉楊寧佯裝聞亂趕來,崔諒之亂時他與陸衝俱守禁中,也算有些交情,於是也一同探問道:“如今永寧殿內外俱亂,還請中郎將告知一二。”

陸衝皺眉一歎道:“哎,恰是為太子乳母李氏請封之事,裏麵僵上了,太傅鬧著要辭官。”說完又對那幾名營兵道,“快著些,別再鬧出什麽大亂子。虞令史也來吧。”

虞槐序趕忙跟隨陸衝入內,楊寧卻轉向正欲離開的王謙。王謙身為尚書仆射乃是尚書令副手,如今尚書令不在長安,更是如同司徒之副手。而陳留王氏雖與陸家交好,但是在姻親方麵,其實更偏向於吳家。楊寧對於吳淼也是極信重,於是又向王謙垂詢道:“今日封邑之事依仆射看,是否會令今上為難啊?”

王謙聞言也是歎氣:“行台不能歸都,各家怨望,想來衛尉已經明曉。若有良選,那便罷了,若讓行台各家反客為主,請入京畿主事,僅僅於陛下境況而言,也非大善啊。隻是殿中人怨鼎沸,年輕子弟也都不乏熱血,但願不要鬧出什麽大事才好。”

楊寧一邊點頭,一邊若有所思,行台人事配置多半是親近陸家者,可能派來的人選也都顯而易見。若是孔昱,朝堂的平衡就會像西北以至於陸家全盤倒去。若是王濟則更可怕,東西兩王對長安進行夾擊,日後再借由伐蜀取功,那麽前朝“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麵,恐要在次上演。

王謙說完,便拜別離開,隻留下楊寧在此處思索。此時,一直跟隨在楊寧身後的李閏看出了對方的猶豫,旋即道:“衛尉既思慮為國,也當知皇帝陛下封李氏之深意。此次天賜良機,若一擊不成,日後陛下話權將會更加衰弱。如今禁中已成沸湯,我等更當守以職責,維護皇帝陛下安寧,怎能任由那些世家子弟胡鬧,以罷政事。況且若李氏失以尊位,那麽子女也必無榮光,衛尉家豈非也要一損俱損。”

“如今禁中大亂,衛尉更應借此激變收回事權,襄助皇帝陛下成事。至於薑紹,給他一個台階下即可。淄川王現下迫受輿論而被遠抑,他薑家沒了三公又有什麽可以張揚的資本?”

衛尉楊寧卻仍猶豫不決:“或等太子歸台,再議封邑之事。”

“不可!”李閏當即喝到,“如今新平郡守已將三鄉之地議下,是擺在案上的一塊肥肉。若此次李氏不能得,這個榮封會立刻落到別人手中。伐涼之戰、回攻京畿之戰,有功者何其多?以後就再也沒有新平這樣合適的封地了。這樣就放棄,也是枉費了陛下的一番

布置啊。”

楊寧思前想後,也覺得李閏所說沒錯。況且他若出麵平息,既為兒女們籌謀,也是在為國家考量。如今他已將平日暗結的宿衛集結此處,因這些人多隸屬於陳霆、許平綱等部,故而多是身帶兵戈,這是可以繞過武庫難得成事的機會。一旦他今日罷事,這些人在陸昭歸來後,隻怕也要見不到了。

“既如此,眾人聽令,隨我入殿!”

殿苑門口,隸屬於薑紹的營兵看到楊寧領一眾人馬氣勢洶洶趕來,眾人之中不知誰出於驚恐,喊了一句道:“他們要對太傅動手啦!快!快去殿內保護太傅!”

王謙雖然前腳離開,卻未走遠。待聽到楊寧決意入殿並引**亂的消息後,才快步走出長樂宮西門。不過他並未返回尚書署衙,而是轉頭去了司徒吳淼所在的司馬門。

他是在前一日傍晚收到這份加蓋尚書印的議案,按照規定必須在次日午前交到皇帝的手中。因此他一早報備,等候禁中宣詔,當他在殿前看到跪地懇求辭官的薑紹後,便知道這份賜予李氏封地的詔書並沒有那麽簡單。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機遇,陸昭不願意直接插手此事,也就是默認會把一些隱性利益讓渡給自己。

吳淼如今被安置在大司馬門附近,然而陸昭並未軟禁。先前她去信一封,不過是請吳淼於此處呆上一日,如果他願意,也可以隨時離開。吳淼也是感受到了宮中即將有事,而陸昭也有願意為他提供托庇的意思。

現在,吳淼見到王謙,更印證了心中的猜想。不過他也清楚衛尉楊寧所領部眾精甲利戈,此去之前若不能獲得武庫的補給不僅不能夠平息事態,反而也要冒著營兵被對方奪去的風險。王謙忽然想到了什麽:“世伯何不去一趟殿中尚書府?許平綱先前到底也與世伯有過幾分交情,即便不能領兵相助,尚書府內必然也有兵甲器具,或許能夠通融借出。”

許平綱與自己有些舊誼不假,但其實自己的幼子吳玥此時也在府中。那日吳玥送信過來,也告訴他自己那日會留在尚書府執勤,統管兵器。

然而吳淼前腳剛踏出房門,卻猶豫地退了回去。怎麽會這麽巧呢?吳淼皺著眉頭。他的兒子絕非陸家嫡係,雖然參與了收複京畿,但並不是主力,怎麽會得陸昭如此信任,甚至交付僅次於武庫的尚書府的兵器庫。而陸昭這個人其心思縝密自不便言說,通過今日之事,他也能看出她運籌帷幄的能力。他如果這一次冒冒失失的前往殿中尚書府,那麽自己的兒子會不會被提防,甚至暴露。

此時吳淼怎麽看怎麽覺得這是陸昭通過一次巨大**給他的一次考驗。她或許已經察覺到什麽了,因此放出一個染指禁軍的機會來換一個關鍵人事崗位上的放心任用。一旦他選擇吞食這塊利益,那麽等待他的則是自己的兒子永遠離開禁軍不得顯用的未來。而這種考驗,永遠隻有一次。

當然,還有更差的結果。他隱瞞兒子身份的事情會暴露,堂堂三公,奉養老母的孝行竟然作假。即便吳玥披露身份後不會時候到什麽處罰,那麽在世家掌控輿論的時代,吳家在整個天下的信譽將會跌至穀底,再無進望可能。

吳淼退回屋內,深吸一口氣道:“多謝子恭前來告知,隻是此乃殿前尚書府之事,吾等也不好貿然插手。”

王謙聞言也再相勸,畢竟以吳淼的閱曆,對大事的所觀所感,一定要比自己更深一些。

永寧殿內已有些群情激奮,殿前值守的世家子弟們紛紛站到了薑紹這邊。魏帝靜靜坐在座位上,耳邊回響的都是那些勸他不要允許薑紹辭官的聲音。可是如果不讓薑紹辭官,那就意味著他必須把賜予李氏封邑的事壓掉。可是他一旦為此,先前在衣帶詔一事上和陸振的博弈也就作廢,以秦嶺的治轄權來換取新平郡掌握在皇權派的手中,如今不僅秦嶺已落入陸家之手,就連新平郡來日也要被那些世家功臣瓜分。

然而正當他懊惱於此的時候,外麵忽然傳來兵戈交接的聲音。

“外麵又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