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四百零六章 因果循環

字體:16+-

“你們一定很好奇,我為什麽突然提起八竿子打不著的晉朝是不是?”包大農滿嘴是油,油滴一直滴到袖子裏。

“小包先生不必繞圈子,有什麽話直說便是!”高拱是個直脾氣,最受不了旁人這般說話。

“孺子可教,老頭子就差勁了!”包大農哈哈一笑,道:“我是想告訴你們,這大明朝的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包大農站起身來,來來回回轉了幾圈,整理了下思路,這才站定道:“我大明朝太祖皇帝實在是英明神武,雖然起自草莽,文治武功,隻怕是出自天授,遍觀曆朝曆代,能白手起家,得國之正者,莫過於太祖!”

這一番話說的朱載後和高拱、張居正三人連連點頭。

曆史上的皇帝多了去了,可以說是車載鬥量。

但若說起得國之光明正大,朱元璋實在是古往今來的第一人。

旁的皇上,要麽是沾了祖宗的光,成就了千秋大業,最有名的莫過於秦始皇好漢武帝,這二人雖然都是一時人傑,是中國曆史上出了名的明君,可到底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完成了不世功業。

至於曹魏、晉朝更是身為臣子而以下犯上,落下罵名。

便是宋朝的趙匡胤,那也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人家孤兒寡母。

唯一能和朱元璋比較一下的,也隻有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了。

可即便是劉邦,本來也是秦朝的一個小小亭長,而且家裏的條件也還不差。

隻有朱元璋,出身極為貧苦,家裏父母兄姐,全都餓死,朱元璋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全靠著一雙手,開創大明朝的不世基業。

“太祖皇帝龍登九五,可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從未忘記自己的過去,自己的出身,他的心裏,時時刻刻記掛著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包大農說到這,忍不住歎了口氣。

他說的是真心話。

“太祖皇帝一輩子看過了那些土豪劣紳的嘴臉,最不喜歡讀書人,可是要治理天下,又非要用讀書人不可,正因為如此,太祖皇帝才設百官如家奴!剛才我是說過了,就不廢話了!”

“另外,太祖皇帝遍考故事,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每日裏辛苦勞作,不但要交皇糧國稅,還要養活諸多官吏軍漢,所以大明朝的官俸之所以低到這個地步,那是太祖爺定下的!而且太祖爺還創建了衛所,號稱養天下精兵而不費百姓一粒糧食,這其實便是學的古人屯田之策!而且大明朝的衛所製度規定,所有從軍之人必須離家五百裏之外,這便防止了軍地合一,所以大明朝開國以來,絕沒有出現過唐末藩鎮割據之事。”

“不錯!小包先生說的有理!”高拱聽到這裏,也忍不住有些佩服,收起了對於包大農的輕視之心。

“太祖皇帝恐怕出現權臣,所以撤銷了丞相,並且立下規矩,以後大明朝都不許有丞相!所以如今咱們大明朝隻有內閣,隻有首輔!所以我大明朝開國以來,隻有奸臣,而無權臣!便是劉瑾之流,也不過是猖狂一時,難成大器!”

“小包先生所說,真是高論啊!”張居正忍不住點頭道。

他本來就是見識極高之人,隻是卻從未想到此處。

“可是太祖皇帝忽略了一點!這世上,沒有幾個人可以如他一般!”

包大農說的是實話。

朱元璋為了防止宰相專權,取消了宰相一職,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一來,雖然加強了皇帝的權力,可是沒有了宰相幫忙,皇上便是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朱元璋是苦出身,能吃苦,倒還吃得消,可是他的子孫們誰有這般精力和體力來不眠不休的治理國家?

所以到了後世,這喜歡當木匠的有,喜歡當大將軍的有,喜歡煉丹吃藥的有,甚至到了萬曆皇帝手裏,更是單純的一個懶字。

“太祖皇帝的衛所製度,雖然斬斷了軍漢們與地方豪強的聯係,卻也使得軍戶們孤苦無依,任人欺淩,到了最後,軍戶們全都不堪一戰,所以大明朝在軍事上的威脅,不存在於內部,而存在於外部,諸如倭寇和蒙古人!”

“太祖皇帝看不起讀書人,又要用讀書人,所以讀書人一麵要靠著朝廷,一麵又要反著朝廷,一旦出現了變故,絕不會忠於朝廷!”

“後來靖難之役後,成祖皇帝鑒於諸王勢大,決定削藩,對諸位藩王厚加賞賜,卻不許藩王幹預政事,隻有這樣,這些王爺們才會安安心心的享福,沒有起兵奪權的想法。所以啊,大明朝的王爺們越來越多,占的田畝越來越多,這些人也不交稅!所以天下的好田地,都到了朱家和讀書人的手裏,那些貧苦百姓們的日子,卻是越來越慘了!”

包大農說完了這一篇長篇大論,撓了撓腦袋,皺眉道:“真是奇了怪了,太祖皇帝的每一條,都是為了保護貧苦百姓,可是到了後來,居然吃虧受苦的還是貧苦百姓,真不知道他老人家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說完,包大農轉過頭來,頓時一愣。

隻見高拱、張居正全都張大了嘴巴,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

朱載後卻是神情緊張,左右亂看。

“乖乖呦,小包先生,沒想到你相當有水平哦!”高拱搖頭歎道。

“小包先生,你的膽子也太大了些!”張居正的臉都白了。

包大農說的話,若是落到了錦衣衛的耳朵裏,那是足夠治罪的了。

“小包先生可莫再說了!”朱載後擦了一把汗。

今天包大農說的話,雖然有些混亂,可是朱載後也是讀過書的,尤其是這些年痛苦的成長經曆,更是給了他超乎一般皇子的深刻。

包大農所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有些甚至如同一道閃電劃過了他的腦海,可包大農所說的,都是祖宗法度,是認誰也更改不了的。

說讀書人是大明朝的蠹蟲也還算了,可如今,包大農居然把矛頭指向了各位王爺?

這簡直是和大明王朝全體作對啊!

就算你包大農說的是實話,是真話!

可因為說真話說實話而死的人還少嗎?

這世上最怕認真二字,同樣,這世上也最怕認真二字存在,很多人都是因為認真而死。

突然之間,包大農想到了遠在邊關的徒兒歸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