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四百五十九章 奇跡出現了!

字體:16+-

一個晚上的時間。

包悟來指定的那口井被銀子填滿了!

不僅如此,附近的三口井裏也都填滿了銀子和銅錢。

消息不斷往外流傳。

縣學府學裏的儒生們走出了學堂,站在了大街之上,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口號,講述著前線將士浴血拚殺,消滅倭寇的故事。

道觀裏的道士和靈隱寺的和尚們結伴來到大街上,擺開缽盂,向大家化緣。

一些懵懂小童們手拿口袋,挨家挨戶地敲門,討來一文兩文的零錢,忍住街口糖人的**,來到井邊,將袋子裏的銅錢一股腦地扔進井裏。

越來越多的百姓從家裏走出來,來到驛館之前,將手帕裏、口袋裏的銀子拿出來,義無反顧地倒在了井裏麵。

四口井!

五口井!

六口井!

最後,整整十八口井被填的滿滿的。

本來,杭州城作為浙江省的省城,一直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人們對於倭寇的印象隻存在於故事當中。

可是這兩天發生在杭州城裏的事情,讓大家知道,倭寇不是遠在天邊的惡魔,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自己來捍衛!

“胡大帥,我剛剛去清點了井裏的銀子!”徐文長兩隻腿上滿是泥巴,眼睛裏卻充滿了神采。

“每口井裏大概有十萬兩白銀!十八口井就是一百八十萬兩白銀!”徐文長大聲道。

“一百八十萬兩?!”胡宗憲呼的一下子站了起來。

他知道錢不少,可是沒想到居然有這麽多。

一百八十萬兩白銀,支持一次大規模的剿滅倭寇行動,已然是綽綽有餘了。

“啟稟胡大帥,杭州城外的王員外派人來送信說,願意捐獻一萬斤稻米作為軍糧!”

“啟稟大帥,餘杭的孫莊主願意以最低價將家裏的糧食賣給朝廷作為軍糧!”

“啟稟大帥,外麵有幾百人吵著要加入咱們的隊伍,和咱們一起上前線去剿滅倭寇!”

一道一道催人奮進的消息傳了進來。

胡宗憲激動的走來走去,他來到包悟來麵前,一把握住包悟來的手,大聲道:“包天師,謝謝,謝謝!”

“不要謝我,要謝,就謝那些好百姓!”包悟來很是謙虛地擺了擺手。

從前,包悟來雖然一心修道,可修的是什麽,求的又是什麽?

回想起來,修的是長生,求的是今生不死,或是來世的富貴。

所有這一切都是包悟來修行的動力,以至於在拜在陶仲文門下後,一直以陶仲文為偶像。

可是直到今日,包悟來才真正感覺到作為天師,那是何等的榮耀!

自己振臂一呼,如今剿滅倭寇的錢有了,糧有了,人有了!

若是倭寇就此可以平定,這是多大的功德?

想到這裏,包悟來笑了。

“師公,如今市麵上的百姓都在傳揚您的功德!”徐文長當年曾經在前線抗倭,深知錢糧的重要性,隻是他也想不到,困擾了抗倭事業的大問題,居然被自己的這位師公一句話就給解決了!

“沒什麽!之前說過,要辦一場羅天大醮,貧道答應了的,自然要做到!”包悟來這幾天氣色好了很多,精氣神也起來了。

“對了,胡大人,還有,百姓捐資抗倭,乃是一場盛世,貧道覺得……”

“下官明白,下官已然吩咐下去了,要他們找幾名石匠來,雕刻石碑,立在那十八口井附近,記述此事!”胡宗憲起身恭謹應道。

“文長啊,這市麵上還有什麽消息沒有?”包悟來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滾湯的西湖龍井,加上百姓們的讚揚。有什麽日子比這更讓人舒坦?

“回師公的話,百姓們都很關心,師公接下來要去哪裏祭地!百姓們說了,師公祭天,倭寇打敗,師公要是祭地的話,倭寇起碼要死上萬人!”徐文長老實不客氣的回答道。

“噗!”包悟來一口茶水噴出老遠。

“咳咳咳,好燙好燙!”包悟來甩著舌頭含混道。

“祭地?!要麽還是算了吧!”包悟來扭捏半晌道。

上次祭天的經曆實在是太過恐怖,包悟來實在是不想再經曆一次了。

上次眼見那般慘狀,包悟來不過是一時義憤,順口說了出來,略一平靜早已後悔了。

他心裏隻是盼著當時人多嘴雜,大家七嘴八舌,街上又亂的很,不會有人真的將這句話當回事,可哪曾想大家都把他奉若神明,他的每一句話都被傳揚開去,再也無法抹除。

胡宗憲見狀,趕緊站起身來,道:“包天師這些日子辛苦了,下官先告退去籌措軍糧,調派士卒去了!”說完腳底抹油去了。

而與此同時,在海上的一座荒僻小島上,簡陋的茅草屋裏,二泉春二郎猛地坐起身來,口中噴出一口汙血來。

“什麽,你說什麽!”他一把揪住眼前人,大聲吼道。

“二泉閣下,屬下已經打探清楚,那包悟來不但沒死,而且在短短一天之內,籌措到了一百八十萬兩白銀和無數糧食,現在明軍已經在采買糧食,打造戰船了!”

“什麽!豈有此理!那都是我的錢,是我的錢!若不是我在覆卮山下打了敗仗,這些銀子都是我的,這東南半壁的花花世界也都是我的!包悟來,我一定要你好看!”

二泉春二郎如同野獸般嚎叫了半晌,停下來狠狠喘息,拿過酒壺來咕嘟咕嘟喝了幾口,恨恨道:“再過十天就是海賊王大會了!到時候所有的海賊頭領都會到來!看來如今想靠我自己的力量對抗明軍已經不可能了,但是如果大家聯合起來,也不失為一條妙計!”

“去,聯絡各家海賊頭領,要他們務必到場!”

“是!”那小倭寇領命去了。

事情正在起變化!

二泉春二郎暗暗想到。

以一群浪人海賊對抗整個大明朝,雙方在實力上的差距實在太大,隻不過大明朝承平日久,軍事廢弛,因此這些年自己這些海賊才可以往來縱橫,如入無人之境。

可是自從戚繼光和俞大猷兩支新軍投入作戰以來,雖然人數尚少,總體來說依舊是海賊占據優勢,可是二泉春二郎敏銳的感覺到大明朝這隻大象已經蘇醒過來了。

留給海賊們的好日子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