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強攻強,看誰更強?
“勾結?”聽到這個詞,趙太後心中不由一顫,這個詞在現今這種局勢中,若是真的發生在李牧身上,那殺傷性實在太大了,足以讓趙國走向滅亡。
“真的會如此?”趙太後凝重道。
“難說。”麵對趙太後的質問,郭開搖了搖頭後說道:“我隻知道李牧在秦國那裏有著足夠的麵子,依他當年與秦國楊明之間的關係,若是帶上十萬大軍相投,必然……”
“必然什麽?”趙太後追問道。
“算了,李牧未必會率軍投向秦國。”郭開說到這裏搖了搖頭。
“那你方才所言?”聽郭開又為李牧說起了好話,趙太後的心慌之中又多出了不解。
“李牧現在什麽也不做,隻這麽與秦軍對峙,或許是想坐看南境長城的成敗,若是我們在南境長城能夠擊退秦軍,那他就還是趙國的忠臣,一旦南境長城我軍露出敗亡之勢,他可能就要變成了秦臣了。”郭開解釋著。
郭開之言不說別的,還挺有道理的,不見趙太後已經麵露遲疑之色,顯然是將郭開的話給聽進去了。
“你的意思是李牧與楊明之間形成了默契,要坐觀南境長城的勝敗,然後再做打算?”趙太後問道。
如果郭開直接說李牧要向秦國投降,那趙太後還會有所懷疑,但現在郭開說李牧是要坐山觀虎鬥,以謀自家的後路,趙太後卻是相信了,因為推己及人,她覺得自己現在若是在李牧的位置上,她大概也會選擇這個進退皆可得的選擇。
“不能說李牧真的是如此想的,但最起碼有極大的可能是如此。”郭開道。
“若真是如此,我們又該怎麽做?”趙太後問道。
“太後不妨以大王的命令下令李牧出戰,如此也能探探李牧到底是什麽心思,如果他真的是那麽想的,太後就需要考慮換將的問題了,如果隻是我多慮了,那對於太後與趙國來說,自然就更好了。”郭開回道。
趙太後思索著郭開的提議,隻覺得頗有道理,催促李牧出戰,的確能夠測驗測驗李牧真正的心思,免得被其所騙,以至於禍延趙國。
“就依相國之言。”趙太後沉吟道。
從趙都到李牧軍中的距離雖有三四百裏之遙,但在從趙王宮而出的傳令使臣麵前,卻也隻是尋常,所以不到兩天的時間,帶著趙王詔書的使臣已經出現了李牧的中軍大帳之中。
“出戰?”李牧看著手中的詔書,一時間哭笑不得,戰場之上,何時出戰,他難道不知道嗎?什麽時候需要都城那裏從未上過戰場的人去指揮了?
“還請大將軍盡快出戰,南境長城那邊,秦軍攻勢越來越猛烈了,隨時都有突破南境長城的可能,若是大將軍這裏不能盡快取得勝利,南境長城那邊又被攻破,則我們趙國危矣。”來自趙王宮的內侍懇切地說道。
“我知道了。”李牧收起詔書道。
隻是知道了?知道了之後還有別的話嗎?使臣下意識地想到,但李牧在趙國上下名望極大,他卻是也不敢多問。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發展中,李牧還真的隻是知道了而已,他隻是知道了,但要不要去依令行事,那就另說了。
在秦軍依舊謹守營寨中,趙軍上下也是穩如泰山,但趙軍的穩妥落在趙王宮那裏,卻變成了另外一種東西。
於是,在李牧收到催戰詔書的第五天,第二道催戰詔書再次出現在了李牧的中軍大帳之中,但李牧的回答依舊隻是知道了。
在第八天,第三道催戰詔書再次出現在李牧的中軍大帳之中。
“大將軍,南境長城那邊真的已經危及到如此地步了嗎?”司馬尚看著擺在李牧書案上的三道詔書,神色間盡是凝重之色,此時,他不僅要承受來自秦軍的壓力,還要承受來自趙王宮的壓力,這場大戰,實在是不好打。
“秦軍想要這麽快攻破南境長城,根本不可能,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趙國生死存亡的,還是在我們這裏。”李牧斷然道。
南境長城,依托當年的漳水大堤修建而成,兩道城牆間隔著漳水,秦軍即使攻破即使攻破第一道長城,也還要麵對漳水和第二道長城,隻要南境長城的趙軍內部不發生太大的變故,秦軍不可能在幾個月的時間中攻破南境長城。
“那這詔書?”司馬尚看向李牧書案上的詔書道。
“那些人對我們不放心啊,我現在明白了楊明為什麽不著急著進攻了。”李牧沉聲道。
“大將軍發現了什麽?”司馬尚追問道。
“楊明等著的就是這些催戰詔書,他不是要避戰,他是要逼我們去決戰。”李牧道。
“楊明是為逼我們決戰?”司馬尚詫異道。
自秦趙開戰以來,秦軍閉門不戰,竟然是要逼迫趙軍決戰,這樣的事情也太過詭異了。
“那小子比我們想象中的都要狂妄,什麽穩重都是假的,他是覺得,他若是發起進攻,我必然會避其鋒芒,選擇以守待變,他沒有足夠信心在短時間擊敗一心防守的我,所以才擺出守勢。”秦軍曾經讓他尚有些迷惑的行為,此時算是徹底解釋通了。
“他就那麽肯定,秦軍防守,我們也會做出與他一樣的選擇嗎?”司馬尚懷疑道,如果楊明在開戰之始就有著這麽深的算計,那未免也太過可怕了。
因為那可不僅僅是算準了李牧,還將趙王宮那裏的反應給算準了,這份心智,還是那個在戰場之上勇猛無敵的楊明嗎?完全是比縱橫家弟子都要更擅長算計人心的存在啊。
“現在說這些已經沒用了,我們確實做出了楊明預料之中的選擇,現在這些詔書也確實如同他所想象中那樣,出現在了我們這裏。”李牧的手指敲擊在書案上,清脆的聲音卻讓大帳之中的氣氛顯的愈發的沉悶。
司馬尚見李牧做出如此反應,選擇了閉上嘴,現在這種情況,李牧是需要好好去思思索到底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在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中,不知過了多久,李牧終於開口了:“既然楊明要與我們決戰,那我們就如了他的意,以硬碰硬嗎?我也很喜歡。”
“大將軍?”司馬尚下意識道,現在選擇與秦軍決戰,豈不是如同李牧之前所說的兵法大忌,陷入到了對方的節奏之中嗎?
“決戰啊!其實也是我想要的。”李牧道。
“對上楊明這樣的人,無論是什麽策略其實都是無用的,我們能夠想到的,他也能想到,唯有以力對力。”在敵對的兩座軍營之中,時隔日久,在敵對的兩方大將之間,竟然說出了同樣的話。
“但現在決戰對於我們來說是不是太過不利?”司馬尚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道。
“我們若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秦軍反而要避戰了,現在這種情況就很好,敵我雙方都有決戰的意思。”李牧道。
“大將軍,秦軍足有十五萬,即使拋去他們用來維持輜重後勤的兩萬人,他們的戰兵也足有十三萬,而我們這邊,哪怕這陣子已經從各地征伐了更大的百姓,但隻是兵力得到是十二萬,真正的戰兵可沒有十二萬。”司馬尚提醒道。
“但你也要看到,秦軍此刻也不是最強的,若是楊明麾下的龍虎禁軍是滿編,我或多還真要考慮考慮決戰的可行性,但最近幾年,楊明的龍虎禁軍已經被秦王政拆去了三部六千人,總兵力我們雖然不占據優勢,但在精銳的數量方麵,我們卻不見得就比秦軍弱。”李牧為司馬尚分析道。
秦國龍虎禁軍的戰力,這些年來已經多次證明了,魏國武卒,趙國精銳,楚國四大軍團,都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龍虎禁軍的戰旗,對上這樣的一支軍隊,哪怕是趙國邊騎也要感覺到沉甸甸的壓力,可惜,現在的龍虎禁軍卻已經不是巔峰狀態,這就是趙軍的機會。
“而且,還有一點,你可注意到,從一月末開始到現在,我們趙國隻下了一場雨,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李牧接著道。
“今年會有大饑?”司馬尚道。
“是,今年當有大饑,這也是我們必須決戰的理由,相對於秦軍,我們更等不起。”李牧回道。
“所以,決戰?”司馬尚問道,像是在問李牧,也像是在問自己,眼下的局勢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已經沒有避戰的理由,但眼下這種情況,司馬尚卻很難看到勝利的機會。
“決戰!”相對於司馬尚的遲疑,此時的李牧有著的隻有堅定,是賭上一切的決絕。
看著一臉自信之色的李牧,司馬尚的心中也多出了幾分勇氣,李牧這麽多年,無論是對上狼族還是燕國,又或是現在的秦國,從來都沒有戰敗過,李牧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跡。
這一次,大將軍一定能夠再次創造奇跡,哪怕對上的秦國的護軍都尉,不就是當年那小子嗎?司馬尚在心中對自己說著,堅定愈發的深了。
趙軍上下,從來都不缺大戰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