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湯思退

字體:16+-

宋·湯思退【西江月·被謫懷感】四十九年如夢,八千裏路為家。思量骨肉在天涯,暗覺盈盈淚灑。玉殿兩朝拜相,金旨七度宣麻。番思世事總如華,枉做一場活靶。

湯思退,字進之,南宋浙江青田人。這地方雨水豐沛土地肥沃,弄個小書僮埋在土裏,無需澆水施肥,第二年就能長出個宰相來。單是大宋一朝,青田就出了仨宰相,富弼、朱勝非和湯思退。到明朝又出產了一位劉伯溫,大國師,被朱元璋譽為“張良式”的好幹部。

小湯同學幼年在南明寺的僧房裏讀書,閑暇時與僧人們打打機鋒談談禪,和尚們都說不過他。詩文也清麗,所以在家鄉一帶小有文名。紹興十五年(1145年),湯思退考博學宏詞科,一試即中,開始其仕宦生涯。那時他還年輕,天下還是秦檜的天下,湯思退不傻,秦相爺的門肯定是要“進之”的。不過那秦相爺府,“進之”容易“思退”難,因此終其一生湯思退都被視為秦黨,即便他不承認也洗不清了。

《宋史》載秦檜就快掛掉之際,把副丞相董德元和湯思退叫到身邊托付身後事。此舉部分表明,秦檜是把湯思退看作自己人的。董德元不必說,秦檜的副手,以五十三歲高齡會試高中,當時寫的文章核心內容就是建議朝廷構建和諧社會,與金議和。秦檜和趙構看了都滿意。病臥床榻的秦檜囑咐湯董二人一定要將自己的政策貫徹到底,還拿出兩千兩黃金分贈二人。董德元“慮其以我為自外,不敢辭”,湯思退“慮其以我期其死,不敢受”——麵對一大坨黃金,兩人態度各異,很值得玩味。董覺得不要金子的話,秦檜肯定想“鬧半天你不是我的人”,假如不死,少不了有小鞋穿。湯思退的顧慮是,你說我要是收了他的金子,秦檜說不定會認為我盼他早死呢,假如不死,少不了有小鞋穿。兩人的共同點是都懼怕秦檜,都知道秦檜父子有批發小鞋的傳統。這二位心態相同但選擇迥異,很有心理學上的研究價值。

事後證明湯思退賭對了,就因為拒收秦檜黃金,組織上便認定他跟秦檜不是一頭的,升了官。又幾年,擢升左仆射。不過畢竟是有案底的人,侍禦史陳俊卿告他舔過秦檜秦熺父子兩代屁溝,所作所為也都是以秦檜為榜樣,這種複製品絕不可用。

另一位侍禦史汪澈也上表,說秦檜雖死,但以湯思退為代表的秦黨餘孽仍然把持朝政背公營私專權植黨,還把朝野流行的段子說給皇上聽,“知不知,問進之;會不會,問思退”。這下起作用了,湯思退被罷相,但趙構還是給他留了個觀文殿大學士的職位,工資待遇還是很高的。沒有把他一擼到底的原因其實不難猜到,在對待金國的問題上,湯思退一貫“思退”,和趙構的基本國策保持高度一致,沒站錯隊的大臣,不管其政績如何,總有重新起用的機會。

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的部隊在符離潰敗,一心想幫祖宗雪恥的宋孝宗泄了氣,又把湯思退推到了相位上。諫議大夫王大寶、侍禦史周操都覺得這個人有問題,司諫陳良翰更直接,說“思退奸邪誤國,宜早罷黜”。宋孝宗卻說湯思退“警敏”,先用著,以觀後效。

後效是這樣的:金國來信要海、泗、唐、鄧四郡,不給就打。請示孝宗後,湯思退就派盧仲賢去談判,實際上就是拿土地換和平。走之前孝宗覺得不太甘心,就又囑咐湯盧二人,視具體情況而定,別輕易就把四郡許了金人。盧仲賢到宿州後,被金國元帥布薩忠義嚇得半死,不僅答應割讓四郡,每年交歲幣,還保證宋以後管金叫叔。這樣金叔叔很高興,宋侄子很惱火,張浚的兒子張栻上書告盧仲賢喪權辱國,孝宗就治了盧的罪。

在割不割地的問題上,張浚和虞允文、胡銓等人堅決反對,湯思退說動孝宗的話很有殺傷力,他說你們這麽說是因為率土之濱不是你們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愛國者的美名都讓你們得了,皇上的龍椅要是被異族的屁股坐了去,誰負責!一提到龍椅問題,孝宗就堅定了,明確支持湯思退。此間朱熹也三次上奏折表示反對,無果,心灰意冷之下辭官回到老家婺源“存天理,滅人欲”去了。

隆興二年(1164年),張浚建議孝宗遷都南京,這樣借助地利優勢穩固政權,再跟金國較量。孝宗又動了心,把正在出差路上給金國送歲幣的王之望召回,把辱國的盧仲賢發配郴州。湯思退見議和大計要完,趕忙跟皇上說萬萬不可,勸孝宗繼續求和維穩。其實金國也未必想跟宋動刀兵,但他們的維穩目的有別於宋,吸血鬼對被吸血者恐嚇以及讓其保持冷靜克製,目的隻有一個:能長久地把血吸下去——金人看上的,是大宋的土地和資源。

身為宋臣,湯思退看得很清楚,好奴才的成就感來自於主子的平安,是故既不在乎土地,也不在乎歲幣,更不在乎叔侄的輩分。但這次宋孝宗沒聽湯思退的話,反而從未有過地嚴厲申斥:現在非秦檜時可比,你這麽幹連秦檜都不如了!湯思退害怕了,不敢再跟皇上頂嘴,轉而私下對付主戰派張浚,派龍大淵、王之望兩人掣張浚的肘,並搜集證據打小報告。居然收效,張浚罷官下獄,最終孝宗同意割讓四郡。

宋孝宗趙昚的特點是容易反複,果然不久又後悔,覺得還是抗金好。湯思退便秘密派遣孫造告訴金國以重兵犯境,逼孝宗回到主和的路上,此事不知真假,《宋史》也未必靠譜。靠譜的是布薩忠義隨即率軍渡過淮河一路燒殺。於是主戰的宋臣都說,這是湯思退撤去守備造成的,所以他不思退也得退了,奪其相印貶老湯到永州跟永州之野的異蛇做鄰居。太學生們也上書,要求嚴懲湯思退團夥,最好是殺之後快。老湯聽說自己引發了學潮,就心梗了,就死了。臨死前留了首詞,最後一句是:番思世事總如華,枉做一場活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