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嚐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王衍,字夷甫,西晉名士,出身著名的琅琊王家,魏晉望族,所以小時候名人就一坨一坨地見,擱現在這幫人上微博都是加“V”的,一點兒也不新鮮。譬如王衍總角之年就去山濤府上串門,在大名士家絲毫不怯場。王衍走後,山濤感歎:“何物老媼,生寧馨兒!”
前陣子某同事得子,收賀卡一張,上寫:喜得寧馨兒,賀之。送賀卡的那位不知從哪翻出這兩個字,可能覺得非常之美好,就用上了。實際上寧馨這個詞是魏晉口頭語,就是“這樣的,這般的”意思,談不上褒貶。也就是說,假如你穿越到魏晉,需要罵某人“你怎麽這副德性”時也可以用“寧馨”代替。更何況山濤評價王衍的話後麵還有一句:“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山巨源看人很準,多年以後,王衍誤了不少蒼生,還誤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您說這“寧馨兒”,算是好話嗎?書袋掉掉無妨,但需謹慎。好歹穀歌一下啊。
要說王衍姿色確實不錯,否則山濤也不會感歎哪個女人能生出這樣的兒子。顧愷之曾給王衍造像,引了王導讚王衍的話,說“岩岩清峙,壁立千仞”,說明王衍是個修長身材,長得比較挺拔。至於長相更沒的說,《世說新語》裏隨便扒拉扒拉就能找到一堆誇王衍美貌的段子。比如王衍去探望患病在家的裴楷,前者走後裴令公說:“雙眸閃閃若岩下電,精神挺動,體中故小惡。”如此說來王衍不光身材好,還生了一雙跟袁世凱似的美目,盼兮電兮的,搞得老朽的裴楷都嫉妒了。“容止”一章裏,還提到王衍的膚色,說他平時談玄,持白玉做柄的麈尾,手與白玉你根本就分不出來。魏晉時膚色流行白皙,其他美男子比如何晏衛玠也都是小白臉,相比之下嵇康的皮膚更健康、更陽剛些,打鐵硬生生打出了一身古銅。
翻《晉書》和《世說》,誇王衍的多是他們琅琊王家自己人。大將軍王敦是王衍族弟,他說他叔伯哥哥王夷甫擱人堆裏,就好比珍珠玉石置於瓦礫中。竹林七賢裏的王戎是王衍的堂兄,誇本家兄弟“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晉武帝司馬炎都被王戎忽悠了,曾經很好奇地問:你兄弟王衍那麽牛逼,當世還有跟他差不多的人嗎?王戎說:那您上哪找去,皇上您要真想找個跟我老弟能比的,隻能去古人堆裏翻翻了。
司馬炎一聽,哇塞,這麽不可複製,升官!
以上事例,除了能證明王衍確實長得不錯,還說明琅琊王家的人都很會營銷,事先一定擬有團隊炒作的預案。
魏晉時能搏出位的,除了長得帥,還得口活好,王衍就是其中佼佼者,堪稱意見領袖。《晉書·王衍傳》記載,王夷甫“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藉甚,傾動當世……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後進之士,莫不景慕效仿”,傅暢所著的馬屁書《晉諸公讚》裏也說:“夷甫好尚談稱,為時人物所宗”,假如有個名士排行榜,王衍肯定毫無懸念地周冠軍、月冠軍、年度總冠軍全摟。因此當時的年輕人,都模仿王衍的談吐,人手一麈尾,弄得全國的麋鹿尾巴都禿了(作者注:晉文人以麋鹿的尾毛製成麈尾,驅蟲撣塵之用)。
在玄學上王衍是何晏的繼承人,當時望族府上經常開文學派對,王衍每每在酒席上高談闊論,談虛無、論時事,說錯了也不臉紅,有人指正了馬上改口,所以時人都說王衍“口中雌黃”。順便解釋一下,西晉時造的紙顏色發黃,寫錯了字就用雌黃礦粉覆蓋,功用類似今天小學生常用的塗改液。成語“信口雌黃”就來自王衍。
王衍言必提老莊,自比子貢,搞得長眠地下的子貢一個勁兒打噴嚏。他和子貢顯然沒法比,單從對錢的態度上來說,王衍就偽得可以,平素自命清高,恥於談錢。連他那潑婦老婆都看不慣丈夫裝13,某日趁王衍未醒,吩咐仆人搬來銅錢堆在他四周,然後抱著肩膀圍觀清高老公一會兒怎麽下床。王衍醒來,一見被錢圍了城,殺豬般大喊:舉卻阿堵物!這一喊,就喊出了中國曆史偽清高的極致。後世有大人物據稱口袋裏從不帶錢,愚夫愚婦們就感動了,以為大人物不愛財,高潔得宇宙沒生物可比。這些人的腦袋永遠想不到大人物當然不必隨身帶錢,要不怎麽叫愚夫愚婦呢?其實普天之下率土之濱都是他的,還用親自帶鈔票?
至於子貢,這位孔門高徒被太史公列入《史記·貨殖列傳》,除了範蠡化身的陶朱公,就數他最有錢了,但也沒像王衍那麽裝吧。《晉書》注引裏有句話很壞,說“夷甫求富貴得富貴,資財山積,用不能消,安須問錢乎?而世以不問為高,不亦惑乎!”這個點評針一般鋒利,嗚呼!王衍的偽清高活活被戳漏了氣。
年輕時的王衍不光談玄,也談時事,這是跟他堂哥王戎等人學的。不過如你所知,無論今古,“妄議”時事都是危險的。尚書盧欽也聽過王衍臧否時事,覺得這是個經世之才,就舉薦其為遼東太守。王衍嚇壞了,他也清楚空談和實幹是兩碼事,自忖口活雖好,但真刀真槍是玩不轉的,因此堅辭不就。此後也不大敢評議時事新聞了,改聊娛樂新聞。平日跟一群王公貴族扯淡打賭,某次王衍和彭城王司馬權比射箭,贏了後者一頭牛,該牛是司馬權最愛,生怕王衍殺了吃肉,就說你要是騎著玩無所謂,要殺牛就算了,我寧願給你二十頭肥牛來換。沒想到王衍一點兒麵子也不給,把牛牽回去就做了紅燜牛肉。奪人所愛不行還吃了人家所愛,唉。這人性。
話說青年王衍名動京城時,被當時的國丈爺楊駿瞄上,想把小女兒許配給他。這楊駿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嶽父,彼時是第一號權臣,勢焰熏天。按說被此老看上,尋常人一定美得不行,飛黃騰達的好機會來了能輕易放過嗎?
然而王衍婉拒,為此還裝瘋賣傻了一陣,才把這樁婚事攪黃了。其實王衍不僅不傻,而且很賊,那時他就看出楊駿擅權不能持久,依附了他早晚要倒大黴。果然,賈南風攜賈謐搞政變,楊駿在馬廄裏被殺,黨羽皆被夷三族。聞訊王衍出了一身冷汗,隨即感歎自己當初做了一個多麽英明的決定。這之後,王衍果斷地娶賈南風的表妹郭氏為妻,自此官運亨通。
《晉書》中記載的郭氏不是什麽好鳥,“藉中宮之勢,剛愎貪戾,聚斂無厭”,所以王衍不談錢也是有經濟基礎的,有個貪鄙的老婆往家裏摟錢,自己就得裝著點。一是維護名士風度,二是給外界造成自己清廉的假象,以趨避紀檢部門的審查,此乃一石二鳥之策。話說郭氏還有幹預人事的愛好,凡是王衍的事總插一杠子,王衍也拿她沒轍。某日郭氏懲罰婢女挑糞,王衍的弟弟王澄看不下去了,就跟嫂子說你這樣欺負弱勢群體忒不地道,郭氏就潑婦本色畢現,破口大罵:你媽死前把你托付給我,不是把我托付給你,小屁孩子再瞎摻和你信不信把你趕出去!罵完還要擼胳膊挽袖子要揍小叔子。
王澄就不敢說什麽了,那年他才十五,尚無力獨立門戶,隻能托庇哥嫂。畢竟手足情深,王衍得知後很上火,但苦於老婆有河東獅吼之悍勇,又兼是賈南風的表妹,不敢動她。就假托幽州刺史李陽也對她不滿,郭氏聽了多少有所收斂。李陽素有“京師大俠”之名,郭氏頗為忌憚。
維持後院之餘,王衍還把女兒作為政治籌碼,鋪就青雲之路。大閨女許給了權臣賈謐,賈南風的親外甥;小女兒嫁給了太子司馬遹。不久太子被賈後找潘安配合著誣陷了一道,徹底失勢。王衍見狀趕緊上表,乞求準許小女兒和太子離婚,此舉相當猥瑣。太子寫信給王衍求他助自己洗冤,他居然把信藏起來以求自保,猥瑣的二次方。像這種猥瑣男也敢稱名士,跟如今騙子自稱博士後一樣不要臉。
相比之下,王衍的女兒王惠風比他爹有人味得多,她和太子被拆散後,幾欲哭死,後被匈奴擄去,惠風持劍痛斥敵將,“義不為逆胡所辱”,自刎而死。
此事《晉書·列女傳》中有載。按當世的標準,當然不該有華夷之辨,更不該輕生,不過這麽要求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她就是純扯淡了。八王之亂平息後,韜光隱晦的王衍又發跡了,從尚書仆射做到了司空司徒的高官,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一個空談家轉行實幹家,也就離死不遠了……
坐穩宰輔之職後,王衍的第一要務不是整飭國務撫恤百姓,而是給倆兄弟安排工作。親弟弟王澄被委任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當了青州刺史。此前他跟東海王司馬越說,國家大亂,應該選用能文能武的人擔當重任——這種能人哪有?當然是他琅琊王家的子弟。嗯哼,他倒內舉不避親。
王澄王敦臨赴任,王衍召集二人囑咐了一番,說荊州有長江漢水兩道天塹,青州背靠大海,你哥我在京城穩坐宰相之位,形成一個鐵三角,咱王家就安全了,這叫狡兔三窟。此舉果然對王家有功,後世的琅琊王家人丁興旺傑才輩出,王羲之兄弟就是王導的侄子。
話說這哥仨的私密談話泄露,連王衍的名士朋友們都暗地豎中指。不久石勒、王彌來犯,王衍第一仗指揮得不錯,成功退敵,因功被加封太尉,授他侯爵,王衍辭封。彼時戰事吃緊,許多大臣都建議遷都,王衍的名士範兒又出來作祟,把自己的牛車賣了,擺出一副要決一死戰的架勢。
司馬越死後,朝臣都推舉王衍當大元帥,王衍慌神了,趕忙說,我這官是一步步逐級升上來的,其實我根本不想當領導,我又沒啥軍事才華,讓我當元帥不是找著亡國嗎?朝臣們齊聲說:不行,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王衍無法,隻好硬著頭皮上。
很快石勒破城,王衍被俘。據說石勒十四五歲的時候曾經到過晉都洛陽,王衍無意中看到石勒,覺得這小胡人麵相不俗,將來必成大患,就回府叫人捉拿,卻撲了空。再見石勒時,王衍已是階下囚。無常啊無常。
時年王衍五十六歲,依然風度翩翩,石勒不忍殺,就跟他聊天,王衍軟骨病犯了,就勸石勒稱帝,順便撇清責任,稱自己其實一點都不喜歡參政議政。石勒聽了大怒,說你裝什麽蒜啊,這麽多年你一直被重用,當官當到了國家總理,還敢臭不要臉地說不喜歡政治?當晚,吩咐衛士推倒牆,把王衍砸死,算是賜了個全屍。現場很是悲壯,酷似私產捍衛者抗拆遷未果。周作人的學生作家廢名有篇小說,叫《石勒的殺人》,裏麵的王衍,是被石勒一聲獅子吼震倒了牆砸死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讀。
山濤的預言應驗了。王衍的表舅羊祜的預言也應驗了,多年以前羊祜指著少年王衍的背影說:禍亂天下的,肯定是這小子。
臨咽氣前,王衍留下一句名言: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翻譯成白話就是:唉,我跟古人比是差點兒,不過要是不裝,踏踏實實地匡扶天下,也不至於像今天這麽慘呐……
當為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