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王戎

字體:16+-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複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複可敗邪?”

王戎,字濬衝,跟王衍一樣,都出身琅琊王家,身世顯赫,他爺爺叫王雄,官至魏幽州刺史;他爸叫王渾,西晉時做到涼州刺史,所以王戎是“雄渾”的後人。

“道邊苦李”的故事連小朋友都知道,有關王戎對李子甜度的判斷,已成為一個哲學問題。有人據此說王戎是人性惡論的支持者,所以預判凡是李樹下經過的人都會去摘,當然就隻剩下苦的了。

王戎個頭不高,卻“風姿秀徹”,反正他們琅琊王家沒長得砢磣的,一窩珠玉。王氏朋友圈裏的中書令裴楷曾羨慕嫉妒恨地高度讚揚過王戎的眼神,說“爛爛如岩下電”,同樣的話裴楷還送給過王衍,堂堂中書令,詞語也太貧乏了點。

總之,王戎生了一雙電眼,跟吳鎮宇似的,應該很討女人喜歡。竹林七賢裏的阮籍比王戎大二十來歲,本來是王渾的朋友,卻和他兒子王戎做了忘年交。平時阮籍來王渾家串門都是待一會兒就走,某日趕上王戎在,阮籍居然坐得住了,和王戎聊得火熱。聊完,一貫“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跟王渾說:你跟你兒子比差遠了,跟你侃不如跟王戎侃來勁。後來王戎位列竹林七賢,跟阮籍對他的“青眼相加”大有關係。然而後期阮籍對王戎的態度有變,比如某日六賢正在竹林飲酒,見王戎來了,阮籍就翻白眼,說你這個俗物又來蹭酒喝,敗我們的興致!王戎的回答非常厚臉皮,訕笑著說:老大,你們這些人的興致是我想敗就敗的嗎?這個自貶捧人的台階,下得不是一般的高明。

有關王戎小時候的故事,還有一樁不得不提。在他六七歲時,王渾帶著他去宣武場,一個**牽著一頭老虎出來表演人虎互搏,虎一躥一吼,在場的人都嚇得屁滾尿流,唯獨王戎麵色如常地端坐,魏明帝曹叡看了驚歎不已,覺得這小子膽氣令人擊節,長大後了不得,定是個幹大事的。可是也有人說:肯定是嚇傻了,動不了窩啦!嗯,也有這個可能。

王渾薨,刺史大人的門生故吏聞訊送來很多撫恤金,沒想到王戎一兩銀子也不要,要知道那可是一筆大數目,拒絕起來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時人有彈有讚。陰謀論者說:雖然沒借老爸之死撈錢,但王戎收獲的無形資產相當可觀,有了名士的清譽,將來還愁沒錢花嗎?

太康三年(282年),王戎升職為侍中。晉時侍中這個官職直接由皇帝差遣,可禁中行走,所以基本相當於宰相。既然位高權重,跑官兒的就來了。南郡太守劉肇偷偷送了他一捆高檔布料,王戎原物奉還,還修書一封表示感謝。言官知道後彈劾他,斥責身為國家高級領導幹部,拒腐蝕拒得不堅決。晉武帝司馬炎出頭為他辯解,說王戎哪會隨隨便便就貪汙,他隻是不想表現得太卓爾不群罷了。這事放到今天仍然值得官宦“參詳”,小錢是不能貪的,做道具就是了,正好表演一下清廉。另外對行賄者態度不能太惡劣,否則將來就沒人找你買官了,豈能自斷財路。

司職吏部時,王戎發明了官員觀察製度,凡選送上來的官兒,先不給正式任命,試用期過後視政績決定是否任命,因此那時的官員都是實習生身份。司隸為這個製度再次彈劾他,跟皇帝說這種製度貌似合理,實際上等於暗示實習期的官員趕緊孝敬,王戎正好大發其財。或許真讓司隸說中了,昔日兩次拒收錢物的王戎,此後在洛陽置了幾套商品房,付的都是全款。《晉書》中說王戎“性好利”,《世說新語》裏專寫吝嗇鬼的章節,王戎的“事跡”占了快一半。當時民間風傳王戎夫婦每天晚上都拿象牙籌算賬,看看當日入賬多少。跟電商似的。

某一年,王戎家園子裏李子大豐收,兩口子就琢磨著賣掉,因為自家的李子汁豐味甜品種好,怕別人也種,大名士王戎就開動一腦子玄學想出個妙法,拿錐子把每隻李子的果核上都鑽一下,弄得李核不孕不育,也就不怕別人種植了。這種維持壟斷法至今還在用,比如某通訊公司找蘋果專門訂購不能連上Wifi的“愛瘋”,好大賺流量費,就很有王戎王大名士之風。

對外人摳門,對子女該大方了吧,哼哼,照摳不誤。王戎的女兒出嫁前借了娘家數萬錢,每次回娘家王戎就拐彎抹角地“友情提示”女兒還錢,女兒不還,王戎就把臉耷拉得驢長,後來他閨女把賬還了,王戎的臉才縮回二尺。對侄子就得加個“更”字了,結婚時這位當伯父的隻送了一件外套,更令人發中指的是,侄子結完婚王戎竟然又把外套要了回來,跟婚紗租賃似的,非常葛朗台。

名士戴逵為這事曾幫他辯解,稱王戎是學王翦,不過是亂世自汙以求自保之舉。後世有曆史學家說,那不過是名士之間的護惜。是啊,說他自汙?有這麽自汙的嗎,李子賣出去還鑽人家核?

雖然沒像王祥那樣臥冰求鯉,可王戎也有孝子之名。他與和嶠同時死了媽,和嶠遵照禮法守孝,每日茹素,一臉哀苦相。王戎該幹嗎幹嗎,酒肉都沒戒,卻“雞骨支床”,瘦成了一副骷髏。司馬炎跟劉毅說:和嶠這麽下去很危險,這麽好一人才別毀了。劉毅說陛下你要擔心就擔心王戎吧,和嶠是活孝,王戎是死孝,別看表麵上不如和嶠悲痛,其實痛悼老母都快把自己悼到九泉去了。我對此無感,隻是好奇王戎酒肉照食,卻是如何“雞骨支床”的,也不知用的什麽減肥之法。

總的來說,王戎還算是個低調的人,出宮的時候穿便服走小門,沒人知道剛出門這人位列三公。他的偶像是春秋時的蘧伯玉,被孔子高度表揚過的士大夫標杆。孔子曰過: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可王戎學偶像學成了四不像,唯有保命的本事不錯。他勸齊王司馬冏撤封國保爵位,差點被殺,結果裝著嗑藥嗑過量摔倒在廁所裏,雖然搞得自己臭烘烘,但是命總算保住了。

王戎和王衍,這對兄弟最為後人詬病的,其一是對羊祜的態度。羊祜被稱為羊祜子,是魏晉公認的能臣和大好人,王戎和王衍也和羊祜有親緣關係,但這二位沒少給羊祜身上扣屎盆子,當時坊間有俚語稱:二王當國,羊公無德。第二就是王戎和賈南風和郭家的姻親關係,賈後擅權時,王戎寫信諂媚了一番,保住了官職。太子被廢,跟王衍一樣,王戎也成了“忍者神龜”,沒出頭為太子說一句話。

此人的保命之道還因為他的識人水準。比如對從弟王敦,王戎就百般看不上眼,隻要王敦一出現王戎就躲,後來王敦作亂被戮屍,證明了王戎確頗有些遠見。

七十二歲那年,王戎死在了郟縣,諡號是“元”,假如是圓滑的“圓”就更貼切了。終其一生,王戎的黃老之術沒白學,既沒曳尾於泥塗,又斂財無數,唯一不如他堂弟王衍的,是後代問題。王戎最喜歡的長子王萬,也是個天才兒童,幼時就名聲大噪,美中不足是太胖,王戎逼兒子減肥,把王萬關起來每日讓他吃糠,沒用。王萬可能是天蓬元帥轉世,吃糠也不妨礙長肉,可憐十九歲上就死了,應該是死於肥胖症引發的糖尿病,糖尿病引發的多器官衰竭。王戎還有個兒子王興,他死活看不上,因為是庶出。後來把堂弟的一個兒子過繼,繼承了他的爵位和家產。你說這是什麽破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