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蘇味道

字體:16+-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初唐趙郡欒城人。唐朝時欒城屬趙縣管轄,現在則是石家莊的郊縣。十幾年前我去過欒城,那時候喜歡把祖宗刨出來比來比去,席間就問一土著朋友貴鄉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名流。朋友說有個叫蘇味道的,是個人物,如今還有他的墳,在欒城縣的蘇邱村。

朋友說聽老人們講,這姓蘇的很靈驗,早年間村裏的人辦紅白喜事缺桌椅板凳,就到蘇墳前燒紙祈求,第二天清早打開門,院子裏就擺滿了一水的紅木桌椅。完事後,村民再把桌椅搬到墳前,擺上供果香燭,翌日再來那些家什就消失了。朋友說這年頭鬼比人有誠信,但凡燒了紙,這位陰間婚喪服務公司的蘇總沒有不按時送貨的。不過後來有村人起了貪心,把桌椅據為己有,結果第二天就發現桌椅還是桌椅,卻成了紙糊的草編的。此後村民再怎麽燒紙供奉也不靈了,想是蘇總寒了心,再不肯為家鄉人民提供服務了。

《欒城縣誌》記載,蘇九歲能做詩文,是個天才兒童,弱冠之年,考中欒城史上第一位舉人。才華橫著溢,雖然留下諛詩如潮,卻也有“火樹銀花”和“金吾不禁”等原創成語,後人才知原來封建帝王也有不戒嚴不清場與民同樂的時候。不過他留下的成語最有名的還是“模棱兩可”,往下看。

《舊唐書》記載,蘇味道人稱“蘇模棱”,這“雅號”源自他的從政名言——“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就是說什麽事別整那麽明白,模糊處理就行了,否則出了問題就得吃不了兜著走。這樣的官,擱哪個時代都算不上什麽好官吧。

有關蘇味道的“模棱術”,《太平廣記》裏有一記載:蘇味道任禦史,抓了個名叫李師旦的會稽令,此人在國喪日又飲酒又唱歌還揍人玩,被上訪者舉報,蘇準備定其罪。二審時李師旦詭辯,說有規定不許喝酒嗎?再說我喝的是藥酒,那是為了補好身子好為大唐做貢獻。歌確實唱了,但唱的是挽歌哀樂,那是為了寄托身為臣子的一腔哀思。揍人是會稽出了案子我限期偵破,揍一揍提高辦事效率,綜上所述,禦史大人你說我哪錯了錯哪了?

蘇味道當下就詞窮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話,“此反白為黑漢,不能繩之。”明知這個李師旦能把白的說成黑的,卻不定罪,這“模棱”老蘇任高檢領導真是天下墨吏之福。

蘇味道入選本書,主因是黨附武則天的“愛妃”張易之、張宗昌兩兄弟,這是他洗不脫的曆史汙點。正是因此,他晚年被貶至四川眉州,將赴益州任時死在了眉山。他的幾個兒子扶靈柩千裏返鄉將老父葬在老家欒城,餘一子留在眉山。百年後的北宋,眉州“出產”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牛逼閃閃放光芒的三個大人物:蘇洵、蘇軾、蘇轍。這三蘇就是蘇味道那個留守兒子的嫡係子孫。一個有曆史汙點的文人在貶謫地播下三蘇這樣的佳種,這種現象叫蚌病生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