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為劉禪,霄漢永燦

第三百二十八章:民心可用!

字體:16+-

“諸位鄉親父老,如今我軍缺乏木料打造攻城器械。為盡快攻破許昌,還諸位父老鄉親一個安寧之家,大將軍有令,諸位可以尋來木料抵扣日後之賦稅……”

許昌城外,就在二爺率軍抵達的第二天,一道以木料抵扣賦稅的告示便在離漢軍大營不遠處的災民營裏傳了來來。

“木料抵賦稅,軍爺所說可是真的?”

聽到漢軍這以木料來抵扣日後的賦稅之後,不少災民頓時不由得露出了懷疑的眼神。

沒辦法,自古以來徭役征發什麽的從來都是‘義務勞動’,何曾有過付工錢的時候?

“那是自然!諸位鄉親都看看,這告示上不但蓋有大將軍的印章,而且還有中書令的印章,保證絕無虛言……”

看到有人詢問,負責前來傳達消息的百餘名漢軍士卒,趕緊將那一張張蓋有二爺和諸葛大神印章的告示展示給一眾災民看。

“大將軍小人們當然知道,隻是這中書令又是個啥官兒?”

看到這些軍士所展示的告示上那兩個鮮紅的大印,眾人卻是紛紛對那能和大將軍相提並論的‘中書令’好奇起來。

“哈哈,鄉親們還不知道吧,這中書令就是我大漢的丞相之一……”

“啥?丞相?軍爺是說,這上麵蓋的是大將軍和丞相兩人的大印?”

聽到丞相二字,不等這些軍士們把話說完,這些災民卻是直接就把後麵的‘之一’二字給忽略了。

以至於日後在大漢,不少百姓眼中隻有‘中書令’才是丞相,倒是讓門下省和尚書省的其它丞相們鬱悶不已。

“不錯,這以木料抵賦稅的命令就是大將軍和丞相共同發布的。諸位父老鄉親放心,日後朝廷絕對不會賴帳!”

麵對這些一臉激動的災民,這些負責傳達命令的漢軍士卒趕緊拍著胸口保證了起來。

“瞧軍爺說的,小人們隻是好奇這中書令是什麽官兒罷了,誰不相信這告示了?再說了,咱白吃白喝了這麽多天,幫大軍找點兒木料算得了什麽,哪還用得著拿日後的賦稅來抵。”

聽到這些軍士的保證,災民之中不少人卻是反而不樂意了。

“對對對,咱們白吃白喝了這麽多天,若是這點兒小事還要拿賦稅來抵,那不是良心都讓狗吃了嗎……”

要不怎麽說自古以來華夏的百姓都是最善良的呢,誰若真心對他們好,他們也絕對會赤誠相報。

更何況,‘季漢’的田租不過才三十稅一。未成年之人還不收口算錢,這樣的賦稅可是比曹魏要低多了。

所以本著幫漢軍便是幫自已的理念,原本還對這木料抵賦稅的事兒抱有懷疑的災民們,這會兒卻是反而自願為漢軍‘義務勞動’了起來。

很快,無數災民便紛紛奔出災民營,開始四處為漢軍尋找起了可以打造攻城器械的木材來。

“我說軍師,許昌附近能用之樹木早已為司馬懿所毀,這些百姓果真能為大軍尋來木料?”

漢軍大營前,看著那些從災民營蜂湧而出的百姓,二爺卻是不禁有些懷疑的望向了諸葛大神。

“嗬嗬,雲長放心!吾料定這些百姓不但能為大軍尋來木料,且必定更勝臨時砍伐之樹木矣!”

麵對二爺那帶著些質疑的表情,諸葛大神卻是滿臉自信的搖著羽扇輕笑了起來。

……

“軍爺們看看,不知這根木料可還能用?”

就在二爺對這些災民能否真為大軍尋來木料表示懷疑之後不到一個時辰,一群十五六歲的半大少年,卻是已經抬著一根腰圍粗細、長近兩丈,但卻明顯加工過的木柱來到了漢軍大營旁的木料場。

隻不過木柱表麵上,卻是有些大火燒過的痕跡,所以這群半大少年卻是有些不確定的望向了負責收木料的漢軍工匠。

“哈哈,能用,能用,當然能用了!這柱子你們是從哪裏尋來的,還有沒有……”

看著隻不過表麵略微有些淺淺燒蝕痕跡的大木,幾名工匠頓時不由得滿意大笑了起來。

開玩笑,這麽粗的一根木柱,而且還是幹料,這分解起來可是要輕鬆多了。

“嘿嘿,能用就好。也不枉小人們費了好一番力氣,才從陳家別院裏刨出來……”

得知自已費力弄來的木頭能用,這群欣喜不已的半大少年頓時不禁鬆了一口氣。

“陳家別院兒?汝等莫非是拆了人家房屋不成?”

就在這些少年因為木料的合用而放心之時,不知何時,隻見一名高大魁梧、身著綠袍布巾的紅臉長髯老者,卻是在一名搖著鵝毛羽扇的中年文士陪同下走了過來。

不用說,這個相貌打扮,除了二爺和諸葛大神之外,還能有何人。

“小人等參見君侯!”

看到二爺到來,一眾正是熱血澎湃、崇拜英雄的少年人,頓時激動不已的圍了過來見禮。

“回稟君侯,那陳家別院他們自已燒的,並非小人們所為……”

見禮過後,不等二爺再次開口,一群少年人隨即又趕緊向二爺解釋起了這根木柱的由來。

“嗬嗬,這陳群還真忠心得很呐,自家別院兒也是說燒就燒了……”

聽到這群少年人的解釋,一抹帶著濃濃嘲諷之意的笑容,卻是隨即便浮上了向來就看世家大族不慣的二爺麵龐。

很顯然,這些少年人尋來木柱的‘陳家別院’,必然就是曾於劉備手下做過別駕的陳群家族所有了。

說起來,雖然陳群曾效力於劉備手下,但在‘季漢’明確打壓世家大族的國策下,同樣出身世家大族的陳群,自然是要與其它世家大族站在一起的了。

“記都都給這些小哥做好記錄,如此大的木料……”

嘲諷完陳群之後,二爺隨即又叮囑起那些負責統計的軍中文吏來,要給這些少年人登記姓名。

畢竟百姓的覺悟歸覺悟,國家的公信力那更是要好生維護的。言而無信的事情,那是萬萬做不得的。

“嘿嘿,隻不過是一根木料而已,哪用做什麽記錄。兄弟們,咱們再去找木料,好讓我漢軍早日打敗賊軍……”

還沒等二爺叮囑文吏的話說完呢,這群第一個送來木料的半大少年們,卻是呼嘯著飛快‘逃跑’了。

“大將軍,這……”

眼見這群半大少年如此的不配合,一眾負責登記的文吏也是束手無策起來。

“嗬嗬,先把木料大小尺寸記上吧,等他們下一次再送木料回來,再想辦法打聽清楚他們的姓名籍貫。”

看著一眾滿臉無奈的文吏,不等二爺開口,諸葛大神隨即便給出了解決辦法。

而繼這些少年人之後沒過多久,先前出去尋找木料的災民們,此刻也是陸陸續續的搬著大小不一的木料送了回來。

一時間,漢軍大營旁的木料場上,堆積的木料卻是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增長起來。

隻不過,與先前那些半大少年一樣,一眾災民卻是沒有一個願意留下姓名籍貫。

“民心如此,何愁我大漢不能再次複興!”

看著一眾不願登記,不願以木料抵今後賦稅的災民,二爺與諸葛大神這統領荊州部大軍的一文一武,頓時忍不住異口同聲的感慨起來。

事實上,因為這些中原世家大族的狠辣手段,與這相似的一幕幕,又何止是發生在許昌周圍。

從荊州部漢軍麵對的豫州戰場,再到劉封、陸遜與鄧艾所麵對的江淮戰場,這軍民相處融洽的一幕,那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