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為劉禪,霄漢永燦

第四百四十六章:新帝首朝!

字體:16+-

“常言道新朝新氣象……卿等以為,如今我大漢新朝,這首要之務為何?”

建興元年,正月十六,‘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天,劉禪這位新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朝會,也是在這未央宮如期舉行。

“啟稟陛下,眼下當務之急,乃是重新整編漢軍。臣以為,可以京營軍輪流出鎮各地,將各地駐軍替換回長安重新整編……”

隨著劉禪話音剛落,身為大將軍的二爺隨即便第一個起身站了出來,呈上了重新整編漢軍的奏章。

沒辦法,如今的漢軍,還是按先前劉禪於洛陽班師撤軍時所下的命令就地駐守於各地呢。

隻不過,雖然這就地駐守保證了中原及河北諸州郡的穩定,但這隻是臨時為之,不可能長久這麽保持下去。

畢竟若是一直保持著現在這比較混亂的駐軍方式,這後勤保障上的花費實在是太過浪費了。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如今天下已經再次一統,再按先前荊州部、江東部、隴右部等劃分各軍,也已經不合時宜了。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軍隊為護衛國家安全之基石,不可有半點疏忽……大將軍整編全軍之議,朕以為確當為我新朝首要之事。”

約摸一柱香之後,看著二爺根據自已所提之‘建議’所做出的整編方案,劉禪也是一臉讚同的點了點頭。

正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古今中外,再強的國家若是沒有強大的軍隊,那也是空中樓閣、沙中大廈!

作為曆經戰事、從‘開國太子’登上帝位的劉禪,對這‘槍杆子’的重要性,當然是比誰都清楚。

“啟稟陛下,重新整編全軍固然是大事,然此事確非三五日之功,當可緩圖之,不必急於一時。臣以為,重修關中水利,方為朝廷重中之重!”

在劉禪對二爺這整編全軍的提議表示先同之後,諸葛大大這位極為擅長內政治理的中書令,卻是提了朝廷當先整修關中水利的建議。

“啟稟陛下,眼下關中糧食大半皆為荊州、漢中所供。然秦嶺各道崎嶇難行,沿途運送損耗泰半,此非長久之計也!”

“陛下,關中本是沃野千裏,隻需重新修繕各處水利,關中糧食即可自足矣……”

繼諸葛大大之後,龐統、法正、張昭等一眾三省丞相,也是紛紛站了出來,提出了重修關中水利的事情。

沒辦法,作為如今的大漢都城,長安的人口實在太少了。整個京兆尹加起來,也不過三十萬出頭而已。

而就是這三十萬出頭的人口中,還有十餘萬是京營軍跟朝廷官員。也就是說,長安的真正人口不過區區二十萬左右,完全不符大漢帝都的‘身份地位’!

要知道,當年長安作為‘西漢’都城之時,僅長安城就有二十餘萬人口,整個京兆尹更是達到了近七十萬人口的數目。

而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差距,除了戰亂因素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關中的土地養不活那麽多人了。而這也是光武帝不得不放棄長安、建都洛陽的原因之一。

但現在,‘季漢’既然重新定都長安,那恢複長安、關中的人口戶數自然便成了首要任務。

而想要恢複長安、關中的人口,首先要做的自然便是讓關中的土地養活得了那麽多人。

不然即便從外地遷了人口過來,吃不飽飯,那這些人口同樣了是要流失的。

“嗯,諸位丞相所言也確實在理。如今我大漢既已重新定都長安,那恢複長安帝都之氣象,自然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點了點頭,對於諸葛大大等人所提之建議,劉禪也是同樣表示了讚同。

事實上,對於長安乃至關中的情況,隨大軍一路打過來的劉禪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陛下,重新整編大軍亦不可拖延啊!否則若是讓大軍長久散駐於各地,且不說這糧草後勤耗費頗大,單是這軍心……”

就在劉禪對重修關中水利之事表示讚同之時,三爺、趙雲、馬超等幾名軍方巨頭,此刻也是站了出來‘聲援’二爺。

說起來,倒不是二爺他們不知道重修關中水利並不亞於重新整編軍隊的重要性。

隻不過,正所謂在軍言軍。作為軍方大佬,其所慮自然便是要以軍隊為主。

自從幾年前在劉禪的主導下軍政分離之後,除了二爺、三爺及劉封所統領的荊州、隴右、江淮軍團外,從中央朝廷再到其它州郡,這軍政分離的原則都是在嚴格遵守。

因此,隨著如今全國已經重新一統,這軍政之事自然也是要徹底分離。

至於因此而帶來的文武間的爭端,嗬嗬,劉禪這個大漢天子是用來做什麽的?

或者說,這種文武間的各司其職,就是劉禪所要的結果。

“嗬嗬,重新整編軍隊、修繕關中水利,皆為朝廷頭等大事。不過魚與熊掌,也並非不可兼得。關中人口不足,整編軍隊所退役之士卒,正好可安置於關中各處。至於修繕水利所缺人手,亦可趁著大軍入京整編之時配合……”

這一次,不等文臣這邊發起反駁,擺了擺手的劉禪,卻是已是開口做出了‘調停’,或者說決定。

“陛下英明!”

聽到劉禪這重新整編軍隊與修繕關中水利同步進行的‘軍地配合’決策,除了一句‘陛下英明’之外,眾人自然也是無話可說。

事實上,對於這‘軍地配合’的辦法,以諸葛大大為首的三省丞相們,自然不可能想不出來。

隻不過,在軍政分離的情況下,沒有劉禪的明確首肯,眾人自然不會去觸碰這招忌的事情。

因此,這種軍、政雙方各自提出自已的訴求,由天子來解決雙方訴求間的爭執,自然便是最好的辦法。

至於天子解決不了的,嗬嗬,那時候在天子的主導下再由軍政兩方合力商量出解決辦法,自然也不違背軍政分離的原則不是?

“既然卿等對此沒有異議,那便各自先製定出詳細的方案報朕審批吧!”

眼見這整軍與修繕關中水利的事情已經解決,劉禪也是隨即揮了揮手準備退朝了。

“對了,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留下到宣室殿見朕!”

末了,正準備起身離去的劉禪,心中一動之下卻是隨即又開口留下了二爺等幾位軍方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