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

第137章 燕子空磯(1)

字體:16+-

阿南實在是個招搖的人。

擁有青鸞金環的下一刻,她就衝入一家成衣鋪子,挑了幾件合襯的衣裳,回去後連夜修改。

第二日,她便興衝衝戴上了青鸞,穿上改了修腰窄袖的雪青挖銀雲衫子,淡勻脂粉,光彩照人地出門了。

廖素亭按照約定帶了一匹快馬在門口等她,看見她便眼前一亮,讚道:“南姑娘今日真是精神!”

阿南抬手扣緊發上金環,以免在途中顛散了頭發,隨即躍上馬朝他一揚下巴:“走,上哪兒釣魚?”

“燕子磯。”

燕子磯位於應天以北,下臨大江,如燕子淩空飛渡,直擊萬裏波濤。

神機營與龍驤衛呼朋結伴來此鬥賽釣魚,還請了附近酒樓的廚子,在陰涼處搭好鍋碗灶台,釣上來的魚現燒現吃。

阿南與廖素亭到來時,營中眾人已經釣了一堆小雜魚,雖然隻能拿來燉魚湯,倒也香氣撲鼻。

見廖素亭把昨日那個姑娘帶來了,眾人魚都不釣了,丟下竿子圍攏上來和他打招呼,醉翁之意全在阿南身上。

諸葛嘉正與神機營南直隸提督戴耘說話,一抬頭看到阿南,差點把釣竿給捏爆——

好好一場聚會,怎麽這個女煞星也來了?

戴耘早見殿下對阿南非比尋常,滿臉堆笑過去表示歡迎,還奉上自己的竿子,讓阿南挑根趁手的。

阿南笑吟吟謝了他,揀了根鉤線最粗大的,又尋到水麵開闊的地兒,捏了點餅餌,隨意便拋下去了。

戴耘暗自搖頭,心道這姑娘一看就是新手,又想釣大魚,又沒這技術。

但皇太孫的麵子不可不給,回頭見諸葛嘉黑著臉看阿南釣魚,便湊過去低聲問:“諸葛提督,你看……要不要叫旁邊漁民下水趕一趕,把魚群趕過去方便南姑娘釣?”

諸葛嘉嘴角一抽,問:“你覺得她會釣不到?”

戴耘瞥著那毫無波瀾的水麵,道:“這擺明就不可能釣到的,你看那線一動不動的……”

話音未落,水麵上的鵝毛浮標忽的一動,漣漪**開。

“喲,這吃口,這動靜,大魚啊!”眾人都是一驚,立即朝阿南這邊圍攏。

阿南卻並不著急,身子在旁邊樹上借力,持竿的手依舊穩穩的,直等那下墜後扯的勢頭確定了,她才往回拉竿。

她拉竿的手勢十分刁鑽,水下的魚在左衝右突,她便就著魚的勢頭任它亂轉,看似隨意拉扯,水下的魚卻因持續掙紮而精疲力竭,不知不覺離江岸越來越近。

“冒頭了冒頭了,哇,好大一條青魚!”

眼看水下那條魚已經顯了身影,又肥又壯,足有四尺長。岸上頓時有人咋舌有人驚呼,還有人估計阿南的魚線必定承受不住這百斤的大魚,幾個年輕人跳下江,涉著齊腰的水連拉帶抱,將魚拖了上來。

圍攏過來接魚的廚子們,一看見這魚的大小,頓時驚呆了:“好家夥,這麽大的魚,我們帶來的鍋可燉不下!”

阿南拍著魚頭笑問:“這也算大?”

“這還不大?江裏的魚祖宗都被你釣上來了!”眾人抬著魚便在旁邊一塊巨石上比了比。

石頭上已有眾多長長短短的痕跡,最長的一條痕跡塗了金漆,但也隻有四尺不到。

眾人拿刀刻了痕跡,依依不舍將青魚放回水中。戴耘指著那條金漆線道:“這是二十年前李景龍駐軍於此,在燕子磯釣到的大魚,他當時十分得意,特地在這塊石頭上刻下長短炫耀,後人釣到大魚也常在石上刻記,沒料到南姑娘今日居然一舉超越了所有人,真是壯哉!”

李景龍,阿南倒是聽過他名字。

李景龍靖難之時受封征虜大將軍,奉命率五十萬重兵鎮守應天,本是簡文帝和朝廷寄予厚望的屏障,誰知卻敗給了燕王區區數萬之眾,後來更是打開城門率眾投降,是公子的大仇之一。

“這敢情好啊,給我畫條紅漆,我要力壓所有人!”阿南換了個小點的魚鉤,開玩笑道。

“安排上,旁邊再刻個南字!”

阿南今天風頭正盛,連連上竿,廖素亭幹脆丟了自己的竿子,過來專門幫她解魚上餌,忙得不亦樂乎。

秋末初冬,江水浩**遼闊,日光照在他們身上,溫暖又清爽。

阿南一邊釣著,一邊與廖素亭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那個李景龍,當年在這邊駐軍?”

“是啊,二十年前靖難之役,今上便是於此一戰扭轉乾坤。”廖素亭道,“自古以來南北劃江對峙者,北方勢力多於采石磯渡江,而南方勢力多借燕子磯防衛。當年陳霸先便在此處大破北齊,宋軍大敗金兀術也是在此。”

“確實是好地勢,這燕子磯怎麽看都是切向北方的一柄尖刀,不愧為長江天險。”阿南望著旁邊驚濤亂拍的石磯,縱目遠眺對麵的風景,指著江中沙洲,問,“那是哪裏?”

“那是草鞋洲,舊稱黃天**。”

“草鞋洲?”阿南隨口問。

“是啊,聽說那沙洲以前狹長如草鞋,但靖難一役後,江水忽然改道,本來像草鞋的沙洲,現在越衝越圓了。諸葛提督還說,這分明變成了一個八卦形狀,幹脆改叫八卦洲得了。”

“那敢情好啊,八卦洲上用他的八陣圖,豈不是天時地利人和。”阿南正說笑著,忽然間想起阿琰跟她說過的話,怔了一怔後,立即將釣竿丟給廖素亭,疾步走向燕子磯,“我去看看風景,你幫我照料下。”

燕子磯高達十數丈,阿南走到最高處,看對麵沙洲果然是個橢圓雞蛋形狀,再看江水流勢,估算著它之前的模樣。

身後傳來清咳聲,是同在這邊看沙洲的諸葛嘉,見她神情有異,又不肯與她搭話,隻出了點聲響。

阿南一指沙洲,與諸葛嘉搭話:“看來,以後真的會如諸葛提督所言,是個八卦形狀呢。”

諸葛嘉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南姑娘與其關心這個,不如想想如何為殿下分憂吧。”

阿南抱臂一笑:“殿下英明神武神通廣大,需要我分憂?”

諸葛嘉口氣鄙薄道:“若不是你有可用之處,朝廷怎會容許你這種女海匪待在殿下身邊?之前你陪殿下破解各處危機,是以殿下對你也高看一眼。如今聖上已廣召天下能人異士,各個身手不凡,你以後還是低調行事吧,再如此囂張,沒好果子吃。”

“小心眼,不就是贏了你幾次嘛,乖乖認輸有那麽難?”阿南笑嘻嘻地眺望麵前的遼闊水天,問,“聖上召集那麽多人,有沒有說要去幹什麽?”

“明知故問。”諸葛嘉嗓音清冷,一如江風,“一甲子前,九玄門留在神州大地上的陣法如今已屆發動之期,你和殿下不是已經破解了幾處嗎?聖上不願殿下再冒奇險,因此搜羅人才,共衛山河。”

阿南一笑,也不說透。她就知道朝廷縱然說明是去破陣的,也不可能將朱聿恒身上的山河社稷圖給講出來。

“來的都有誰啊,有沒有特別厲害的?”

“此次前往西北,找到了北地江湖門派第一人,墨門钜子墨長澤。”

阿南笑道:“墨大爺啊……他人挺好的。”

她這口氣,諸葛嘉哪還聽不出來:“你們交過手?”

“切磋過,我師父挺推崇墨門功夫的。隻是墨門前輩當年抗擊北元之時,折損了太多能人,導致門派凋敝,真是令人歎息。”

這意思,諸葛嘉如何聽不出來。他悻悻道:“任你如何自大,終究逃不出傅閣主的掌心。此次傅閣主為領隊,相信他的本事就算不能令你心服口服,也令你四肢折服吧?”

阿南“哼”了一聲,鬱悶道:“諸葛提督嘴巴上的功夫,不輸你家傳的八陣圖啊。”

諸葛嘉沉聲道:“我隻希望南姑娘不要再妄為行事,傷害殿下。畢竟,你當初所做的事情,我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難以忘卻。”

阿南想奚落他一下,說當初西湖上的事情,你們殿下都不在意了,你卻還揪著不放。

但見諸葛嘉神情鄭重,瞧著她的目光中不乏警惕戒備,她的心口倏忽觸動,胸臆泛出淡淡酸澀來。

阿琰身邊的人,都敬他愛他,一力維護他,是以才難以原諒當初在暴風雨中狠狠傷害了殿下的她。

而阿琰呢?為什麽他竟是所有人中,第一個原諒了她的人。

她一瞬間怔忡,所有反唇相譏的話語便都難再出口。許久,她朝著諸葛嘉一點頭,道:“諸葛提督放心,我保證,不會有下一次了。”

見她收起了嬉皮笑臉的樣子,諸葛嘉那清冷鋒銳的眉眼也難得柔和了些,回頭看向對岸的沙洲,算是放過了她。

阿南厚著臉皮問:“諸葛提督,聽說這江心沙洲地勢,是近幾十年開始變化的?”

“嗯,當地人傳說,是靖難之役時真龍之氣縱橫大江,萬裏波濤水勢為其所變,所以沙洲才會變成這樣。”

阿南向來不信這些神鬼之說,問:“諸葛提督信麽?”

“信不信都是事實。比如說,李景龍當年率五十萬大軍於此迎拒靖難軍時,原本占據長江天險,必勝無疑,誰知聖上進擊之時,忽有罡風卷地,地動山搖,李景龍帥旗折斷,陣型大亂,聖上藉機一舉擊潰敵軍主力。至此局勢徹底扭轉,才終於定鼎天下。”

阿南環視下方洶湧江水,問:“真的假的,就因為一陣大風,天下就易主了?”

“二十年前的事情,經曆者大都還在世,誰會編造?”諸葛嘉袖手遠眺長江,道,“就連李景龍都還在呢。”

阿南笑問:“他是怎麽當上大將軍的啊,我聽說他當初率六十萬大軍圍攻北平時,還被太子殿下打得找不著北?”

“對,那一役太子殿下穩紮穩打,將北平守得堅如磐石,實是令人佩服。後來燕子磯一戰,太子殿下也親自押送了輜重過來,與聖上共商對付李景龍大軍的大計。畢竟當時圍困北平之際,太子殿下最熟悉他的招數。”

阿南想著太子殿下那肥胖多病的身軀,心道果然是生死之戰,南北這一路顛簸跋涉可不是鬧著玩的。

轉念再一想,靖難之變中,邯王立下了汗馬功勞,聽說聖上也以“兄長多疾”來勉勵他,可見太子當時奮勇上前線,也是多方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生在皇家,可能就是這樣的吧。

為了萬人臣服生殺予奪的權力,為了貪戀那份無上尊榮,叔叔可以殺害侄子、弟弟可以取代兄長、父子可以猜忌,手足可以離心……

阿南心裏不由想,算起來,阿琰和竺星河,也是堂兄弟,他們身上流的,都是太.祖與高皇後的血。

可因為皇權的爭奪,他們終究成了生死仇敵。

若生在普通人家,會不會他們二人都是皎皎玉樹,相映門庭呢?

處理完手頭事務,朱聿恒抽空去報恩寺查看琉璃燈燒製進展。

楚元知熬了一夜,眼眶通紅,但因為要守著火苗,他和穩作匠頭一起喝著釅茶,強撐眼皮盯著窯內,不敢鬆懈半刻。

終於在日頭偏西之際,琉璃燈燒製完畢,擺在架子上冷卻。通紅的燈盞一隻隻逐漸轉為盈透冷色,淺碧幽藍暈黃煙紫,呈現出琉璃最華美的顏色。

為了保證質量,三十六支琉璃燈各式都燒了五隻,保證能挑撿品相完美的湊齊完整一套。

估算著今晚能燒製完畢,朱聿恒叮囑了可靠之人,讓他們將燒好的琉璃燈以棉紙稻草細密捆紮送往行宮,自己則先去接阿南。

從海上生還後,他來不及休息便萬事忙碌,此時終於有些精力不濟,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被倦怠淹沒,靠在車壁上合了一會兒眼。

到了阿南所住的宅子,天色已近黃昏,而她還未回來。

晚風吹過庭中枇杷樹,樹葉擦擦輕響。朱聿恒在廳中站了一會兒,看到阿南擱在桌上的一冊話本,便拿起來隨手翻了翻。

她愛看神神叨叨的內容,翻折的那一頁正講西王母。

黃竹歌聲動地而來,周穆王辭別了昆侖,再也未能回到她的身邊。

因為即使他能驅馳八駿跨越九州萬裏,即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他終究隻是一介凡人。

西王母還在瑤池等待,周穆王卻早已被九泉消融了骨血,自此天人永隔。

堂前的日光逐漸晦暗,晚風漸起,吹得芭蕉葉沙沙作響。

他抬頭看著日光轉移,看眼前這平凡而珍貴的一日又將逝去,永不回頭。

混亂的心緒尚未理清,門口已傳來馬蹄聲與笑聲。

隨之而來的,是阿南一貫輕捷的腳步聲,她躍下馬,快步進了門。

越過窗欞鏤雕,他看見阿南笑靨如花,身後幾個神機營的年輕人緊隨其後,手中替她提著大條小條的魚。

一群人進內便翻找水桶水盆,又爭先恐後從渠中打水,一派熱鬧喧嘩。

韋杭之見外麵如此吵鬧,想要出去製止,朱聿恒微抬右手示意他退下,隻在內堂靜靜看著他們。

她穿著雪青挖銀雲的鮮亮衣裳,濃密的青絲以金環緊緊束住,三隻青鸞在她鬢間輕顫,襯得她眉飛色舞,豔光照人。

她手腳利索地挽起窄袖,帶著宅中婆子料理魚兒。

婆子驚問:“哪來這麽多這麽大的魚啊?老婆子在江邊住了這麽多年,可還真沒見過二尺長的胭脂魚!”

一群人都笑起來,廖素亭摸著肚子笑道:“實不相瞞,最大的那條已經被我們放生了,次大的幾條也被我們燒了落肚,你們無緣得見了。”

阿南春風滿麵,扯了稻草過來將魚弓著拴好,一一分配給眾人:“魚還是要趁新鮮最好,我這邊也吃不完,大家分了吧。”

廖素亭毫不客氣提起幾條鰣魚道:“鰣魚這季節不多見,我弟妹愛吃,就不客氣了。”

“嘖嘖,真是感動應天好兄長!”旁邊幾個年輕人奚落道,他卻毫不介意,一群人嬉笑打鬧,院中群魚撲騰水花四濺,就跟魚市一樣熱鬧。

阿南正收拾著,一抬頭看見了站在花廳門邊的韋杭之,他那臉上,烏雲欲來。

再一瞥廳內,窗紗朦朧,映出後麵桌前那條永遠沉肩挺背的端嚴身影,讓她心中大叫不妙。

她加快動作,把魚塞給眾人讓他們趕緊帶回去。等到人群散了,她拿香胰子洗了手,便丟下一地狼藉,笑吟吟地鑽進了花廳。

隻見朱聿恒坐在桌前抬眼望向她,天色已暗,室內尚未亮燈,幽暗吞噬了他那張俊美無儔的臉,顯出一絲晦黯。

阿南抬手晃亮火折子,點了一盞燈,移到桌上。

而朱聿恒掩了桌上書,抬眼看她。火苗在他的眼中跳動,明明是亮光,卻顯得幽深:“釣魚去了?”

“嗯,還奪魁了呢。”她歪著身子在椅中坐下,打量他的神情,問,“琉璃燈弄好了?怎麽來這邊了?”

“諸事已交代清楚了,估計今晚他們便能將燈盞全部燒出來。”兩人坐得近,他聞到了她身上的魚腥味夾雜著淡淡酒氣,想必今天她與一幹人等玩鬧得十分盡興,又是鬥賽釣魚又是江邊聚飲,難為還記得正事。

“喔……”阿南想問他過來幹什麽,又覺得這麽問有些見外,便隨口問,“你累了一天,吃過了嗎?”

朱聿恒道:“還未,今日有些忙碌。”

“你啊,真是不愛惜自己。”阿南看看外麵院子裏的魚,隨口問,“吃魚不?”

本以為他會拒絕,誰知卻聽朱聿恒道:“吃。”

阿南詫異地眨眨眼,聽他又說:“想吃上次的魚片粥。”

臨時煮粥是來不及了,幸好後廚今晚是做了飯的,添水加柴熬成稀飯。

阿南削魚片手法如神,不一會兒,一碗魚片稀飯端出來,魚片如玉,薑絲如金,香芹如翡翠,再配上兩碟紅豔豔的鴨脯和金燦燦的五香豆,雖然簡單家常,但也令人食指大動。

“吳媽媽另給杭之做飯了,他吃得可比你好,大魚大肉的。”阿南換了衣服回來,見他已經用了一半,心下也十分開心,在他對麵坐下,拈個梅脯吃,“怎麽樣,味道還行?”

朱聿恒吃完了最後一口,擱下勺子道:“比海島上更好。”

阿南撲哧一聲笑了:“那是自然啊,當初沒油沒鹽的,為了活下去什麽不吃。”

說到這兒,她又托著下巴問:“噯,阿琰,你說島上那幾隻海雕,現在長出毛了嗎?不行,等以後閑了,我得再瞧瞧去。”

朱聿恒端茶漱口,聽她這麽說,便道:“等我得空了,咱們一起回去看看。”

阿南笑著瞟他一眼:“騙人,你忙得飯都顧不上吃,早就把那海島拋在腦後了吧!”

雖然忙,雖然每日都有大小事務在等待著他,可人生中值得回憶的日子,卻並不多。

朱聿恒這樣想著,目光不自覺地在她唇上停了一瞬,可在她斜睨自己的含笑目光中,所有想說的話便都埋在了心頭,無法出口。

風吹過庭樹,嘩啦啦的聲響中,燭火搖曳。

阿南撐著頭凝望他,火光在她眼中熠熠生輝:“阿琰,我今天去燕子磯釣魚了。”

“嗯,我知道。”

“燕子磯對麵有個沙洲,跟雞卵一樣是橢圓形的。因為二十年前大江改道,所以,它以後會越變越圓,可能以後會像個八卦呢。”

她說的似漫不經心,可她的話朱聿恒總是認真傾聽,一下便抓住了她話中的要素:“那個沙洲,是草鞋洲。”

“對,在你出生後,它逐漸改變了模樣,但在多年前——傅靈焰和關先生看到的,是草鞋模樣。”她趴在桌上望著他,眼中亮光爍爍,“渤海歸墟高台上,你看見過的那個沙洲,你說也是草鞋形狀,而應天繁華,也確實在沙洲以南!”

“不對……”朱聿恒隻思忖了片刻,又默然搖頭,道,“雖然沙洲形狀可能接近,沙洲以南也都有城池,但我在青鸞高台上所看到的河流方向,與長江肯定不同。”

阿南想起他說過,圖上的江河是從西向東南而去,可燕子磯這一段的長江,則是從西南向東而去,二者截然不同。

六十年時間,沙洲雖有變化,但江流肯定沒有大的變化。更何況數百年來長江從未在應天改過道。

阿南有些喪氣地趴在桌上,與他四目相對,都知道這是絕無可能之事了:“不是應天的話,那還得慢慢找了。”

“別急,天下地勢左不過這些,我記得湖廣亦有一處草鞋洲,河道正是由西北向東南而流,已經吩咐人去探查了。”說著,他看看外麵天色,道,“這時候琉璃燈也該送到行宮了,我們先去看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