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二章 早期基督教會領袖及主要教父哲學家的教育活動與思想

字體:16+-

第一節 早期基督教會領袖的教育活動與思想

早期基督教主要是指基督教的最初創立與形成時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耶穌基督(Jesus Christ)和他的門徒弟子保羅、約翰等人,主要經典是《聖經·新約》27卷。從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基督教在其早期階段教育上的主要作為和理念。

一、耶穌基督的教育活動與思想

耶穌基督被認為是基督教的創始人。盡管從嚴格曆史學考證的角度,人們對這個人物存在的真實性仍未有定論,但是,基督教信仰的耶穌並非史料確鑿的耶穌,而是《聖經》記載的耶穌。因此,無論曆史上是否真有耶穌其人,但這個人物對基督教創立與發展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耶穌通過《聖經》及其他教會文件顯示了其獨具特色的教育活動和思想。西方的不少教育史家認為,耶穌的教育思想對西方教育史的影響相當巨大。[1]

根據《聖經·新約》的記載,耶穌出生在一個猶太窮苦木匠的家庭,由聖靈受孕,天使報信,博士來朝,上帝命名,是作為救世主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的。耶穌的童年時代似乎隻是在家中和猶太會堂學校裏受過有限的教育。這種狀況在當時的猶太人中,特別是在猶太下層百姓的子弟中十分普遍。

耶穌的身上擔負著教誨眾生的使命,這使他天生就是個教師。他四處遊說於世人之中,向他們講授上帝的學問。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在世上隻生活了33年。他真正從事講經布道的工作時間並不長,但卻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總結耶穌的教育思想和在教育方麵的工作特點,下麵幾個方麵特別值得注意。

(一)堅信人人可教,把愛作為信仰的基礎和道德的最高境界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是相信上帝是造物主,是世界至高無上的主宰。人是上帝的子民,在這個意義上,人與人之間並沒有本質差異。由於這樣的基本信仰,耶穌的教誨對一切人開放,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聰明人,還是愚笨者,在耶穌看來都是可教的,都應該成為教育的對象。耶穌認為: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凡信者皆為親屬。[2]在耶穌看來,“愛”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一要愛“主你的神”,二要“愛人如己”。[3]在耶穌的眼中,天父上帝就是最大的愛,神對人的愛是無盡的,雖然人犯罪作惡,背棄了神,但慈愛的天父卻像牧人不肯丟失迷途的羔羊一樣,去尋找他們,召喚他們,拯救他們。神的這種普世的愛是一切愛的基礎,通過基督教的教誨和啟迪,一切人都可以獲得這種博愛的精神。

(二)實行處處施教,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對眾人施教

耶穌雲遊四方,在他的身邊總是跟隨著眾多的門徒弟子。他以天地社會為課堂,以隨處可見的問題為研究的對象,隨時與他們進行討論,回答他們的問題,對他們進行教海。聽耶穌講道的人更多的隻是社會上的普通百姓,耶穌總是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教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隻要他們願意聽,他就開講。他的講解中運用了很多寓言、格言、比喻等,既生動形象,又深刻明晰。他誨人不倦,對所有的弟子、追隨者一視同仁。就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而言,耶穌是個極出色的教師。

(三)以拯救人的靈魂為最高教育目的,以高度的獻身精神樹立起精神追求的楷模

在耶穌眼中,教育並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而是一種道德精神的養成,是一種人性的教化,是對人的精神的拯救。與古希臘的很多智者哲人一樣,耶穌也把知識和道德看成是合一的,隻不過在他的理解中,反映人的精神追求的道德比知識更為重要。有了對神的信仰,有了這種精神上的追求,人就可以認識世界,獲得關於宇宙萬物的知識。因此,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後人在評價耶穌與同時期從事教育的其他智者時認為,耶穌是精神上的智者,其他人則是才智上的智者。[4]耶穌本人是追求崇高精神目標的楷模。他不為物欲的吸引所動,甚至以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實現人生的追求。在他看來,“天國來臨”並不是外在的事件,而是人內心世界的改變。對人施教不僅僅需要技巧,更需要對人的愛心,需要身體力行地做出榜樣。教育是對人的心靈的滋養,對人的精神的沐浴。教育者必須本人是追求精神價值的典範,同時也是塑造人心靈的工程師。使耶穌成為基督的正是他的人格力量與教導[5],“他為西方教育史所打下的烙印是不可磨滅的”[6]。

二、耶穌門徒保羅的教育活動與思想

在基督教發展史上,保羅(Paul)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許多後世的學者認為,如果不是保羅的話,耶穌的教導可能隻不過是當時社會上極不著名的一個小教派。正是由於保羅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新生的基督教才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因此,人們稱保羅是“基督教的第二個奠基人”,“是基督教神學的真正創立者”。[7]甚至有人更明確指出,“基督教作為一種宗教教義體係,它的創始人正是保羅而不是基督”[8]。

保羅作為一個曆史人物的存在已經沒有什麽懷疑,但是,對於他的生卒年代,後人卻很難說清。隻知道他在1世紀末出生於小亞細亞西利西亞地區的一個猶太家庭。他從小受過嚴格正規的猶太教育,熟悉城市生活,對當時在那裏流行的希臘文化也很了解。他早年虔信猶太教,曾參與過迫害基督徒的活動,後受耶穌感召,在35歲左右轉信基督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以後,他隱居數年,以後重返耶路撒冷宣講福音,60歲左右時被羅馬皇帝尼祿處死。“保羅書信”是他在各地傳教過程中寫給各地有關教會的,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

(一)“原罪”與“贖罪”說

保羅在基督教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貢獻是使基督教這一脫胎於猶太教的教派團體,無論在教義上,還是在組織上,完成了與猶太教的分離,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可以在更廣泛的地域和文化空間中傳播的宗教。保羅將基督教從猶太教的一個分支變成各民族的統一宗教有其理論和教義上的依據,這就是:耶穌基督是全人類的救世主,他被釘十字架是為整個人類所犯下的“原罪”進行“贖罪”。

所謂的“原罪”在保羅這裏雖然已經歸結為亞當,但其解釋原罪的形成,如何從一人轉到所有世人的原因卻要簡單、抽象得多。在他看來,“罪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從亞當到摩西,死就做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9]所謂“贖罪”是與“恩典”連在一起的。上帝為拯救人類,派自己的兒子向世人傳播福音。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為全人類“贖罪”做出了犧牲,從而使人類擺脫了“原罪”和必死的命運。在他看來,“因一人犯罪就定罪”,“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耶穌一人恩典中的賞賜,可以更加倍地臨到眾人身上。“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此,可以說“罪由亞當而來恩由基督而得”[10]。“原罪”與“贖罪”理論的提出,使人與上帝的關係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借著神的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11]這樣,“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禮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和希臘人,自由人和奴隸,男人和女人,因為你們在基督裏都成為一了”[12]。“原罪”與“贖罪”說的提出,使基督教把人類的拯救直接轉向了靈魂內部的拯救,從而衝破了猶太教律法的藩籬,使基督教從猶太教中獨立出來並迅速傳播開來。這種理論以後經過奧古斯丁的係統整理,成為基督教教義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石。

(二)“靈魂”與“肉體”分離說

保羅強調人的靈魂拯救,認為這是耶穌教導的核心。他認為靈魂的拯救是以肉體的犧牲為代價的。他明確地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13]古希臘哲人們,如柏拉圖等人所論述的“靈肉分離說”在保羅這裏被進一步強化。在他看來,靈魂的淨化與肉體的放縱是格格不入的,他所提倡的“活祭”,就是摒棄肉體情欲。本來猶太教與耶穌都不讚成放縱情欲,但兩者也都沒有極端到把一切不道德甚至不虔誠的行為都歸結為情欲所致,而保羅卻達到了這種極端。他對肉欲極為厭惡,將聖靈與情欲完全對立起來,而且把肉欲的表現擴大,不但**、邪**等是肉欲,惱羞、結黨、紛爭等也都屬肉欲的範疇。如何擺脫肉欲的控製?保羅認為猶太教靠律法對人的約束是外在的,並不能真正使人得到拯救,而基督教主張依靠靈魂內部的約束是一種精神境界的升華。保羅提倡的是“因信得救”“因信稱義”,這就使基督教的發展衝破了猶太教律法的限製。不服從猶太教律法與習俗的外族人憑借心靈的聖潔,憑借對上帝的堅定不移的信仰也可得到拯救。

(三)知識與智慧觀

保羅和耶穌一樣,走遍各地,向他所遇到的各色人等傳播福音。他對當時流行的希臘、羅馬哲學各流派的理論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特別受柏拉圖、斐洛等人思想的影響較大。他知識淵博,雄辯能力很強,曾在推喇奴的學房與人辯論達3個月之久。由於他的影響,不少猶太人、非猶太人皈依了基督教。其中不少人為了表示與異教的決裂,將自己的藏書拿來,當眾焚燒。據當時的人們算計的書價,有5萬元之多。據《聖經·使徒行傳》的記載,此後,“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14]。

由《聖經》記載的《使徒行傳》中,保羅對知識特別是對區別於上帝福音之類的知識所持有的基本態度也可見一斑。在保羅看來,神是唯一真實的知識,基督就是神的能力和智慧。他說: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就如經上所記“我要來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在他看來,智慧有兩種:神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這兩種智慧完全不同。神的智慧,他也稱之為“完全的人”的智慧,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秘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是“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隻有神借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世俗的智慧也被他看成是“這世上的智慧”。人憑這種智慧,並不能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而且神在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這就是神的智慧了。[15]

保羅的知識與智慧觀奠定了基督教會對知識和智慧的基本看法,對中世紀基督教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