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配第的教育思想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醫生,英國皇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此外,他還致力於英國激進的教育革新運動,在這方麵有諸多建樹。
一、生平活動
配第出生於英格蘭罕布什爾的一個手工業者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少年時代即出外謀生,當過水手、小商販和手工工人。他在小有積蓄後,於1644—1645年去法國、荷蘭學習醫學、解剖學、數學和音樂。回國後發明了一種複寫機,獲得了上議院的專利執照。17世紀40年代中葉後,他還參加了倫敦哲學會組織的培根實驗哲學研究,同時,又入牛津大學深造。在此期間,他熱衷於教育改革。1648年,25歲的配第懷著滿腔熱情給當時英國教育思想領域的活躍人士哈特利布寫了一封關於教育問題的信——《關於促進學問的某些特殊部分的建議》,論述了他的教育觀點。1649年,配第獲得牛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解剖學教授。他多才多藝,熱愛科學,與當時很多科學家、熱衷科學的名流均有交往,參加各種科學問題討論的集會,這種集會後來發展為英國第一個科學組織皇家學會。配第自然成為這個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雖然配第對英國科學特別是經濟學的發展功不可沒,但在政治上及為人上並不值得稱道。1652年,他出任英國駐愛爾蘭殖民軍的軍區總監,並任英國駐愛爾蘭總督小克倫威爾的侍醫,有此期間,他積極參與鎮壓愛爾蘭人民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的起義。起義被撲滅後,英國奪取了愛爾蘭人的大量土地。配第也分得了5萬英畝[58]土地,從而成為當時的暴發戶之一,晚年更成為巨富。1658年,他被選為愛爾蘭議員。克倫威爾(O. Cromwell)死後,斯圖亞特王朝複辟。配第轉而又向查理二世搖尾乞憐,曾跪求男爵稱號。故在政治態度上配第堪稱是一個卑瑣的侏儒,馬克思稱之為“輕浮的、 掠奪成性的、毫無氣節的冒險家”[59]。他雖出身寒門,但代表著資產階級貴族的利益,帶有貴族和資本家的雙重性格。1669年,配第又任愛爾蘭都柏林醫學院評議會成員。配第在後期,將更多的精力致力於經濟學的研究,在這方麵取得突出成果。
配第的教育觀分別散見於他的《賦稅論》(Treatise of Taxes and Contributions,1662)等經濟學著作及前麵提到的《關於促進學問的某些特殊部分的建議》等著述中。
二、教育觀的方法論基礎
配第以培根和霍布斯的感覺主義、現實主義方法論為自己教育觀的基礎,並力圖從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來論述教育問題。
配第推崇培根和霍布斯所倡導的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在巴黎學習時,他就結識了霍布斯。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他又參加了研究培根實驗哲學的活動。培根確信認識的源泉是感覺和經驗,認為應該通過實驗認識事物的公理、規律和定理,主張運用歸納法處理經驗材料,進而找出規律。配第將他的自然科學研究方法運用到社會科學(包括教育)問題的研究。他說:
和隻使用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詞匯以及單純作思維的論證相反,我卻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即用數字、重量和尺度來表達我自己想說的事情,隻進行能訴諸人們的感官的論證和考察在性質上有可見的根據的原因,至於那些以某些人的容易變動的思想、意見、胃口和情緒為依據的原因,則留待別人去研究。[60]
在配第看來,社會問題及經濟問題都是能夠訴諸感官論證的,可以用數字、重量、尺度來進行衡量,因而是有可見根據的。他重視實證的分析方法,並將這種方法稱為“政治算術”。配第曾用數學、推演方法比較了英國、荷蘭、法國3個國家的國力。他的這種研究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克思與恩格斯因此稱配第為“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統計學的創始人”,是“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創見的經濟研究家”。[61]
配第對教育問題的分析也是以這種方法論為基礎及指導的。他強調要對全國的人口數目、產業和財富狀況進行統計,進行必要的教育調查,從而確定教育機構的類型、數量、生源及專業設置,使教育更合理而有效地實施。
配第還注重從國家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來論述教育問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了爭奪市場,各國開始了激烈的競爭。當時英國國力落在荷蘭、法國之後,特別是國外市場和殖民地都在兩國的控製之下。由於英國統治者對全國人口數目、產業和財富狀況毫無所知,導致弊害百出、顧此失彼、民窮財匱。在這種情況下,配第從經濟學角度提出了一係列措施,例如,節約開支、增加財源、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增加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革關稅製、充分利用閑散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素質等主張。其中,配第特別強調人口的價值和科技的應用。他認為財富的最後源泉,終歸是土地與勞動。土地是財富之母,而勞動是財富之父。作為財富之母的土地的生產物是由勞動生產出來的,科技和勞動者的素質才是最終的決定條件。因此,配第主張教育與科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要對教育狀況進行統計和調查。這是配第教育觀的重要出發點。
三、教育思想
配第以上述思想為基礎,強**育與科技、生產勞動相結合,主張將教育經費列為公共開支,開展教育調查和統計,分析教育的需求與供給,並提出了諸多新的教育原則與方法。
(一)教育應與科技及手工業生產相結合
文藝複興以來,人們的思想逐漸從宗教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科技對生產及社會的影響已初見端倪。配第目睹自然科學及新技術對社會進步和生產發展的巨大作用,主張研究自然科學,用唯實主義精神改造舊的教育體製。他認為,傳統的宗教教育和古典教育重言不重物,脫離生活,不能產生實際效用,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科技與手工業生產的需要。在對舊教育進行批評後,他進而主張加強科學技術教育,將教育與科技及手工業生產結合起來。在給哈特利布的信中,配第提出了自己的教改方案。他的理想學校分為兩個部分,即相當於初等技術教育的勞動學校和旨在改進工藝、促進科技與生產發展的機械中學(或稱手藝人學堂)。
1.教育的外部條件
為了促進學問的某些特殊部分,配第認為必須具備兩個外部條件,即建立科學組織和編寫百科全書。
①針對當時人們從事科學研究各自為政、互不往來的弊病,配第主張建立一個科學組織,以利於科技的傳播與發展。他指出:
我們看到許多智慧和精巧發明分散在世界各地,有些人現在正在辛辛苦苦地做別人已經完成的事情,有些人則致力於重新發明別人已經發明的東西,我們看到另一些人由於沒有任何人指點而深陷於困境之中,而別人是既有能力也願意輕而易舉地給他以指點的;此外,一個人缺乏實現某種設計所需要的一點錢,另一個人有雙倍的錢準備捐獻。[62]
配第認為:“如果我們建立了一個科學組織,將這些智慧聚放在一起,它們就會產生令人鼓舞的光和熱。”[63]他建議為此尋找一個公共場所,包括建立一所公共演講廳,以“使一切人的願望為一切人所知道,使人們在那裏知道在有關學問的事情上哪些是已經做了的,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什麽,打算要進行的是什麽”[64]。從而促使他們努力去學習已被人們認識的東西,發現尚未發現的技藝,並通過更便捷、簡單的方式,把它們應用到更多的人和事中去。配第的這個建議與培根的創辦所羅門宮的思想交相輝映,可以視為後來他與其他科學家們共同創立的英國第一個科學組織——皇家學會的先導。
②為了更好地了解手工藝知識的發展狀況,配第提出要對所有知識進行重新審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中“篩選出一切有關實際的或實驗的學問”[65],並將它們編成一部大型著作。這種著作可以由許多卷構成,這種大型著作實際上即後來人們所編的百科全書。配第要求挑選最有才能的人並給以充分的支持,讓他們潛心進行此類著作的編寫。每年還要對有關人員進行考核,並給予盡職者以相應的獎勵。這些建議和措施就時間上看,可視為誇美紐斯泛智思想及後來的百科全書的先導。
2.理想的教育模式
配第的理想學校分為勞動學校與機械中學兩個部分。
①他建議創辦勞動學校,普及初等技術教育。從增產節約、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配第指出英國有許多閑散人口,與其讓他們以乞討為生(配第稱這是一種不劃算的贍養方法),還不如將他們收容進來,參加工場的工作,使“兒童在學校中既可受到幹活、做事以維持生計的教育,又可受到讀和寫的教育”[66]。將學校辦成工場,這是配第的教育目標。他還強調要“向所有年滿7歲的兒童提供這種教育,任何人都不得借口貧窮或父母缺乏能力而被排除在外”[67]。
勞動學校的課程由兩部分構成,即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以及製造業的訓練。前者大致包括:閱讀、寫作、算術、幾何、音樂、外語、繪畫、製圖等。後者包括:車工、教學儀器製作、鍾表製作、樂器製作、雕刻、磨製玻璃工藝、植物栽培和園藝、船艦模型、航海羅盤、地球儀、解剖學等實用技術。這些技術反映了17世紀資本主義生產的需要。配第強調:在勞動學校,所有兒童都應學習算術、幾何學的基本知識,“不僅因為它們在一切人類事務中具有重大的、經常的用途,而且它們對理智也是可靠的指導和幫助”[68]。他指出:“如果實際的通用的文字得到實際應用,對外語(主要指拉丁語)的需要就少得多。”“凡對音樂具有任何天賦才能或適合於從事音樂的兒童,要對他們加以鼓勵,給予指導。”[69]對於繪畫和製圖的技藝,他強調不管兒童日後從事何種職業都必須學習這些技藝,因為繪畫與製圖訴諸感官,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似乎不亞於用文字寫出來,而且在許多情況下,能夠表達文字所不能表達的東西”5。[70]
勞動學校課程的最重要的特色是強調“製造工藝”的學習。針對當時教育脫離實際的弊病,他強調“所有兒童,即使是出身名門的,在少年時代都要學習一些高尚的製造業”[71]。配第列舉了當時實用的製造工藝,涉及很多學科,反映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求。他還分析了這些製作工藝的優點:使兒童變得勤勞;符合紳士的要求;經濟實惠;促進高尚工藝的進步,並成為工藝技師的保護人;使兒童免受不良誘因之害等。配第提出的教學內容都是從現實需要出發的。他強調:“在那些學校裏,不得教授卑瑣的、不需要的、不高尚的學問,如果有人愚蠢地沉湎於那種學問,他自己應受譴責。”[72]
②配第理想學校的第二部分是機械中學或手藝人學堂。這種中學不是現代意義的中學,也不同於傳統的文法中學,而是一種目的在於改進手工藝的高等學府或研究機構。機械中學需從每一門技藝的手藝人中挑出最優秀的人才,從事專門的科技研究活動,並為他們提供優厚的研究和生活條件,如“漂亮的住房”,“所有的車間和操作將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實驗和資料”[73]以及能工巧匠之間親密合作等。在這所學堂裏,還配有科研的必要器材和設備,如:生物示範園、水族館、陳列館、機器模型、各種花園建築物、圖書館、天文館、農業試驗田、地圖和地球儀等,使這裏成為整個世界的縮影和概覽。在那裏,一切手工行業會奇跡般地興旺發達,新的發明將比“現在最時髦的服裝和家庭日用品更經常地出現”[74]。在他建議的最後,還構想設立一所醫學院,但並未詳細論述。
(二)關於國家辦教育的思想
配第一反過去從宗教的角度來論教育,而強**育應為國家政治和經濟發展服務。他認為,教育是國家的、公共的事物,教育費用應列入國家的公共經費開支。這是英國最早的國家辦教育的主張。配第指出:“學校或學院這些機構,目前大多數是某些特殊人物所捐獻的,或者是某些特殊人物為追求他們的私人目的而花費金錢和時間的場所。”[75]這樣,辦什麽樣的教育就由那些私人或教會的意誌決定,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利於手工業技術的發展。配第認為,這種狀況應當改變,教育應該由國家統一辦理。這一建議的提出,反映了配第的遠見,也代表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配第並未全盤否定私人辦教育。他認為:“如果他們的目的是在於給最優秀而有天資的人提供一切意想得到的幫助,使其從事於探求自然界的一切運行規律,那無疑是一種善舉。”[76]總之,不管是私人承辦,還是國家辦理,目的都應是為發展科技,改善學問的某些特殊部分服務。
(三)進行全麵的教育調查
配第強調,要使教育有利於某些知識的改進,有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先對教育進行全麵調查。包括對全國的人口、產業和財富進行調查和統計,對教育的需求與供給、教育的內外部條件進行全麵了解,然後再確定學校的類型、規模等。他從節約開支的角度出發,認為英國神職人員的龐大費用是極大的浪費,建議將教區減少一半,牧師人數也相應減半,擴大教區並精簡法律人員。還主張通過人口統計和死亡率的調查,算出全國對醫生的需要。經過計算,他強調要削減神學、法律和醫藥的學生人數。他認為,如果學校的學生都立誌以學問為職業和謀生之道,那麽“1800名學生即已夠用了”[77]。盡管配第的統計是粗糙而簡單化的,結論也未必正確,但他運用這種數學統計的方法,從當時英國社會對學校的需求出發,對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的需求做了預算,預示了教育研究和發展的新方向。
(四)教學方法與原則
配第反對傳統的缺乏活力、以壓製為能事的教學原則與方法,吸收了當時教育改革家的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①直觀教學。受培根的感覺主義及經驗主義的影響,配第主張教師應采用直觀教學原則,建議教師應教兒童去觀察和記憶一切感性實物和行動。學習時先學習感性知識,然後才進行文字教學。
②依據兒童的能力,循序漸進,有差別地進行教育。配第反對施教時超過兒童的能力,認為這樣兒童非但不能學會,反而會造成不良後果。他認為兒童的判斷力是稚弱的,那些需要有判斷力才能學會的東西,應更推遲一些時候學習,而其他被兒童更需要的、更易掌握的則應先學。他主張兒童先學製圖、繪畫,然後才學習文字、外語;兒童在能寫作之前所學的語種要盡量少一些。因為“兒童在理解或認識他們所讀、所寫的東西之前,幾乎沒有閱讀的需要”[78]。配第還認為,貧困兒童中也有智力超群、 前途遠大之人,“那些教區撫養的兒童和孤兒中,每20人中就可能有一個是具有超人智力和前途光明的人”[79]。對他們要進行挑選,並認為凡是有音樂天賦者都應該給以鼓勵和指導。
除上述意見外,配第還強調學習與工作相結合,重視兒童在工場中的實際操作。他還提出簡化教學方法、挑選教師、提高教師的品德和技術素質的建議,強**師應由最優秀、最有才能之士來擔任。
四、影響及評價
配第是第一個運用培根的方法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論述教育問題的人。他強**育與科技、手工業生產相結合,設計了新的學校模式,主張人人都應學會一門製造工藝,從而開創了英國職業教育的先河,適應了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生產和科技發展的需要。配第還主張對教育的內外條件進行調查和統計,甚至提出教育應作為國家公共事業的主張,強**育費用作為公共經費來開支,這些觀點無不閃爍著睿智與遠見的光芒,並在後世被逐漸付諸實施。
然而,配第有關教育的論述不夠係統,有些甚至前後矛盾。他寫的《關於促進學問的某些特殊部分的建議》一文的動機也不是出於幫助貧苦兒童發展及為其謀福利的民主主義願望,而是在為統治階級出謀劃策,是為了解決英國當時所麵臨的迫切的現實問題及增加社會財富。但他的主張在客觀上還是推進了宗教教育向世俗教育的轉化,推動了教育發展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