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17世紀北美殖民地民眾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不是少數教育家、思想家、政治活動家的專利品,民眾也自有其對教育的觀點、態度、熱情。民眾的教育思想和觀點不是寫在書上,不是發表在論文、刊物中,而是表現在他們的平凡的實際行動中,表現在他們對興辦教育的熱忱和慷慨大度中。民眾對教育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某一地區、社區或民族教育的發展程度。
在17世紀的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王室、弗吉尼亞的富裕紳士和柏克萊之流對民眾教育的冷淡態度相對照,民眾表現了對教育的高度熱情。他們雖然沒有寫下論述教育的重要性的論文,但是他們的行為勝過1000篇論文。北美殖民地民眾對教育的熱情,表現在無數的學徒契約中,表現在老人的臨終遺囑中,表現在民眾熱烈捐資興學的動人事跡中。
在北美殖民地,凡師傅接受學徒,都要訂立書麵契約,契約中寫明訂約雙方的姓名、學徒期限(一般男到21歲,女到18歲或結婚為止),學徒應履行的義務以及師傅的責任。在最後一項中,除師傅必須為學徒提供生活必需品,教給學徒一種手藝外,契約無例外地都包含教育條款,即在學徒期間,師傅必須教會學徒讀、寫和算,否則就是師傅違約。這種學徒契約中的教育條款是普遍的、自願的,已成為習慣的不成文法。例如,1656年,新英格蘭一位寡婦的女兒去當學徒,契約中言明師傅“必須教她閱讀英文,並教給她有關上帝的知識和她的本行手藝”[24]。1674 年,緬因殖民地的一位青年跟木匠學藝,契約中規定:“師傅必須對學徒進行教育,教給他木匠手藝,按照學徒的能力盡量教給他精湛的技巧,同時還要教給他寫和算……”[25]1680年,新澤西殖民地一位陶工師傅與學徒訂立的契約中規定:師傅“……還要教他寫字和計算”[26]。1698年,弗吉尼亞的一位女青年立約當學徒,直到她18歲或結婚為止,契約規定師傅“要教她閱讀聖經一章、主禱文和十誡以及女裁縫的手藝”[27]。
與此類似的是,在北美殖民地,凡養父接受養子女時,在契約中也必須包含教育條款,規定養父對養子女的教育責任。
北美殖民地的許多資料表明,各居民點的區務委員會、鎮民大會、治安法官經常派人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並作出報告。凡父母、養父母、師傅、監護人、受托人未履行其教育職責的,要受到傳訊和告誡,並責令改正錯誤,履行職責。
北美殖民地民眾重視教育的第二種表現就是老人在臨終時立下遺囑,將自己的遺產捐贈興學。例如,1634年,一位名叫西姆士(Benjamin Syms)的老人在自己身體仍然健康、心智仍然清楚時便立下書麵遺囑,申明死後將自己的200英畝土地和8頭奶牛捐獻出來,建立一所免費學校,以教育本教區和鄰近教區的兒童。遺囑中並寫明:
希望尊敬的市長和本特區的其餘委員和上述建立學校的各教區牧師、教堂管事經常視察,檢查上述遺願是否得到正當的、認真的執行。
希望藉上帝之助,當上述牲口有充分的增值時,提取其收益的一部分,以建築一棟完全夠用的校舍,增值的其餘部分用於學校維修。
上述增加的牲口,在供給教師足夠維持其生活的費用外,根據上述市長和委員的指示,將剩餘部分用於資助貧窮兒童和本教區的衰老者、殘疾人。[28]
又如,1659年,南部殖民地的一位名叫伊頓(Thomas Eaton)的老人在身體已衰弱、但記憶力尚健全時立下書麵遺囑,表示:“我要資助一位能幹的學校教師,對出生在本縣的兒童進行教育和教他們讀寫。”還說在他死後,遺贈“500英畝土地”,“以及附屬於該土地上的所有房屋、大建築物、果園和屬於果園的權利,兩名奴隸、12頭母牛、兩頭公牛、20頭大小不等的豬、一副床架、一張桌子、壓乳酪器、12隻奶杯托盤、一把約能裝12加侖的鐵壺、一個掛壺架和掛壺鉤、一隻牛奶杯、一個澡盆、一隻磨粉用的盆……”以便建立一所免費學校。[29]遺囑並寫明,上述財產的增值部分,除用於維持學校外,用作救濟窮人、寡婦、孤兒等慈善事業。
這種遺贈興學完全是自覺自願,是基於遺贈者對年青一代教育的深刻認識。
踴躍捐資興學,是17世紀北美殖民地人民群眾的高尚情感的生動表現。有的捐資者不留姓名,有的捐資者署名“Dust and Ashes”(直譯為“塵埃和灰燼”),意為微不足道的人。他們有錢出錢,無錢捐物,甚至捐出自己的日用品。
17世紀初,弗吉尼亞州曾擬建立一所學院以對印第安人的孩子進行教育。為實現這一計劃,許多群眾自動熱心捐獻。例如,一位不具姓名的人士捐獻一隻聖餐用的帶蓋的杯子、一隻鍍銀的盛麵包的碟子、一張鑲有金邊和金穗的深紅色的天鵝絨地毯、一張亞麻織花台布。又如,一位署名“塵埃和灰燼”的人士派人送來一隻箱子。在理事會上當眾打開這隻箱子,內有金幣550英鎊,捐款的用途是:用基督教和禮儀教育不信教者的孩子。再如,有的人捐獻一本《聖經》、一張地圖、幾冊圖書,或10英鎊、25英鎊、300英鎊、40先令不等。大都不留姓名。盡管由於1622年印第安人的反抗,學院沒有建成,但群眾對教育的熱情顯然可見。
在新英格蘭,當哈佛學院創辦時,群眾熱烈捐獻讚助的景象也是十分動人的。在鄧克斯特(Dexter)所著的《美國教育史》(History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中有過以下記載:
我們看到一個人贈一群綿羊,另一個人捐獻價值9先令的棉布,第三個人捐贈一把錫鑞酒壺,值10先令。另一些人捐贈一隻精致的碟子、一把糖匙、一把上端鑲銀的大水壺、一隻大鹽碟、一隻有墊盤的小鹽碟。這些捐贈或遺贈物的價值,從5先令、9先令到1英鎊、2英鎊不等。[30]
可以想見,這些捐贈者並不是有餘錢剩米的富人,他們財力單薄,卻不忘慷慨捐資興學。群眾蘊藏的辦學熱情是不可低估的。
研究美國教育史的學者往往提出一個問題,美國的曆史從殖民地時期算起,才300多年。他們在茫茫荒原上白手起家,迅速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育超級大國,原因是什麽?從教育曆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眾多的原因中,民眾的熱心興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普通民眾中廣泛存在的這種沒有寫成文字的教育思想,理應成為教育史的研究對象。
[1] 《共產黨宣言》,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2頁。
[2] Sol Cohen(ed.),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Random House,1973,p.361.
[3]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1.
[4]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1.
[5]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1.
[6]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1.
[7]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任鍾印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頁。
[8]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1.
[9]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1.
[10]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2.
[11]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2.
[12]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2.
[13]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2.
[14]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0.
[15]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60.
[16]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34,p.335.
[17]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34,p.335.
[18]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34,p.335.
[19]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59.
[20]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59.
[21]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42.
[22]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45.
[23]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45.
[24]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90.
[25]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90.
[26]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90.
[27]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30.
[28]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p.339~340.
[29]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 Documentary History,Vol.1,p.341.
[30] 轉引自任鍾印:《美國高等教育的開路先鋒》,《教育研究與實驗》,198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