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一節 希伯來文化概述

字體:16+-

一、文化

希伯來文化(即猶太文化)與希臘文化同為西方文化的兩大根源,不僅對以後西方的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在各種上古文化中,猶太文化還在宗教、律法、曆史、文學等方麵直接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以後世界兩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母體宗教”,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化。

(一)宗教

希伯來人視上帝為主宰一切的全能。上帝是永恒的,是宇宙萬物之源,具有至高無上的意誌。他創造了自然界,而且製定了人類的道德戒律,這樣就發展起了希伯來人特有的自然觀和道德觀。當希伯來人麵對自然現象時,他們體悟到的是上帝的偉大傑作,因而引起的是上帝之所以偉大的證明,喚起人們對上帝的崇拜感情,而不是對科學的好奇心。他們並沒有把自然看作一個由自然法則支配的體係,他們所關心的隻是上帝的意誌,而不是人類的智慧;是內心的情感,而不是思想的力量;是正直的行為,而不是抽象的思維,所以他們隻關心宗教和道德,隻是基於信仰而非理性,把奇異的自然現象看作上帝威力的表現,從而對科學表現出少有的冷漠和輕蔑。直到10世紀以後,這種情形才有所改觀。這種對一神教的完全崇拜給希伯來人以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和鞏固了希伯來民族的團結,但也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他們的宗教觀為基督教所繼承,當基督教在全社會占據統治地位時,便出現了西方曆史上的所謂“黑暗的中世紀”時代。

(二)文學

希伯來人在文學方麵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貢獻最大。作為古希伯來寶貴遺產的《舊約》(Old Testament)、《次經》(Apocrypha)、《偽經》(Pseudepigrapha)、《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等,包括各種神話傳說、英雄故事、詩歌、小說、格言等,以希伯來民族興亡的曆史背景為材料,以民間口頭創作為基礎,以古樸、簡練、生動有力的語言和高度形象化的描繪,反映了希伯來人對於世界的理解以及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方式,對世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英國文學史家聖茨伯裏曾誇張地說:約翰·班揚隻熟讀一部《聖經》,就成了文學家。美國人樊戴克曾做過統計,莎士比亞的每一出戲引用《聖經》典故的地方平均為14次。許多近現代作家如彌爾頓、拜倫、歌德等人還都從《舊約》中取材,足見希伯來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三)律法

希伯來民族對於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文化因素,除了猶太教的教義和寶貴的文學遺產以外,就要數他們在律法方麵做出的開拓性的工作了。希伯來民族是一個很早就自覺地、係統地從事律法建設與完善的民族。在公元前13世紀頒布的“摩西十誡”為希伯來民族打下了整個律法體係的基礎,也為人們進行道德反思和分析提供了依據;《摩西五經》(即《托拉》,Torah)的形成則為希伯來民族的律法體係構築起了主幹框架。據邁蒙尼德拉比的權威統計,《聖經·舊約》中共包含了613條具體戒律,其中368條是“不準做的”,245條是“必須做的”。在以後流散世界各地的過程中,有關《托拉》中的戒律的注釋、實施細則以及其他規定、法典的大量產生,使得國家實體尚未真正出現之前,希伯來民族的法律實體已經完成。從抽象的法哲學到具體的各種細則,都在人類法律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果。希伯來人的律法不僅是區別正義與邪惡的準繩,而且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希伯來人把律法的遵行看作對上帝的虔敬,從而把法律功能與宗教功能結合在一起而衍生出強烈的文化功能。《托拉》成為希伯來民族的共同倫理,律法成了聯結流散的希伯來民族,增強民族統一性的紐帶。希伯來民族不是一個由血緣、地緣形成的民族,而是一個由上帝的律法聯結在一起的民族。違背律法意味著撕毀與上帝的聖約,必將導致民族災難,從而更增加了律法的權威和效力。

(四)醫學

希伯來人的早期醫學完全服從於敬畏上帝的觀念。他們認為疾病是由上帝引發的,上帝引發疾病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人們應當匍匐在上帝麵前,乞求拯救,因而醫學顯得無足輕重。然而,上帝要求潔淨的戒律也為以後希伯來醫學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此外,對上帝的虔敬還使希伯來人在廢除巫術信仰及其實踐中取得了重大成就。進入中世紀以後,希伯來人的醫學便迅速發展起來,他們在積極吸取和發展醫學方麵取得了卓越成就,對於阿拉伯醫學及西方醫學的進步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例如,著名醫生以撒·以色列的醫學著作被認為是阿拉伯文的猶太醫學的最輝煌成果;摩西·邁蒙尼德在開羅的聖祠,時至今日仍被認為是特別神聖的場所。到了近現代,猶太人更為世界醫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艾爾弗雷德·費比恩·赫斯對佝僂病及壞血病的傑出研究等。僅從1908年到1936年,具有猶太血統、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就達6人,足見猶太人對於世界醫學發展的貢獻了。

(五)曆史

希伯來人的上帝觀使得他們意識到了曆史的重要性,他們對於曆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設立了紀念日予以紀念,使過去得以活生生地再現,極大地發揮了曆史的現實功能。同時,希伯來將曆史看作一出充滿神聖意味和道德內涵的戲劇。他們認為,曆史事件揭示了人類願望與上帝旨意的衝突,通過曆史上的重大事件,上帝的存在得以顯現,他的意圖為世人所知。古希伯來人深信,曆史是由上帝的意誌創造的,這種意誌與人們的愚昧、偏執的意願相衝突,因而總是帶給人們懲罰,甚至毀滅,然而它也變化、拯救並慷慨地賜福於那些服從戒律、聽從教誨的人。正是因為曆史事件揭示了上帝對人類的態度,這些思想便具有了精神意義,因而值得記錄下來,做出評價,並為人們所接受。所以,希伯來人不僅在其經典中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曆史事件,為我們的曆史編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而且提出了一種指導性的曆史編寫和研究思想。《舊約》《次經》《死海古卷》《偽經》中的許多曆史事件不僅十分明顯地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影響了以後的許多史學工作者。

二、文字

希伯來的文字是希伯來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種拚寫字母。希伯來字母早期是迦南字母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形態的發展與阿拉米字母密切相關。約在公元前8世紀時,它的書寫形式已接近於後來的方體,被稱為“阿拉米體”。“巴比倫之囚”時期,阿拉米字母曾一度取代希伯來字母。到了第二聖殿時期,“阿拉米體”被稱為“方體”,成為希伯來字母的主要形式,也成為希伯來字母的標準形式和印刷形式。中世紀時還創造出了“圓體”。另外,還有中古體、拉比體、草體等形式。

希伯來文字使用22個輔音字母,從右往左書寫。原來沒有元音字母符號,到6世紀以後,才逐步創造出三種元音標音法,即巴比倫法、巴勒斯坦法和太巴列法。巴比倫法和巴勒斯坦法都是把元音標音符號加在輔音字母上方,而太巴列法則將元音標音符號加在輔音字母下方、上方或中間。由於這三種標音法中隻有太巴列法為多數人接受,故目前隻使用太巴列法。不過,元音標音符號仍在經卷和大多數宗教書籍中使用。

希伯來文字通常使用3個輔音字母構成動詞的詞根,用改變元音或其他輔音的辦法衍生不同詞匯。書寫時,輔音字母之間不連寫,字母也沒有大寫、小寫之分,因此,希伯來詞語不易區別一般名詞和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另外,希伯來22個輔音字母各代表固定的數值,前10個字母分別代表1至10,第11至19個字母分別代表20至100,第20至22個字母分別代表200、300、400。

古典希伯來文字在公元前後為亞蘭文代替,但後人仍稱為希伯來語。在《密西拿》初期,希伯來語的許多名詞借用阿拉米語、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的詞匯。在9—18世紀又吸收了許多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詞匯。

現代希伯來語則以《希伯來聖經》語言為基礎,複活了古希伯來語,並根據現代的需要做了一些革新。現代希伯來語是唯一以書麵語為基礎的一種語言,其句法根據《密西拿》希伯來語構成。同時,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還吸收了許多與英語同音的詞語,如電話、電視、咖啡、沙發、公共汽車、原子等,隻不過是把它們用希伯來字母書寫而已。大量的日常詞匯仍保留、采用《希伯來聖經》中的詞匯,這在語言史上也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