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二節 摩萊裏的空想社會主義教育思想

字體:16+-

摩萊裏(Morelly)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作為法國大革命準備時期的思想家,其主要著作包括《人類理智論》(1743)、《人心論》(1745)、《君主論》(1751)等。後期的有《巴齊裏阿達》(La naufrage des iles flottantes ou la Basiliade du célébre Pilpai)(1753)和《自然法典》(Code de la Nature ou le véritable Esprit de ses lois)(1755)。他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曾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評價,被認為“在18世紀已經有了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摩萊裏和馬布利)”[28]。

一、哲學觀和社會政治觀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的政治理論中普遍采用自然、自然法、自然狀態等概念,與這些概念相聯係的理論大都探索自然人或原始人的社會狀況,借以支持自己的論點。摩萊裏也不例外。借助這些流行的“自然權論”的唯理論哲學觀點和方法,摩萊裏分析社會的政治現象,論證理性和自然法則的一致性。

自然法是18世紀啟蒙運動中哲學家們常用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也常常出現在《自然法典》中。摩萊裏認為:“自然是一個整體,恒久不變;自然法也是不變的,總的來說,舉凡給有生物帶來和平傾向並決定其活動的東西都屬自然法;相反,一切背離這種溫和傾向的東西都是違反自然的,亦即越出自然的。”[29]他認為,自然法是宇宙間的根本大法,它教導人們和平共處,並以此為前提來確定他們活動的趨向。

“自然”的思想是摩萊裏社會哲學思想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摩萊裏認為,自然是公平合理的,她使一切人平等,都有同樣的權利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認為,“自然界卻讓每個人擁有出產其贈品的土地,它使所有的人和每個人都利用它的慷慨贈與。世界是一張大飯桌,配備足夠全體進餐者需要的一切,桌上的菜肴,有時屬於一切人,因為大家都饑餓,有時隻屬於某幾個人,因為其餘的人已經吃飽了。因而,任何人都不是世界的絕對主宰者,誰也沒有權利要求這樣做”[30]。他肯定人生來是平等的,自然賦予人的財富也需要進行平等分配;自然賜予人類以土地作為不可分割的財產,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權利來享受它所生產的果實,沒有任何人擁有私人財產。但是,摩萊裏的自然思想也像18世紀的許多啟蒙學者一樣,是和“上帝”的思想相聯係的。在宗教問題上,他和伏爾泰比較接近,是位自然神論者。他認為,“上帝對於人的行為,正如對於世界的自然秩序一樣,定下了總規律,定下一種不隨任何運動變化的原則;所有事物一旦按照因其單純性和成果的廣泛豐富性而令人讚歎的計劃進行安排時”[31],“上帝的規律和自然的恒常的規律是同一的,二者都規定了人的本性”。摩萊裏認為,“自然”的秩序便是“合理”的秩序,因為它的邏輯過程的出發點是“人的天性”。摩萊裏認為,人的天性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合乎“自然狀態”的,合乎理性的。在摩萊裏看來,盡管人類習俗在變化,野蠻民族和文明民族也在變化,但這並不表明人的天性發生變化。立法者的理性任務就是真正理解自然規律,理解人的天性,並依據自然規律和人的天性判定法律。他強調凡是和自然、理性、人的本性相符合的社會便是理想的社會。

在《自然法典》中,摩萊裏提出並論證了原始社會的共產主義公有製是怎樣發展為私有製的。摩萊裏認為,在原始社會裏,人們受製於自然規律,過著共同勞動、共同占有、共同享受的平等而幸福的生活。但是,後來由於兩方麵的原因,促使公有製逐步瓦解,私有製逐步取而代之。一方麵是人們認識上的錯誤。摩萊裏認為當時人們沒有自覺地認識到這種理想社會是合乎理性的、合乎人的本性的以及合乎自然法則的,因而沒有自覺地去維護它;同時,人們也沒有認識到擺脫自然狀態可能帶來的災難,沒有預想它的後果會引起野蠻和掠奪行為,這樣,私有製不知不覺地產生了。另一方麵,摩萊裏認為家庭戶數增加、人們不斷遷徙以及新秩序的難以建立等客觀上的三個方麵的原因促成原始共產主義的衰落和私有製的出現。

摩萊裏在《自然法典》中,不僅分析了私有製產生的原因,而且對私有製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指出:“私有製是萬惡之源,而罪惡則是絕望和極度貧困的產物。”[32]在這種製度下,幾乎全體人民肩負著使少數富人享受幸福的重擔,而犧牲自己的幸福。人民終日勞作,卻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富人不勞而獲,飽食終日,消遣享樂。摩萊裏認為,私有製使人脫離自然和理性指引的軌道,走向罪惡的深淵。私有製產生利己主義,利己主義又滋生出貪婪、殘酷和無情三大社會罪惡。摩萊裏進一步指出,私有製不僅使人產生貪欲,而且它的危害作用滲入政治領域,改變政體的性質。他認為:“這種使共和國變成君主國又使君主國變成暴君政體的偶然,根本不是真正的天命;這其中沒有任何出乎意料的東西;原因是十分明顯的,是私有製和私利,它們時而把人們聯合起來,時而又役使和控製他們。”[33]因此,摩萊裏主張取消私有製,建立新社會。在《巴齊裏阿達》中,摩萊裏描述了一個富饒的國家,在那裏住著一個幸福的民族,“他們的風尚高潔,使他們有資格占據這塊富饒的土地。這個民族不知道萬惡的私有製,私有製是世界的罪惡的淵藪。他們認為大地是所有人的乳母,她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首先向她最饑餓的孩子張開胸脯。在這裏,人人都認為自己有責任使土地豐收,沒有一個人說:這是我的田地,這是我的黃牛,這是我的房屋”[34]。這是摩萊裏對人類原初曆史的解釋,同時也是摩萊裏心之向往的理想社會。在《自然法典》的第四編中,摩萊裏為未來的理想社會製定了一部係統的共產主義法典,他將之定名為《合乎自然界意圖的法製藍本》。在這裏,摩萊裏用法律條文的形式清楚地表述了他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首先,摩萊裏在“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社會的惡習和禍害的基本和神聖的法律”,即基本法中指出,“社會上的任何東西不得單獨地或作為私有財產屬於任何個人”“每個公民都是依靠社會供養、維持生計和受到照料的公務人”“每個公民都要根據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年齡促進公益的增長,據此按分配法規定每個人的義務”。[35]這實際上宣布了以生產資料公有製來代替生產資料私有製,規定了公民的勞動權、生存權以及各盡所能的理想社會的最基本的原則。其次,在這三條基本法的指導下,摩萊裏又製定了將基本法具體化的各種單行法,主要有:分配法、土地法、城市規劃法、公共秩序法、行政管理法、婚姻法、教育法、科學法、刑法等11項,從政治、經濟和文化三方麵對未來社會做了生動的概括。縱觀這些法律條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摩萊裏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消滅私有製、實行公有製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一切不動產和勞動產品都為社會所有,由社會進行平均分配。人人都必須參加勞動,尤其是農業勞動很重要。人人都要在20歲至25歲從事農業勞動,根除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在這樣的理想社會裏,領導者具有高尚的品格,關心全體人民的幸福生活,“能夠按淳樸的、自然的和平法律來管理人民”[36],絲毫不牟取私利,深受人民愛戴。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即使身為元首的人,如果犯有罪行,特別是圖謀廢除神聖的法律,引進私有製的罪行,也要經受審判,繩之以法,處以終身禁閉的懲罰。總之,摩萊裏的中心思想就在於論證共產主義製度是符合自然法則的,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並堅信私有製必將為公有製所代替。

二、教育思想

摩萊裏的教育思想是和他的唯理論哲學觀以及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觀密切聯係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摩萊裏的教育思想是他的哲學觀和社會觀的產物。

摩萊裏重視教育,並將教育作為其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極其關注教育問題,其早年的兩部著作——《人類理智論》和《人心論》都有一個共同的標題:《教育的自然原理》。同時,作為一位曾擔任過教師之職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他的教育理論更具有操作性。

作為18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裏深受這個世紀盛行的理性主義因素的影響,主張用理性重新審視和裁決一切。他認為,謀求幸福生活,必須聽取自然和理性的教誨,消滅私有製,建立公有製的社會。在他看來,“理性最能啟發人們去防止變惡”[37],隻要傳播理性的觀點,用理性之光去消除無知、偏見和私心,改變錯誤認識,恢複理性,恢複自然狀態,就可以進入現合乎人的天性的理想社會。即理性的力量高於一切。正因為理性和教育不夠,決定了第一批確立私有製的立法者的錯誤。同樣,通過理性和教育的作用可以糾正錯誤,恢複合理的自然製度。因此,在摩萊裏看來,教育的任務便是培養人的理性,推翻私有製社會,並鞏固私有製推翻後改革的成果。可見,摩萊裏從唯理論出發,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

摩萊裏從他的人性論出發,也對教育的可能性做了肯定的回答。他的人性論是和他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相聯係的。他認為,從遺傳方麵看,人的本性在道德上是中性的,生來如此,既不好,也不壞。他指出,“人既沒有天賦的觀念,也沒有天賦的傾向”[38];並認為,“人從自然界脫胎出來時都不帶有任何形而上學觀念或道德觀念,而隻具備接受這些觀念的能力”[39]。所有的人在本質上具有相同的心智能力,彼此間的差別是由感官感受性的不同或者人們所感受的經驗不同造成的。人是可以塑造的,其中教育和社會環境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視教育,在他為未來社會製度製定的法製藍本中包括教育法,該法共12條,包含很豐富的內容。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兒童教育理論

1.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

摩萊裏所處的時代,法國上層階級的婦女一般不重視嬰兒的喂養和教育。貴婦們都將孩子寄送鄉下或請保姆喂養。由於照顧不周或營養不良,幼兒體弱多病甚至造成殘疾。因此,摩萊裏在教育法第一條中便主張,如果母親的健康條件允許,“應親自給自己的子女哺乳;如無身體不適之證明,不能免除這項義務”。並在第三條中規定,有嬰兒喂養的婦女,即使離婚後也應繼續喂養嬰兒一年,而且部族的族長也要“注意檢查做父母的是否關懷自己的年幼子女”[40]。由此可見摩萊裏對母乳喂養的重視。

2.主張兒童平等受教育

摩萊裏認為在未來的理想社會中,兒童應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為兒童教育設計了這樣一幅藍圖:全體兒童5歲時搬到為他們專設的房舍,不加區分地受到完全一樣的初等教育,而且他們的飲食和衣服也都完全一樣。扮演教師角色的一定數量的家庭父母“對全體兒童要一視同仁”[41]。以法律形式規定每一位兒童都有均等的受教育權。

3.主張教育與勞動相結合

摩萊裏主張:“十歲以前的兒童,如身體已經相當強壯,可以學習認為對他們適合的職業的初步知識時,則每天到公共作坊數小時,進行學習。”他指出:“凡達到十歲的兒童,都應該離開公共保育院,進作坊學習。”[42]各作坊的坊主要耐心指導他們,他們也要像尊敬父母那樣尊敬工長和行業首長。男女兒童在作坊中分別學習適合他們的技藝。由此可見,摩萊裏主張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他的教育思想中很有價值的理論。

4.重視道德教育

摩萊裏很重視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他在法令中規定,10歲前的兒童在一定數量的家庭的父母的輪流照顧下進行學習。“他們要努力教導自己的學生學會節製和順從”,這些教師要用溫和的勸說和輕微的責備來“防止任何不和、任性和沾染惡習”。10歲以後到作坊學習時,男女工長和行業首長還要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教育要以社會團結和友愛為宗旨,“告誡的主旨是實現個人幸福與公益的緊密結合”,上級首長或參議員檢查工作時,“要檢查是否很好地糾正和預防兒童時期可能產生私有觀念的缺點。他們也要防止兒童的心靈從幼年時期就受某種稀奇古怪的寓言、童話和謊言的熏染”。[43]而且,摩萊裏在刑法中對於未能很好履行教師之責任,使兒童養成不良習性的教師的處罰也有明確的規定。他指出:“凡負責教育和照管兒童粗心的人,由於顯然的管教不嚴,使兒童沾染上某種違反公益精神的惡習或不良習慣時,將根據其情節的輕重,暫時或永遠剝奪他們從事這項工作的榮譽。”[44]可見,摩萊裏極其重視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並對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德行中的作用以法律的形式給予明確的規定。

(二)成人教育理論

摩萊裏非常重視成人教育。他提出,20歲至25歲的成人必須從事某種農業工作,30歲以後可以從事科學和藝術工作。同時,他又指出,那些獻身於科學和藝術的人的敏銳性、洞察力、靈巧、技藝和天才要高於體力,他們的人數在每種行業和每個城市都要作出規定。“天資聰慧的公民的教育應提前開始。”[45]他強調科學研究和發明的重要性。在治理法中明確規定,對於有重大發明的,應給予很高的榮譽,“在每一行業裏,凡是有重大發明的人,都要向本行業全體成員報告;這樣,他即使沒有達到規定的年齡,也可以擔當工長,並在次年出任行業首長”[46]。雖然摩萊裏規定“除了研究法律的方案和體係之道德哲學外,沒有任何其他道德哲學”,但是,他對於自然科學以及技術科學方麵的研究卻給予充分的肯定。他指出:“應定出一部所有科學的公共法典,其中規定形而上學和道德學任何時候不得超過法律所規定的界線;隻有經過實驗證明和推理確定的物理學、數學或力學的發明,才可以載入法典。”[47]對於“重建藝術和科學是否有助於風俗的淳化”這個問題的回答,摩萊裏完全不同意盧梭的否定回答。他認為:“如果各民族未受到私有製敗壞的話……毫無疑問,知識廣博隻會使人變好。”“藝術和科學使人懂得社會的真正樂趣、驅除野蠻行為、增進我們的快樂。”[48]由此看來,摩萊裏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他的科學觀與當時資產階級的認識是一致的。

綜觀上文,我們發現摩萊裏的教育思想是十分豐富的。他的幼兒教育理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論以及重視成人教育、強調自然科學及科學研究的重要性的見解都是十分可貴的。這些思想都極大地豐富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並促進了教育理論的發展。但是,相對來說,他的教育理論,還是比較粗淺的。由於他的教育理論受唯理論哲學觀的限製和影響,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唯理論的局限性,即過分誇大教育的作用。同時,摩萊裏作為主張平等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往往有粗陋的平均主義傾向,在教育上表現為過分強調所有兒童受同樣的教育,而對兒童的個別差異視而不見。然而,瑕不掩瑜,其教育理論的進步性是值得肯定的,他的教育思想也是值得研究和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