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三節 巴貝夫的空想社會主義教育思想

字體:16+-

巴貝夫是18世紀末法國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家和革命活動家。在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其思想及教育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18世紀法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家和革命活動家,巴貝夫一生積極投身於反封建、反大資產階級的革命事業,並在長期的鬥爭中形成其政治主張和共產主義理論。他的主要論文收錄在《巴貝夫文選》中,該書比較全麵地反映他的理論成就和革命活動。同時,作為平等派密謀運動的核心人物、巴貝夫主義的忠誠捍衛者邦納羅蒂的著作《為平等而密謀》也對巴貝夫所領導的平等派密謀及其理論學說給予了論述。此書分上、下卷,上卷以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背景,追述了平等派密謀的產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下卷記述了對這次密謀事件的審判過程以及收集的有關這次密謀的珍貴資料,即30個文件。巴貝夫的政治主張、共產主義理論及其教育理論主要反映在以上這部著作中。

一、政治主張和共產主義理論

巴貝夫認為,“全體人民的平等權利”“全體人民的福利”是最崇高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首先,他主張國家的一切製度都必須為人民謀利益,否則就應當用革命推翻它。他提出製定一部為人民謀利益的憲法,建立一個為人民謀利益的國民議會。他認為憲法必須是全國人民的公共寶庫,是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全部條件。憲法裏不但必須有明確具體的規定,而且還必須用物質資源加以保證。他希望國民議會站在人民方麵,深刻認識和理解人民的苦難,堅決采取有效的手段來解決人民的倒懸之厄。熱月政變後,巴貝夫清楚地看到,法國大革命是以一種剝削製度代替另一種剝削製度,革命果實完全被資產階級竊取了。因此,他主張進行旨在為人民謀利益的新的革命。其次,他認為必須堅決相信和依靠人民的偉大力量。巴貝夫認為:“任何一樁偉大的無愧於人民的事情,隻有通過人民才能辦到,如果不是通過人民,那是永遠不能實現的。”[49]人民的偉大力量在於團結,這是巴貝夫非常卓越的見解。他用法國革命的經驗、教訓教育人民說:“我們的不團結是敵人鎮壓我們的最可怕的武器。”巴貝夫深知,共同的行動綱領對於加強人民的團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共同的行動綱領,人民才能在行將發生的偉大事件中有所遵循。他提出以溫和的1793年《憲法》作為共同行動的綱領和團結的基礎。最後,他指出,隻有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少數人的政權,才能實現全體人民的幸福。他從革命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要使人民革命取得勝利,必須使用暴力,打破把所有一切利益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幾乎使所有的人都成為一小撮特權人物的奴隸的秩序。他對羅伯斯庇爾、聖鞠斯特的領導很是讚賞。巴貝夫把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視為人世間最神聖的事業。他宣誓自己要莊嚴地維護人民的事業,不惜為人民的事業獻身。他在給妻子和孩子的遺書中說,“我是為了最偉大的和最崇高的事業而犧牲自己的;如果我為這個事業作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我終究是盡了我的天職……”[50]巴貝夫的共產主義理論主要包括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批判和對共產主義社會的論述。巴貝夫對資本主義製度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他明確指出,舊製度是暴政的根源,必須徹底鏟除。他看到,在資本主義製度下,四體不勤的人,卻是什麽東西都不短缺的人;而無數勞動者,辛勤勞作,結果卻是兩手空空,人家留給他們的一點東西,無非是殘羹剩飯而已。所以,他認為,資本主義製度是一種極不合理的、應當被消滅的製度。

巴貝夫的共產主義思想建立在“絕對平等”的基礎上。他認為,每個人在生下來的時候是絕對平等的,“沒有一個人比他周圍的任何人富些或窮些,貴些或賤些”[51]。而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極端的不平等,是違背自然法則和永恒正義的社會製度所造成的。因此,他希望人民徹底擊毀一切陳舊的、野蠻的製度,建立自然和永恒的正義所規定的製度。法國大革命前,巴貝夫設想的社會製度是:土地不是個人的私產,而是屬於所有的人;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是公有財產。任何人都不應獨自占有任何東西,而應該共同支配一切;所有的物品都實行絕對均等的分配;在這個社會裏,不論是國家行政人員還是手工業者,不論是作家還是理發匠,都是具有同等權利的人,同樣享受各種利益。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後,巴貝夫的共產主義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對未來的社會製度又有了以下一些論述:第一,它將消滅生產和消費對立的現象。在未來社會裏,一切人都同時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得到滿足。第二,每個人的社會地位都是絕對平等的,不再有剝削者和被剝削者,“到處是公正、自由、責任感和正義感”[52]。第三,必須實行“均等分配”的原則。福利必須均等分配,大家普遍享受,讓每一個人都享受到豐衣足食的樂趣。第四,實行公有製和計劃經濟。巴貝夫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公有製社會,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第五,在未來的社會製度裏,技術和勞動者的對立將消除,技術將得到更大的發展。第六,人人都必須無條件地參加工作。第七,未來的新社會,是科學和文化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巴貝夫指出,在新的社會裏,“藝術、科學、貿易和工藝不但不會衰落,完全相反,它們會得到新的強大的推動力,不斷向前發展,為全社會的利益服務。它們的實踐應用的可能性將具有嶄新的麵貌,使社會福利繼續不斷增長”[53]。文化將變成為全人類創造幸福的真正文化。

總之,巴貝夫主張依靠人民的力量來推翻資本主義製度,建立一個理想社會。他的思想更多的不是從觀念出發,而是從法國大革命的現實出發;主要的不是對未來社會圖景的描述和方案的設計,而是關於在現實的法國如何為實現理想社會而鬥爭的理論。由此可見,其理論水平遠遠高於18世紀別的空想社會主義者。

二、教育思想

巴貝夫重視教育問題。他特別推崇盧梭的教育方法,並曾以之為依據親自教育他的孩子,照顧他們的生活。在《巴貝夫文選》中,直接涉及教育的論文雖然不多,但是,作為傑出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巴貝夫不可能不關注和探討教育問題。在邦納羅蒂的回憶錄《為平等而密謀》中,真實而全麵地記錄了以巴貝夫為核心的平等派密謀運動的參加者對於教育問題的闡述。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教育理論也便是巴貝夫對於教育的認識。當然,巴貝夫的這些教育主張是和他的政治主張以及共產主義理論密不可分的。

巴貝夫對於教育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主張教育應當是國家的、公共的和平等的

主張教育是國家的、公共的和平等的是巴貝夫關於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思想。所謂教育是國家的,有兩層含義:一是教育在法律的指導下和公職人員的監督下進行,“應當成為改革的輔助手段,應當起支持和鞏固共和國的作用”;二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應當是把博愛的感情深深地銘刻在所有人的心裏”,不同於“排他性的和利己主義的家庭製度”。[54]巴貝夫清醒地意識到:“掌握在改革者手中的教育,能夠徹底改變民族的麵貌,使熱愛祖國和自由平等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這種偉大的製度一旦建立起來,就能夠進一步通過教育而臻於完善、鞏固以至萬古長存。”[55]可見,作為革命理論家和活動家的巴貝夫深刻地認識到,取得政權的共和國必須將教育大權牢牢地掌握在共和國手中的必要性。為了保證教育是國家的,巴貝夫認為教育應由高級機關來領導,這個高級機關由擔任過共和國要職的元老們組成。機關通過其下屬的公職人員來領導全部教育機構,並從中選派檢察員來保證法律和它的指示的執行。巴貝夫主張社會完全有權力直接對凡是一切可能對其成員的教育產生任何影響的事物進行監督。他之所以這樣強**育是國家的,是因為他把教育看作社會平等和共和製度的最鞏固的基礎。教育是公共的,是指同時讓所有兒童在公共教育機關的同樣紀律的條件下生活。這是巴貝夫公有製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是平等的,這一主張同樣是巴貝夫的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在教育上的折射。同時,他又將教育的平等作為實現政治平等的重要手段,並堅信“從教育的平等當中應當產生最廣泛的政治上的平等”[56]。總之,教育應當是國家的、公共的和平等的,這是巴貝夫的最根本的教育指導思想。

(二)重視道德教育

以巴貝夫為核心的平等派密謀者非常重視道德教育,提出:“置於共和國的直接監督之下的公共教育,乃是道德的鑄模;因此,道德在社會裏將會得到鞏固,因為年輕人在社會上所接觸到的,正是他們從幼年起就學會熱愛的那種感情、觀點和習慣。”[57]巴貝夫等人認為,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兒童熱愛祖國和真正的榮譽,以及對平等和正義的熱愛,即通過道德教育培養年青一代熱愛共和國,尊敬和愛戴共和國並作為它的管理者的品質,對平等、正義等原則有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在巴貝夫看來,道德教育的途徑較多。首先,國家教育機關“不斷地以可愛的祖國的名義”向年輕人灌輸平等、正義的觀念,使這些觀念自小紮根於青年的心中;其次,通過為高尚人物建立的紀念碑及英雄人物的墓地等實物直接地讓年輕人感受到偉大人物的事跡,啟發他們對優秀人物的敬仰之情,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最後,通過紀念活動、遊戲和戲劇等多種藝術活動形式表彰勇敢、敏捷、節製、謙虛等優良品質,使青年得到熏陶。總之,巴貝夫關於道德教育的內容是豐富的,其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三)強調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也是以巴貝夫為核心的平等派密謀者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巴貝夫主義者認為:“人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權利,人人都有勞動的平等義務。”[58]在理想社會裏,“所有的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體力和所擔負的勞動的繁重程度,平等地擔當起勞動的義務”[59]。因而,他們主張在教育院裏,管理人員讓受教育者從事法律所規定的各種各樣的勞動,而且相信“由於養成勞動的習慣,由於對祖國的熱愛,由於勞動的樂趣,以及由於社會輿論對勞動的讚賞,所有的人都會受到感召和激勵而去從事勞動”[60]。在所有的勞動中,巴貝夫特別強調農業和手工業,主張青年應當學會從事最繁重的農業勞動和各種手藝,以便“養成能夠適應最艱苦的活動的習慣,以及能夠過最樸素的生活”。在教育院裏,“設置各種工場,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工場裏學習他所愛好的技能”[61];並且主張在教育院裏,有廣大的農業場地,使青年從事農業勞動。巴貝夫主義者之所以強調勞動教育,其目的不外乎以下幾點:首先,通過勞動教育使青年人習慣於勞動,使他們學會從事農業和必要的手工業,使他們獲得有益的知識。其次,通過勞動,使青年的身體得到鍛煉,因為“公民的健康和體力,是共和國的幸福和安全所主要依靠的條件”[62]。最後,通過勞動教育培養青年平等、勞動的觀念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即通過勞動教育最終培養健康的共和國公民。

(四)重視軍事教育

巴貝夫等平等派密謀者認為,隻有全體公民“參加製定法律,能夠肩負管理社會的任務,並且隨時準備拿起武器保衛祖國,社會才能有自由和平等”[63]。“國內製度再好,也無法使無戰鬥力的人民免受不講信義、好戰成性的鄰國的侵犯”[64],因此,他主張每個公民都是一名士兵,所有的人能夠善於使用武器,這樣共和國可以免遭侵略;同時可以使他們忍耐疲勞,不怕苦和不怕死,充滿對祖國的熱愛和熱切地願意為祖國服務。鑒於此,巴貝夫等認為“一旦兒童成長起來,就讓他們習慣於軍事訓練”[65],並主張青年從教育院畢業後,轉到靠近邊境的營地去。“在那裏,他們應當不斷提高軍事技術,隨時準備擊退外來的侵犯。”[66]總之,軍事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年學會使用武器,保衛祖國的安全;同時,通過軍事訓練,培養年輕人服從紀律、敢於吃苦、勇於為國獻身的品質和情感。

(五)主張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

巴貝夫等人重視對年青一代進行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認為公民的知識應當促進他們熱愛平等、自由和祖國,應當使他們能夠為祖國服務並保衛祖國;並認為“社會的完善秩序,要求其成員具有各方麵的知識”[67]。由於語言文字是各地之間人們進行交流的一種工具,同時可以由此而獲得別的知識,因此,他們主張必須使每一個法國人都會講、讀、寫本國的語言;主張“必須使每個人都懂得數學,因為每個人都可能被指定去保管和分配國民財富”;“必須讓所有的人都懂得曆史和法律,其所以要懂得曆史,是為了了解共和國所結束了的苦難和它所帶來的幸福;而學習法律,就是為了使每個人了解自己的義務,並且有能力擔任公職和在國家大事上發表自己的見解”。[68]巴貝夫還主張使所有的人都懂得地形測量、共和國的自然史和統計學方麵的有關知識。可見,他們為共和國的學校教育所設計的課程包括本國語、數學、曆史、法律、地理、自然史和統計學在內的許多課程,並且這些課程的確立原則是課程與生活相聯係,學以致用,建設國家。巴貝夫等人還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取締任何神學的探討,廢除令人失望的卷帙浩繁的法學。另外,對於工藝和科學,以巴貝夫為主的起義委員會認為:“在科學的幫助下,疾病時而得以治愈或是防止;科學教導人們認識自己;科學防止人們陷入宗教狂熱,鼓舞人們起來反對專製製度,使人們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使人們具有高尚的情操。”[69]在私有製下,工藝和科學雖然帶來種種惡果,但隻要公有製建立起來,“真正能夠促進社會的幸福與鞏固的那些科學研究和工藝,不但不會受到排斥,反而會在人們的共同關心之下,在社會輿論的讚揚以及人們有空閑時間來從事這些工作的情況下受到鼓勵”[70]。可見,巴貝夫等人並不像別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那樣排斥科學技術。他們充分肯定科學技術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進而強調對科學技術學習和研究的必要性。

(六)注重教育的性別差異

巴貝夫等人認為兩性之間存在差異,男子天性活潑好動,女子在體力上弱於男子,有懷孕的不適反應和分娩的痛苦,於是,他們主張“不能不加區別地對不同性別采取同樣的教育方法”[71]。他們認為,男子應當學會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和各種手藝,養成能夠適應最艱苦的活動的習慣以及能夠過最樸素的生活。男子除了本國語、數學、曆史、法律等課程的學習外,還要參加軍事訓練、跑步、騎馬、打獵、遊泳等,使之具有健康的身體,從而為保衛祖國做好準備。對於女子而言,她們應當為祖國提供健壯的公民,所以必須使她們的身體受到勞動和體育的鍛煉,從而使她們具有良好的體格。主張讓女子從事最輕微的農業勞動和工藝勞動;女子還要參加學習,並學會唱民族歌曲,等等。從以上這些論述看來,巴貝夫等人認為,主張對男女施以不同的教育,其出發點並非男女之間智力水平不同或社會地位的不平等,而是兩性之間的自然差異。承認自然差異,並針對這些差異施以不同的教育,這種認識無疑是很可貴的。

由上觀之,以巴貝夫為核心的平等派密謀者的教育思想是十分豐富的。他們重視國家對教育的領導,主張人人平等受教育,並提出讓受教育者受到德、智、體、勞等各方麵的教育。巴貝夫雖然主張人與人之間的絕對平等,但同時又主張對於特別優秀的具有傑出才能的青年給予繼續受教育的機會,並針對兩性間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教育。這一點完全不同於早期粗淺的平均主義空想家的思想。另外,他們還主張讓年輕人學習舞蹈和音樂,讓女孩學唱民族歌曲;在公共節日裏,讓年輕人有令人愉快和動人心弦的娛樂,拋棄了先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禁欲主義思想。這一切都極大地豐富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教育思想。但是,我們應看到巴貝夫的共產主義理論是建立在唯心史觀基礎之上的。這個曆史觀的錯誤,不僅決定了巴貝夫學說的空想性質,也導致了建立在這樣基礎之上的教育理論的局限性。當然,我們不能求全責備,任何一個天才人物,都不能超越自己的曆史時代。他隻能發現在他那個時代的條件下所能發現的真理。因此,在那個時代的條件下,他能提出不少的教育主張,已是十分可貴的了。

空想社會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進步的思想體係。18世紀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曾起了極大的作用。當然,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同樣對當時及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雖然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許多思想超越了他們的時代,但畢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仍沒擺脫已往空想社會主義的平均主義和禁欲主義。相反,普遍的平均主義和粗淺的禁欲主義仍然是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並且18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曆史觀上表現出唯心主義傾向。這一切使他們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1] 讓·梅葉著:《遺書》第1卷,陳太先、睦茂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15頁。

[2] B. 波爾什涅夫著:《梅葉傳》,汪守本、李來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1頁。

[3] 《遺書》第1卷,第19頁。

[4] 《遺書》第1卷,第22頁。

[5] 《遺書》第1卷,第50頁。

[6] 《遺書》第3卷,陳太先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159頁。

[7] 《遺書》第2卷,何清新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29頁。

[8] 《遺書》第1卷,第154頁。

[9] 《遺書》第2卷,第89頁。

[10] 《遺書》第1卷,第20頁。

[11] 《遺書》第2卷,第138頁。

[12] 《遺書》第2卷,第144頁,第95頁。

[13] 《遺書》第1卷,第9頁。

[14] 《遺書》第3卷,第230頁。

[15] 《遺書》第3卷,第232頁,第235頁。

[16] 《遺書》第1卷,第8頁。

[17] 《遺書》第3卷,第235頁。

[18] 《遺書》第2卷,第138頁。

[19] 《遺書》第2卷,第121頁。

[20] 《遺書》第2卷,第99頁。

[21] 《遺書》第2卷,第127頁。

[22] 《遺書》第2卷,第121頁。

[23] 《遺書》第2卷,第121頁。

[24] 《遺書》第2卷,第103頁。

[25] 《遺書》第2卷,第132頁。

[26] 《遺書》第2卷,第132頁。

[27] 維·彼·沃爾金著:《十八世紀法國社會思想的發展》,楊穆、金穎譯,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297頁。

[2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7頁。

[29] 摩萊裏著:《自然法典》,黃建華、薑亞洲譯,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頁。

[30] 《自然法典》,第10頁。

[31] 《自然法典》,第60~61頁。

[32] 《自然法典》,第122頁。

[33] 《自然法典》,第50頁。

[34] 《自然法典》,第142~143頁。

[35] 《自然法典》,第89~90頁。

[36] 《自然法典》,第3頁。

[37] 《自然法典》,第88頁。

[38] 《自然法典》,第8頁。

[39] 《自然法典》,第6頁。

[40] 《自然法典》,第109頁。

[41] 《自然法典》,第110頁。

[42] 《自然法典》,第110頁。

[43] 《自然法典》,第111~112頁。

[44] 《自然法典》,第116頁。

[45] 《自然法典》,第112頁。

[46] 《自然法典》,第97頁。

[47] 《自然法典》,第114頁。

[48] 《自然法典》,第80頁。

[49] G. 韋耶德、C. 韋耶德合編:《巴貝夫文選》,梅溪譯,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第61頁。

[50] 《巴貝夫文選》,第96頁。

[51] 《巴貝夫文選》,第70頁。

[52] 《巴貝夫文選》,第89頁。

[53] 《巴貝夫文選》,第94頁。

[54] 菲·邦納羅蒂著:《為平等而密謀》上卷,陳叔平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224頁。

[55]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23頁。

[56]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25頁。

[57]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83頁。

[58]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67頁。

[59]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67頁。

[60]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70頁。

[61]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27頁。

[62]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27頁。

[63]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84頁。

[64]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89頁。

[65]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190頁。

[66]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32頁。

[67]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28頁。

[68]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30頁。

[69]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34頁。

[70]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38頁。

[71] 《為平等而密謀》上卷,第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