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結語

字體:16+-

世界教育思想的源頭在“人類的童年”。在文字產生以前,世界各地區、各人種、各部族都對教育思想的產生和早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人類進入文明世紀的入口處是文字的產生。有了文字,便有了最早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教育思想,便有了用文字記載的教育思想史。人類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現在古代東方。古代東方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用文字記載的教育思想,也產生了最早的偉大教育家。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產生於古代東方。古代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的文字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以前,古代印度的文字產生於公元前第三個千年。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代腓尼基人在蘇美爾文字和埃及文字的基礎上創立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8世紀,經過腓尼基在希臘的商人,這種文字教給了希臘人,由此產生了希臘文,成為後來拉丁文和西方各種拚音文字的淵源。

古代東方產生了最早的科學,天文學、數學、醫學開始萌芽。古代希臘最早的哲學家、史學家大都訪問過東方諸國,他們將東方的科學帶到了希臘,促進了西方早期科學思想的發展。

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產生於古代東方。最早的一神教是希伯來人的猶太教和古代印度的佛教。後來2000年中在西方居於統治地位的基督教也是在古代東方萌生的。它是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支派,是古代東方的宗教和古希臘哲學結合的產物。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三大世界性宗教中的兩大宗教都產生於古代東方。

世界上最早的用文字記載的教育思想產生於古代東方。古代蘇美爾人的泥板書有許多記載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育箴言,古代埃及的許多教喻詩也記載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誨。西方最早用文字記載的教育思想是公元前8世紀赫西俄德為教育自己的兄弟而寫的《工作與時日》,比古代東方國家用文字記載的教育思想要晚得多。

古代世界最早的、最有成就的偉大教育家出現在古代東方,他們是公元前6世紀的悉達多·喬答摩(釋迦牟尼)和孔子。這兩位教育家都有一個穩定的教育團體(學校),都有一套成熟的哲學、倫理學的理論體係,都對弟子進行長期的、係統的教育,都有一批成就卓著的門徒(釋迦牟尼有十大弟子,孔子有七十二賢人),都給後世留下了影響深遠的教說。如果把耶穌看作一個實有的曆史人物而不是神話虛構,那麽,世界上古代四大教育家——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耶穌,其中三人出現於古代東方,隻有蘇格拉底出現於古代西方。

古代東方是世界文明的源頭、搖籃、發祥地。當西方世界還處於原始混沌狀態時,古代東方的文明已經高度發達、光芒四射,成為世界文明的燈塔。東方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將永垂史冊。

最早產生於古代東方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以後數千年教育思想發展的基礎。

作為教育思想理論基礎的人性論,在古代東方已開始進行探討。古代蘇美爾人已提出性惡說,認為初生嬰兒無不性惡。古代波斯的瑪茲達教闡發了人性中善惡兩端的理論。古代的佛教更深入了對人性的探討,佛教認為“無明”和佛性都是人人具有的。“無明”是煩惱和苦的根源,而佛性又使人人皆可成佛。克服無明的障礙,弘揚人性中固有的佛性,端賴於教育和自我修煉。教育可以規範人身上的“獸性”,把人提升為真正的人,成為佛就是成為真正的人,駕馭了動物性的人,成為真正有道德的人、社會的人。

因此,在古代東方的教育思想中,各國都將道德教育置於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人,首先就是要把人培養成為真正的人、有道德的人,作為群體生活中一個有益成員的人,然後才是各種專業教育。道德教育,不管可以將它具體化為多少細目,為忠君、祭祖、敬神、孝敬父母、尊敬長上、慈愛幼小、信於朋友、同情弱者乃至民胞物與,等等,都是教人把群體的生存置於個體生存之上、之前,克製個人的一己之欲、一己之利,顧全大局、先人後己。隻有這樣,才能達到和諧共存,共同發展,人我俱安。

近代以來,隨著知識的增長、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促進社會進步、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教育理論中,對知識、能力、科學、技術價值的估計越來越高,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整個人的培養無形中被排擠到次要的地位。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物欲橫流齊頭並進。科學技術既造福於人類,也給人類帶來災難、破壞。總有一天,人類會覺醒過來,痛定思痛,重新認識古代東方人重視道德教育的真知灼見,使現代教育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古代東方對教育的功能已有深切的認識。無論是要增強民族的內聚力、穩定社會秩序、強化國家機器、提高國防和軍事能力、改善個人的境遇、提升人類的道德水平、祛除社會上的和人心中的邪惡,還是要促進人類自身的淨化和發展,教育都是一個極端重要的因素。

古代東方的教育內容已經十分豐富,除了作為學習工具的讀、寫、算以外,已經有了哲學、倫理、宗教、天文、數學、幾何、音樂、文學、體育、軍事訓練、生產技術教育等,盡管它們都還處於初創、粗糙的形態,但已經包羅了後世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產生於古代東方。有了學校,才有了係統的、正式的、有序的教育活動。這極大地提高了教育質量,擴大了教育的規模。隨著學校的產生,在古代東方各國第一次產生了專職的教師,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教材、教科書,用泥板、紙草、竹木簡製成的教科書,為教和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古代東方在教學法方麵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古代埃及的某些積極的教學法被柏拉圖吸收,並對以後的西方教育發生影響。在教學法方麵貢獻最多的首推孔子。孔子倡導的學與習結合、學與思結合、學與行結合、因材施教、批評與鼓勵結合、了解學生、師生平等討論、教學相長、以身作則、溫故知新、由博返約、啟發式等教學法思想奠定了後世教學法理論的牢固基礎。釋迦牟尼在40年的教育和傳道活動中也積累了講述法、問答法、暗示法、精思法、踐履法、諷誦法、示範法等教育教學方法,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代東方對於教師的素養已有了深切的認識。一個良好的教師必須道德高尚、好學不厭、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以身作則、不恥下問,孔子和釋迦牟尼堪稱優秀教師的典範。

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西方人尊奉的第一位聖人蘇格拉底尚未出世時,古代東方便有了一整套教育思想,編寫了世界教育思想史的第一卷。這是古代東方人對人類文明的不朽貢獻。

在遠古時代,古代東方和西方便有了文化上的接觸。這種接觸大體上是通過以下四種途徑進行的。

第一,戰爭。如公元前12世紀的特洛伊戰爭,公元前5世紀的波斯、希臘戰爭(希波戰爭),公元前4世紀亞曆山大的東征以及後來羅馬人的向東擴張等。

第二,商業,特別是古代腓尼基人在東西方貿易上十分活躍,將東方的文化帶到西方。

第三,學術訪問。古代希臘最早出現的一批學者大都抱著尋求知識的目的遊曆東方各國,特別是埃及和巴比倫。這些學者廣泛吸收了東方的哲學、倫理、科學、神話,把它們帶到希臘,促進了希臘文化教育的發展。

第四,宗教。古代希伯來人創立了猶太教。基督教也首先是在古羅馬的近東地區融會東方宗教和古希臘哲學成果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其神學體係,然後在西方廣泛傳播的。西方人追述西方文化發展史時,總是分作三大段: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和近代。其實,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都不同程度上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原產於羅馬帝國屬地巴勒斯坦、亞細亞等地的基督教最終也被羅馬帝國立為國教,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的傳播也將古代東方的神話、曆史、倫理、習俗、教育思想傳到了西方。

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代之而起的西方社會的新主人是一批“野蠻人”,這批人尚處於史前發展階段,沒有成熟的文字和文化,不懂得文明人類的生活準則。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成就被“野蠻人”摧毀殆盡。這時,隻有基督教的教徒在“野蠻人”中艱難而又耐心地進行教化工作,教給他們文字和文明人類的行為規範,使西方社會的新主人逐漸接受文明的熏染,漸進於文明人的行列。在西羅馬帝國衰亡的過程中,當“野蠻人”大舉破壞文化時,基督教的教會和教徒是保存古代書籍、傳抄古代書籍的唯一的文明捍衛者,使古代西方的文化傳統不至滅絕,為後來西方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貢獻,也包含著古代東方文化對西方的貢獻。

自從基督教在西方廣泛傳播以後,耶穌便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導師和救世主。但是,人們也許忽略了,他們的導師是出生在拿撒勒[1]的東方人。隨著對耶穌信仰的傳播,作為教師的耶穌的教育思想也得到傳播。不論在黑格爾的《耶穌傳》中,還是在大衛·弗裏德裏希·施特勞斯(D. F. Strauss)的《耶穌傳》中,耶穌都不是一個神話人物,而是一個以道德諄諄教人的教師。施特勞斯還以專節總結了“耶穌的教育方式”[2]。

通過上述四個途徑,古代東方的教育思想隨著東方文明傳到了西方,溶入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雖然現在已難以分辨西方的某一教育觀是受惠於東方何時何地何人的教育觀,但可以肯定的是,東西文化的交流、接觸、撞擊,必然發出光芒,催化新思想的產生,從而推動整個文化的發展。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孤芳自賞、孤陋寡聞,就必然停滯落後。沒有古代希臘學者到東方各國的訪學,就不會有古希臘燦爛的文化;沒有古代東方神話傳說和古代西方柏拉圖主義哲學的結合,就不會有基督教文化。不同文化的交流、互補,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教育思想也是如此。西方人善於學習,他們在吸取他人之長的基礎上自我發展,為近代開始後西方人勝過東方人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曆史的真實。

[1] 拿撒勒(Nazareth)。

[2] 施特勞斯:《耶穌傳》第一卷,吳永泉譯,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4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