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二節 畢達哥拉斯的教育思想

字體:16+-

從現有史料看,在希臘,最早提出較明確和豐富的教育主張的是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在這個意義上,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教育主張的提出,是希臘教育思想史的重要開端。

畢達哥拉斯是伊奧尼亞(今小亞細亞半島西島)薩摩斯人謨涅薩爾庫(Mnesarchos)的兒子,出生在公元前570年左右。據說,畢達哥拉斯的父親是個指環雕刻師,或者是一名富商。早年,畢達哥拉斯繼承父業,從事商業活動,並且正是實際的商業活動最先引起了畢達哥拉斯對“數”的關注。大約在公元前540年,畢達哥拉斯離開家鄉薩摩斯到東方遊學。他先後在埃及和巴比倫等地居住達15年之久,因此相當熟悉東方的宗教思想和僧侶製度。同時他還吸收了當地算術、幾何、天文學等方麵的優秀成果。此後,畢達哥拉斯又先後到希臘本土及克裏特島等地遊曆,直到45歲左右(公元前525年左右),他才回到家鄉薩摩斯。多年的遊曆生活極大地豐富了畢達哥拉斯的閱曆和知識,以至一向對先哲“不恭”的赫拉克利特也不得不承認畢達哥拉斯是知識最多的人之一。這些知識是他後來組建自己的團體並取得偉大學術成就的基礎。

畢達哥拉斯返回薩摩斯不久,便離開那裏,去了希臘,在南意大利的殖民地克羅頓居住。在克羅頓,畢達哥拉斯組建了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有嚴格的戒律約束,積極從事著政治、宗教、學術活動,並且一度取得克羅頓地方的政治領導權,還在南意大利其他許多城邦得勢,盛極一時。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末—前5世紀初,畢達哥拉斯團體遭到當時反對派勢力的打擊,畢達哥拉斯本人不久後去世。但團體勢力仍然延續下來,直到公元前5世紀中葉遭到第二次沉重打擊,團體成員大部分被殺死,其餘逃到希臘各地。到公元前4世紀前期,團體消亡。

畢達哥拉斯的出生地伊奧尼亞,是以米利都學派為代表的早期自然哲學家們活躍的地區。他的故鄉薩摩斯島在僭主波呂克拉底(Polycrates)的統治下,成為當時希臘世界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早年,畢達哥拉斯接受了米利都學派思想的影響,“顯而易見,畢達哥拉斯熟悉阿那克西曼德和泰勒斯提供的一切(關於萬物本原)的物理學解釋……但是,畢達哥拉斯掉轉身來,把這些物理的原因,歸諸超自然的原因”[4]。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根據阿波羅尼烏的記載,在羅利島的費雷西底(Pherecydes)的影響下,畢達哥拉斯開始了向宗教神秘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轉化。畢達哥拉斯的東方遊曆,除了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外,也使他接受了大量東方宗教思想及僧侶製度的影響。(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畢達哥拉斯的輪回說來自當時盛行於希臘的奧菲斯教派。)正是由於畢達哥拉斯所處的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時代環境,以及他複雜的經曆和所受的多方麵的影響,使畢達哥拉斯在一生中,“既是宗教教師,又是科學天才,這一點為他的後學所繼承,也為其他人所批判,然而,從來沒有人否認過這一點”[5]。例如,比畢達哥拉斯年輕10歲的同代人色諾芬尼,就曾因他的靈魂輪回學說而嘲笑過他,赫拉克利特則因此指責他思想淺薄;而恩培多克勒對畢達哥拉斯崇敬有加,認為他豐富的知識令人驚訝,並將之歸功於他早先二三十年的生活閱曆。[6]

畢達哥拉斯沒有留下著作。我們隻知道在他親手建立的學派裏,大家都把這位大師的口頭意見奉為圭臬。從後人有關畢達哥拉斯的論述中,至少可以確定三點:他接受了宗教思想中的輪回學說;他積極地從事在那個時代的希臘引起巨大興趣的科學研究;他建立了一個複雜的團體,其成員的生活受一定的宗教和道德原則的約束,這個團體還積極從事著政治、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

畢達哥拉斯把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上帝與世界分離開的二元論,通過恩培多克勒和柏拉圖等人,對後世的思想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正是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對生活實踐準則的認真關注,第一次使倫理學和社會理論的問題成為哲學研究的課題,第一次使“人”的問題進入哲學家的視野。

一、畢達哥拉斯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數是萬物的本原

在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哲學家麵前,擺著兩條道路:一條是理性的思維和探究的道路,伊奧尼亞物理學家遵循了這條道路;另一條是宗教的唯心的神秘主義道路,當時盛行於希臘的奧菲斯教派為希臘人指引了這條道路。從此以後,希臘哲學的整個發展就表現為連續不斷的爭論,而在一些重要方麵又表現出本國的一元論思想與東方的二元論思想,即希臘理性主義與東方神秘主義之間的調和。這兩條發展路線並非截然分開,而是交叉的,時而分道揚鑣,如在德謨克裏特和柏拉圖的思想中;時而它們又結合起來形成新的富有成果的思想,在畢達哥拉斯學派那裏就是這樣。研究希臘哲學的學者都認為,畢達哥拉斯學派是最神秘而難以理清的學派。他們身上引人注目地結合著神秘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因素,以致後來整個學派本身發生分裂,分作嚴格堅持宗教戒律忌諱的“信條派”(Acousmatics)與發展理性傳統的“數理學派”(Mathematicians)。

在畢達哥拉斯以前的希臘自然哲學家的思想中,自然與精神是不分離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包括石頭,都注入了一定精神。因此,在他們那裏,並不存在生命和精神的問題。到了畢達哥拉斯,在客觀物質世界之先,出現了另一個抽象的世界——數。於是,物質與精神第一次被分離了。

繼承伊奧尼亞自然哲學家的傳統,畢達哥拉斯探討了萬物的本原問題。他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據說,有一次畢達哥拉斯經過一家打鐵鋪,聽見打鐵鋪裏傳出的打鐵聲十分和諧悅耳。經過仔細觀察後,他回家做了一個琴弦實驗,發現如果甲弦負重12磅,乙弦負重6磅,即二者之間的比例是2∶1時,琴弦便發出八音度的諧音來;如果二者之間的比例是12∶8或3∶2時,便發出五音度的諧音來;如果二者之間的比例是12∶9或4∶3時,便發出四音度的諧音來。這是西方有記載的第一次在觀察經驗基礎上進行的科學實驗,而畢達哥拉斯可能因此逐步領悟到世間萬物皆歸於數的原理。正如伯奈特(Burnet)指出的:“有充分理由假定,畢達哥拉斯是這樣推論的:要是樂音歸結為數,那麽其他任何東西為什麽不能歸結為數呢?”[7]亞裏士多德對此過程做了比較係統的概述:“畢達哥拉斯學派孜孜從事數學的研究,並且最先推進了這門學科,進而認識到數的本原就是萬物的本原……他們似乎發現了數和存在的生成的事物有較多相似之處,比在火、水、土中能找到更多,如某種數是正義,另一種是靈魂和理性,再有一種是機會,幾乎所有一切別的東西無一不可以用數來表述。還有,他們看到音律的特性和比例也是可以用數來表現的。一切其他事物就其整個本性來說都是以數為範型的,數在整個自然中看來是居於第一位的東西,所以他們認為數的元素就是萬物的元素,認為整個天就是一個和音,也是數。”[8]

那麽,數是怎樣作為本原而派生出萬物的呢?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ēs Laertios)在他的《名哲言行錄》中的記載有助於我們了解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觀點。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單一,從這個單一產生了不定的二,不定的二是屬於單一的質料,而單一是原因。從單一和不定的二產生出各種數,從數產生點,點產生線,從線產生麵,從麵產生體,從體產生可感覺的物體。可感覺的物體有四種元素,火、水、土、氣。這些元素都互相轉化並結合,產生出有生命的、有智力的、球形的宇宙……”[9]在畢達哥拉斯學派看來,“1”是點,“2”是線,“3”是平麵三角形,“4”是立體的角錐形,由這些幾何圖形構成世間萬物。但是,點自身如何能產生線,線又如何產生麵,麵又如何產生體呢?在當時就有人提出了疑問。後期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此做了比較精細的回答:物體是由一點構成的,這個點流動時產生線,線流動時成為平麵,平麵深度運動時就產生三度的立體。然而,單個的點又何以能夠流動呢?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點是由能夠自由運動的數生成的,而能夠自由運動的數就是靈魂。

畢達哥拉斯認為,最能體現數的本原性的領域,除了音樂外,還有天文。這一點與其教育思想密切相連。因為他們認為隻有學習具有完善秩序領域內的知識,方可達到淨化靈魂的目的。

畢達哥拉斯按照數的要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宇宙體係。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火,圍繞這個中心運動的是‘對地’,因為它自身便是一個地,而且它與我們所在的地相對,所以稱為‘對地’;在‘對地’之後是大地,地也是圍繞這個中心運動。地之後是月亮……”他認為,做圓周運動的天體共有10個(在畢達哥拉斯看來,10是一個完滿的數目)。[10]在這10個圍繞中心火運動的天體中,最外圈是恒星天,往內依次是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然後是太陽、月亮、地球、對地。畢達哥拉斯還認為,各種天體間的距離是成數學比例的,因此,它們在運行時會發出巨大的、和諧的聲音。但是,隻有少數賢哲才能聆聽到此種天籟。在科學史上,將數學引入天文研究是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一大貢獻。

(二)道德觀

在畢達哥拉斯的哲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關於人、關於人的靈魂和關於靈魂與宇宙萬物關係的學說。他的哲學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一條追求永恒解脫的途徑。因此,與其他自然哲學家不同的是,畢達哥拉斯較早涉及道德領域。亞裏士多德曾說,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試圖講道德的人。

畢達哥拉斯團體的所有精神、原則和行止,都植根於輪回說。如波菲留所述:“畢達哥拉斯對他的門人講授過一些什麽,已經無人清楚了,因為他們保持一種異乎尋常的緘默,但以下幾點仍然是人們所共知的:第一,靈魂不朽;第二,靈魂能轉移到其他生物體中;第三,已經發生過的事物還會以循環的方式重新發生,沒有什麽純新的事物;第四,我們應把一切有生物都看作是同類的。”[11]人的靈魂處在一種循環的輪回之中,他將經曆各種不同的生物體,曆經磨難。隻有經過徹底淨化的靈魂,才能擺脫肉體的困擾,回到自由的“以太”,即神的世界。

在苦難的輪回中,靈魂又依怎樣的法則選擇它要寄寓的生命體呢?畢達哥拉斯認為,靈魂此生的體現形式取決於前生所度過的生活類型,它將在地獄裏經過審判,得到相應的報償或懲罰。[12]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靈魂,它決定著人的生命變化。它可善可惡。靈魂向善,人就會獲得幸福;靈魂趨惡,人生終會不幸。所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特別強調靈魂的淨化,認為人應該在內心裏對卑劣的行為感到悲哀、恐懼,對良善的行為感到喜悅;應該通過研習音樂與天文,使靈魂體悟到一切皆數,並由此得到淨化。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道德觀的核心,是“和諧”和“秩序”。他們認為,追求和諧與秩序就是善,相反即是惡。在個人道德中,他們講求和諧,認為美德是一種和諧。畢達哥拉斯學派記錄道德說教的《金言》中,提出個人要敬神,敬父母,對他人言行公平,強調中庸,反對過分的行為和欲望,尤其反對過度的食欲與色欲,強調對食色行為要加以節製,但這一節製又以不帶來痛苦為限;要求過一種清潔、簡單的生活,慎勿有可以引起嫉恨的動作;友誼是一種和諧的平等,因此需用道德標準選擇朋友,對朋友要謙讓、忍耐。[13]這種和諧思想對亞裏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是不無影響的。

在社會道德中,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推崇“秩序”。他們認為,數的排列是和諧的、有序的,所以社會也應當有和諧的秩序。在他們看來,社會秩序是在不平等中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平等,所以就像自然界一樣,社會秩序本身就應有不同的等級。人們應該從這種等級中而不是從一切人的機械平等中去尋找矯治社會的辦法。按照幾何比例的平等法則,個人的權利應與他的貢獻相對應,於是每個市民在國家中便有了指定的地位。國家靠法律來規定和維係這種秩序;而在各個等級之間、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則應當通過愛來溝通、聯結。在這樣的社會秩序裏,像畢達哥拉斯這樣的賢哲的天職,就是成為他們同胞的精神向導,就像他在克羅頓所做的那樣。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主張的實際上是一種知識貴族的政治,這個貴族以指導國家事務為己任。從這裏可以清晰地看到柏拉圖所設想的“理想國家”的思想淵源。

二、畢達哥拉斯的教育思想

在某種意義上,畢達哥拉斯學派可以說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教育組織和學術機構。楊布利柯曾經記載了該學派的活動。

克羅頓這個傑出城邦,是畢達哥拉斯以他的教導獲得許多門徒的第一個地方,他贏得了600名以上的公民,他們不僅熱衷於他所傳授的哲學,據說還是財產共有的公社成員。他們按照畢達哥拉斯的教導,過著共同的生活,這600人都是哲學家。根據資料,還有許多號稱為“信條派”(在這裏,楊布利柯認為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交出財產的數理派,他們得到精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而另一部分則不用交出財產,他們是隻嚴格遵守團體各種戒律的信條派。有些史學家認為這兩派是在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後期分化的。——引用者注)的聽眾,他們是他到意大利做第一次講演時就成為他的門徒的。還有2000名以上的聽眾,也被他的講演說動,衷心信服以致不再回家,和他們的妻子、兒女一起建立了一個宏大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聽眾之家,被稱為大希臘城。他們從畢達哥拉斯那裏接受教導和法規,並當作神聖的盟約那樣遵循。[14]

正是在對世界和人的廣泛思考及教育實踐的基礎上,畢達哥拉斯提出了範圍非常廣泛的教育主張。

(一)教育目的

畢達哥拉斯關於教育目的的見解,是與其輪回說相聯係的。畢達哥拉斯認為,個人接受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淨化靈魂。人的靈魂是與神和宇宙本質相通的,它是神聖的、永恒的。靈魂降臨人寰、投入人體是一種懲罰。根據賞善罰惡的報應原則,靈魂在世間經曆輪回轉世,因此,肉體實際上是對靈魂的禁錮,感官和欲望加諸靈魂許多限製與痛苦。若想擺脫這無盡的輪回,重歸於神的懷抱,永享福祉,唯有通過神秘的入教儀式,從事科學研究、哲學思考,淨化靈魂終至擺脫肉體的困擾。[15]這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然而,在靈魂得到淨化、重返神境之前,在世間芸芸眾生之中,什麽樣的人的靈魂最接近於淨化,應成為遵循的楷模呢?畢達哥拉斯認為,人世生存的最高等級當為遊吟詩人、醫生或王子那樣的生活。但培養這幾種類型的人,是否應當成為教育在現世所追求的目標呢?關於這個問題,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並沒有留下明確的言論。

而在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政治、教育活動中,並沒有把培養門徒成為遊吟詩人、醫生或者王子似的人作為重心。他們更多的是力圖影響人們的思想,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指導,指導人們按照和諧的數的要求,根據自己的貢獻各司其職、各得其所,從而保持社會的完美秩序。在克羅頓,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事實上成了城邦政治生活中的知識貴族(正如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所設想的那樣),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保證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而培養出這樣指導國家事務的知識貴族,是否實質上就是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所主張的教育的社會目的呢?畢達哥拉斯進一步認為,隻有在治理良好、秩序完美的社會中,個人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關於這一點,可以從下麵的話中得到證實。一次,一位父親問畢達哥拉斯的信徒,怎樣才能給他的兒子最好的教育?這位信徒回答說,他隻有成為一個治理良好的國家的公民,才能受到最好的教育。[16]由此可以推論,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所主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能建立和指導完美社會秩序的人,進而在這樣完美的社會秩序中,培養遵循良好秩序的社會公民。

(二)教育內容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既然把淨化靈魂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那麽,什麽樣的教育內容有助於達到這個教育目的呢?

據說,當菲羅斯的僭主勒翁問畢達哥拉斯是什麽人時,畢達哥拉斯回答說他是“一個哲學家”,意即愛智慧者。什麽是智慧呢?畢達哥拉斯認為,智慧不是一個名稱,而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是精確的知識。但並非每個領域都存在精確的知識,相反,隻在少數幾個領域裏才存在著科學。畢達哥拉斯及其門徒認為,知識是以數學為基礎的。隻有通過數,事物的本性才能被認識。這也就是說,隻有當事物中的數學關係被認識之後,人們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本身。如果沒有數,人就不可能認識任何東西。“實在,任何東西所以能夠被認識,是由於有‘數’……因為‘數’的本性是認識的原因,在費解的和不知的事物中,‘數’能給每個人提供指導。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任何存在的事物,無論它們自身或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都是不清楚的,除非是那裏存在有‘數’及其本質。事實上,正是‘數’使萬物通過感性知覺和靈魂相適應,使它們成為可以認識的,並且可以彼此比較……謬誤不能以任何方式進入‘數’,因為謬誤和‘數’的本性是彼此敵對的,而真理是和‘數’有關的,並且緊密地和‘數’結合在一起。”[17]由此可見,數在人類認識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按照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觀點,世間萬物是無定形的,而無定形的物體的數量關係是不確定的,無法計算的,無法下個好的定義,所以關於這些無定形的物體是不能有科學、不能有精確的知識,也即不能被認識的。由此,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科學隻與完善和有序的領域有關,即隻與音樂和天體有關。不僅如此,數的概念本身,以及最能反映數的和諧的領域如天文、音樂,也能影響人的靈魂,使之淨化,最後超脫輪回。因此,畢達哥拉斯學派積極投身對數的研究。普羅克在《歐幾裏得〈幾何原理〉注釋》中,記錄畢達哥拉斯學派將數學研究分為兩種四個方麵:第一種是研究多少的,即研究不連續的量,其中研究絕對不連續量的是算術,研究相對不連續量的是音樂;第二種是研究大小的,即研究連續的量,其中研究靜止的連續量的是幾何學,研究運動的連續量的是天文學。這實際上也正是畢達哥拉斯學派教育的主要內容。

1.算術與幾何

既然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數作為萬物本原,理所當然,他們把關於數的概念的學科——算術的地位,放在最高的地位。因為沒有數,就根本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存在,能夠被認識;反之,撇開其他事物是可以認識數的。正是從數產生出幾何圖形,然後再從幾何圖形產生出萬物。因此,雖然幾何學也是重要的,但“算術是遠遠高於別的一切科學的,特別是高於幾何學……當幾何學對一個問題失敗時,算術能夠加以證明,同時,如果問題是涉及形式(即數的本原)的,算術也能探討‘形式’”[18]。雖然畢達哥拉斯最著名的科學發現是幾何學中的畢達哥拉斯定理,但在當時,他們對算術的重視是遠遠高過幾何學的。

2.天文

畢達哥拉斯認為全部天體組成一個和諧的、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Cosmos,意即有秩序的世界)。各個天體間的距離是按音節有序排列的,它們運行時也會發出和諧的聲音。如此和諧的宇宙是與人的靈魂相通的;而人也應當研究天文以淨化自己的靈魂。

3.音樂

據說畢達哥拉斯正是在對諧音的研究中發現數是萬物本原的原理的,因而他尤其推崇音樂對淨化靈魂的作用。在希臘音樂中,全音階中共有4個主要的諧音,其比例是4∶3,3∶2,2∶1,4∶1。畢達哥拉斯派認為,它們都可以包括在數的係列1,2,3,4中,這些簡單的比例是最悅耳的,它可以敲響靈魂的同類的諧音。畢達哥拉斯深信,向感官灌輸音樂,“對人類來講是頭等重要的事情。隨著而來的是,他們能觀察美的外貌和形式,並聽到優美的節奏和旋律,因此,他是第一個充滿節奏和旋律確立音樂教育的人”[19]。音樂能醫治人類壞的品性,能使人的心靈恢複到質樸的狀態,得到淨化。

4.體育和醫學

早期畢達哥拉斯派出於靈魂進入肉體是接受懲罰的觀念,以為擺脫肉欲是淨化靈魂的可靠手段,從而敵視肉體,把肉體需要看成是發展精神力量的障礙,導致在生活中他們力求限製肉體的需要,抵抗外來**與影響,進而使肉體成為心靈的一種有效工具;再加上他們禁殺生靈的素食習慣,大大影響了他們身體的健全發展。到了後期,畢達哥拉斯學派這種淨化的觀念逐步被加以修改。這時有人提出靈魂是一種和諧的觀點,肉體的和諧可以促進居於其中的靈魂的和諧;並且,不僅肉體與靈魂分別要保持和諧,而且肉體與靈魂二者之間也要達到和諧的關係。因此,他們改變了從前棄絕肉欲以淨化靈魂的做法,而是以數學、天文和音樂淨化靈魂,以體育和醫藥淨化肉體。據說,他們在聽課之餘從事角力、賽跑、投擲等傳統的體育活動。

除此之外,畢達哥拉斯學派還傳授荷馬和赫西奧德的詩歌,這大概是出於他們培養遊吟詩人的想法。

(三)教育方法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教育方法,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生活是極其嚴肅的事情,正確的行止需要一種係統的訓練。因此,新加入的信徒首先是讓他淨化靈魂,清除靈魂上的汙垢。怎樣清除靈魂上的汙垢呢?那就要求保持長期的沉默;每天做一次嚴格的自我反省,即在一天的言行之後,要默想和反省自己是否有犯法的言行,是否有未盡到的義務;應該在內心裏對卑劣的行為感到悲哀、恐懼,對良善的行為感到喜悅,然後用音樂驅除白天精神上的激動回響,以淨化他們受到攪動的心靈,使他們平靜下來處在做好夢的狀態;早晨醒來又讓他們聽人唱特殊的歌曲和用豎琴演奏的旋律,以清除晚上睡眠中的麻木狀態。此外,還有更高級的淨化形式,就是進行內心修養,使信徒無論是在眾人前還是自己獨處的時候,都不做卑劣的事情,並且時刻保持自尊,這樣就能淨化靈魂。

在清洗靈魂的同時,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還要求學習和研究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及醫藥等科學,以便領受數的和諧,促進靈魂的和諧與完滿。後期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阿契塔認為:“對於人們尚無知識的題目,人們必然隻能或是通過向別人學習,或是自己去發展它,才能得到(關於這個題目的)知識。所以,凡是學來的知識總是來自別人或外來的幫助,凡是發現的知識總是靠自己獨立的努力……可是,如果人們不知道如何去探求,發現也是不可能的。”[20]至於如何探求、怎樣去得到別人的幫助,畢達哥拉斯學派並沒有明確的資料說明。但從現有的史料可以知道,畢達哥拉斯提倡弟子們在聽講時低頭默聽,不允許發言提問。由此可見,畢達哥拉斯是注重冥思默想式的思維活動的。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教育主張和實踐中,還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由於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持有眾生靈魂平等的觀點,因此,他們的教育對象是相當廣泛的,更難得的是他們據此認為男女是平等的,所以同時也吸納婦女進入他們的團體。在楊布利柯的《畢達哥拉斯傳》的記載中,指名提到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有200多人。其中,男性218人,女性17人。他們來自希臘各地,甚至遠至西西裏的敘拉古,北非的迦太基等地。這種對女性教育的重視,在當時的希臘世界是非常罕見的。

對於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教育活動,曆來是有爭議的。公元2世紀的羅馬人琉善在他的《出售哲學》一文中,對畢達哥拉斯派的教導極盡嘲諷。他指出,畢達哥拉斯派以“最美妙的哲學”為招牌,標榜能使人“成為非凡的人”,領悟宇宙的和諧,獲得再生,實際上卻什麽也不教,隻教人回憶。當買主問他怎樣才能回憶時,他告訴買主“先淨化你的靈魂,把上麵的髒東西洗幹淨”。如果是已經淨化了的靈魂,那就要保持長期的沉默,閉口無言,整整5年不說一句話,即5年內隻許聽講,不許提問,而且不吃有生命的東西和“神聖的豆子”,學習音樂、幾何、數學,“領會神就是數字、和諧與萬物的始基的奧妙”[21]。

畢達哥拉斯學派一直被認為是古希臘曆史上最難以把握的學派,因為它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主張述而不作,甚至連團體的言論、活動也對外保密。據說,有人就是因為違反這條規定被拋進大海。所以,關於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資料,流傳於世的非常有限。同時又由於畢達哥拉斯學派活動的時間長達3個世紀,期間受到外界各種學說的影響,內部也曾有過分化,因此,想要完整把握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思想,和這些思想在不同時期的變化,是非常困難的。盡管如此,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重要曆史影響是公認的。羅素寫道:“我們不知道有什麽別人對於思想界有過像他那麽大的影響。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對所謂柏拉圖主義的東西倘若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在本質上不過是畢達哥拉斯主義罷了。”[22]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理論,通過對柏拉圖的影響,以後又融合了新畢達哥拉斯派和新柏拉圖派的神學唯心主義,深深影響了古代基督教哲學,以致整個中世紀經院哲學。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在希臘教育和教育思想史上的貢獻同樣重要。黑格爾認為,畢達哥拉斯是希臘的第一個民眾教師,他所創建的團體是希臘最早的學術研究和教育機構。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極力推崇並進行了大量研究的算術、幾何、天文、音樂,以後成為希臘學校最基本的教學科目,並且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在教育史上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們將秩序引入世界,引入科學,從而為人的學習、探究樹立了目標。自此以後,希臘人的思想活動都把尋求關於世界的完美秩序(包括自然秩序與社會秩序)作為自身的目的。理性主義由此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並逐漸成為希臘思想、文化和教育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