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午門

字體:16+-

舊戲、舊小說裏每每提到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沒有這回事。午門在紫禁城裏,三大殿的外麵,這個地方哪能殺人呢!從元朝以來,刑人多在柴市口(今菜市口)、交道口(原名“交頭口”)或西四牌樓。在鬧市殺人,大概是漢朝以來就有的規矩,即所謂“棄市”。晁錯就是“朝服斬於市”的。午門是逢什麽重要節日皇帝接見外國使節和接受獻俘的地方。另外,也是大臣受廷杖的地方。“廷杖”不是在太和殿上打屁股,那倒是“推出午門”去執行的。“廷杖”是明代對大臣的酷刑。明以前,好像沒聽說過。原來打得不重,受杖時可以穿了厚棉褲,下麵還墊了氈子,“示辱而已”。但挨了杖,也得躺幾天起不來。到了劉瑾當權,因為他痛恨知識分子,“始去衣”,那就是脫了褲子,露出了屁股來挨揍了。行刑的是錦衣衛的太監,他們打得很毒,有的大臣立斃杖下,當場被打死的。

午門居北京城的正中。“午”者中也。這裏的建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是建在和天安門的城牆一般高的城台之上,地基比故宮任何一座宮殿都高。二是它是五座建築聯成的。正中是一座大殿,兩側各有兩座方形的亭式建築,俗稱“五鳳樓”。舊戲曲裏常用“五鳳樓”作為朝廷的代稱。《草橋關》裏姚期唱:“到來朝陪王在那五鳳樓”,《珠簾寨》裏程敬思唱:“為千歲懶登五鳳樓”。其實五鳳樓不是上朝的地方,姚期和程敬思也不會登上這樣的地方。

五鳳樓平常是沒有人上去的,於是就成了燕子李三式的飛賊的藏身之所。據說飛賊作了案,就用一根粗麻繩,繩子有鐵鉤,把麻繩甩上去,鉤搭住午門外側的城牆。倒幾次手,就“就”上去了。據說在民國以後,午門城樓上設立了曆史博物館,在修繕房屋時,曾在正殿的天花板上掃出了一些燒雞骨頭,桂元、荔枝皮殼。那是飛賊遺留下來的。我未能親見,隻好姑妄聽之。理或有之:躲在這裏,是誰也找不到的。

一九四八年,我曾在曆史博物館工作過將近一年,而且住在午門的下麵。除了兩個工友,職員裏住在這裏的隻我一個人。我住的房間在右掖門一邊,據說是錦衣衛值宿的地方。我平生所住過的房屋,以這一處最為特別。夜晚,在天安門、端門、左右掖門都上鎖之後,我獨自站立在午門下麵的廣大的石坪上,萬籟俱靜,滿天繁星,此種況味,非常人所能領略。我曾寫信給黃永玉說: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隻我這裏一點是熱的。

於是,到一九四九年三月,我就離開了。

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