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懷舊

字體:16+-

正因為美國曆史短,美國人特別愛懷舊。

愛荷華市的河邊有一家飯館,菜很好,星期天的自助餐尤其好,有多種沙拉、水果,各種味道調料。這原是一個老機器廠,停業了,飯館老板買了下來,不加改造,房頂、牆壁上保留了漆成暗紅色的拐來拐去的粗大的鐵管道,很粗的鐵鏈。顧客就在這樣的環境裏,臨窗而坐,喝加了蘇打的金酒,吃烤牛肉、炸土豆條,覺得別有情調。

阿瑪納原來是一個德國移民村。據說這個村原來是保留老的生活習慣的:不用汽車,用馬車。現在不得不改變了,村裏辦了很大的製冷機廠和微波爐廠。不過因為曾是古村,每逢假日,還是有不少人來參觀。“古”在哪裏呢?不大看得出來。我們在一個飯店吃飯,飯店門外懸著一副牛軛,作為標誌,唔,這有點古。飯店的牆上掛著一排長長短短的老式的木匠工具,也許這原是一個木匠作坊。這也古。點的燈是有玻璃罩子的煤油燈。我問接待我們的小姐:“這是煤油燈?”她笑了:“假的。”是做成煤油燈狀的電燈。這位小姐不是德國血統,祖上是英國人,一聽她的姓就不禁叫人肅然起敬:莎士比亞。她承認是莎士比亞的後代。她和我聊了幾句,不知道為什麽說起她不打算結婚,認為女人結婚不好。這是不是也是古風?阿瑪納有一個博物館,陳列著當年的搖床、木椅。有一個“文物店”。賣的東西的“年份”都是百年以內的,但標價頗昂,一個祖母用過的極其一般的銅碟子,五十美金。這樣的村子在中國到處都可以找得出來,這樣的“文物”嘛,中國的廢品收購站裏多的是。阿瑪納賣“農民”自釀的葡萄酒,有好幾家。買酒之前每種可以嚐一小杯。我嚐了兩三杯,沒有買,因為我對葡萄酒實在是外行,喝不出所以然。

江·迪爾是一家很現代化的大農機廠,廠部大樓是有名的建築,全部用鋼材和玻璃建成,利用鋼材的天然鏽色和透亮的玻璃的對比造成極穩定堅實而又明淨疏朗的效果。在一口小湖的中心小島上安置了亨利·摩爾的青銅的抽象化的雕塑。但是在另一側,完好地保存了曾祖父老迪爾的作坊。這是江·迪爾廠史的第一頁。

全美保險公司是一個很大的企業。我們參觀了愛荷華州的分公司。大辦公室上百張桌子,每個桌上一架電腦。這家公司收藏了很多現代藝術作品,接待室裏,走廊上,到處都是。每個單人辦公的小辦公室裏也有好幾件抽象派的繪畫和雕塑。我很奇怪:這家公司的經理這樣喜歡現代藝術?後來知道,原來美國政府有規定,企業凡購買當代藝術作品的,所付的錢可於應付稅款中扣除,免繳一部分稅。那麽,這些藝術品等於是白得的。用企業養藝術,這政策不錯!

上午參觀了一個現代化的大公司,看了數不清的現代派的藝術作品,下午參觀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活曆史農莊”。這裏保持著一百年前的樣子。我們坐了用老式拖拉機拉著的有幾排座位的大車逛了一圈,看了原來印地安人住的小窩棚,在橡樹林裏的坷坎起伏的小路上鑽了半天。有一家打鐵的作坊,一位鐵匠在打鐵。他這打鐵完全是表演,燒煙煤碎塊,拉著皮老虎似的老式風箱。有一家雜貨店,賣的都是舊貨。一個店主用老式的辦法介紹一些貨品的特點,口若懸河。他介紹的貨品中竟有一件是中國的笙。他介紹得很準確:“這是一件中國的樂器,叫做‘笙’。”這家雜貨店賣一百年前美國人戴的黑色的粗呢帽(是新製的),賣本地傳統製法的果子露飲料。

我們各處轉了一圈,回來看看那位鐵匠,他已經用熟鐵打出了一件藝術品,一條可以插蠟燭的小蛇,頭在下,尾在上,蛇身盤扭。

參觀了林肯年輕時居住過的鎮。這個鎮盡量保持當年模樣。土路,木屋。林肯舊居猶在,他曾經在那裏工作過的郵局也在。有一個老媽媽在光線很不充足的木屋裏用不同顏色的碎布拚綴一條百衲被。一個師傅在露地裏用棉線心蘸蠟燭,一排一排晾在木架上(這種蠟燭北京現在還有,叫做“洋蠟”)。林肯故居簷下有一位很肥白壯碩的少婦在編籃子。她穿著林肯時代的白色衣裙,赤著林肯時代的大白腳,一邊編籃子,一邊與過路人應答。老媽媽、蠟燭師傅、赤著白腳的壯碩婦人,當然都是演員。他們是領工資的。白天在這裏表演,下班駕車回家吃飯,喝可口可樂,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