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樣板戲”談往 樣板戲

字體:16+-

“樣板戲”這個說法是不通的。什麽是“樣板”?據說這是服裝廠成批生產據以畫線的紙板。文藝創作怎麽能像裁衣服似的統一標準、整齊劃一呢?一九六三年冬天,江青在上海看戲,帶回兩個滬劇劇本,一個《蘆**火種》,一個《革命自有後來人》,讓北京京劇團和中國京劇院改編成京劇。那時總說是搞“革命現代戲”。後來她有個說法,叫“種試驗田”。《蘆**火種》後改名為《沙家浜》,《革命自有後來人》定名為《紅燈記》。一九六五年五一節,《沙家浜》在上海演出,經江青審查批準,作為“樣板”。“樣板戲”的名稱大概就是這時叫開了的。我曾聽她說過:“今年的兩塊樣板是……”

“樣板戲”是“**”的先導,到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垮台結束。可以說與“**”相始終,舉其成數,時間約為十年。

“**”是中國政治史上一場噩夢。“樣板戲”也是中國文藝史上一場噩夢。“樣板戲”一去不複返矣。有人企圖恢複“樣板戲”,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樣板戲”的教訓還值得吸取,“樣板”現象值得反思。“樣板戲”的亡魂不時還在中國大地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