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銀匠
白果子樹,開白花,南麵來了小親家。
親家親家你請坐,
你家女兒不成個貨。
叫你家女兒開開門,
指著大門罵門神。
叫你家女兒掃掃地,
拿著笤帚舞把戲。
…………
侯銀匠店是個不大點的小銀匠店。從上到下,老板、工匠、夥計,就他一個人。他用一把燈草浸在油盞裏,用一個彎頭的吹管把銀子燒軟,然後用一個小錘子在一個鋼模子或一個小鐵砧上丁丁篤篤敲打一氣,就敲出各種銀首飾。麻花銀鐲、小孩子虎頭帽上釘的銀羅漢、係圍裙的銀鏈子、發藍簪子、點翠簪子……侯銀匠一天就這樣丁丁篤篤地敲,戴著一副老花鏡。
侯銀匠店特別處是附帶出租花轎。有人要租,三天前訂好,到時候就由轎夫抬走。等新娘拜了堂,再把空轎抬回來。這頂花轎平常就停在屏門前的廊簷上,一進侯銀匠家的門檻就看得見。銀匠店出租花轎,不知是一個什麽道理。
侯銀匠中年喪妻,身邊隻有一個女兒。他這個女兒很能幹。在別的同年的女孩子還隻知道梳妝打扮、抓子兒、踢毽子的時候,她已經把家務全撐了起來。開門掃地、撣土抹桌、燒茶煮飯、漿洗縫補,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她小名叫菊子,上學之後學名叫侯菊。街坊四鄰都很羨慕侯銀匠有這麽個好女兒。有的女孩子躲懶貪玩,媽媽就會罵一句:“你看人家侯菊!”
一家有女百家求,頭幾年就不斷有媒人來給侯菊提親。侯銀匠總是說:“孩子還小,孩子還小!”千挑選萬挑選,侯銀匠看定了一家。這家姓陸,是開糧行的。弟兄三個,老大老二都已經娶了親,說的是老三。侯銀匠問菊子的意見,菊子說:“爹作主!”侯銀匠拿出一張小照片讓菊子看,菊子噗嗤一聲笑了。“笑什麽?”——“這個人我認得!他是我們學校的老師,教過我英文。”從菊子的神態上,銀匠知道女兒對這個女婿是中意的。
侯菊十六那年下了小定。陸家不斷派媒人來催侯銀匠早點把事辦了。三天一催,五天一催。陸家老三倒不著急,著急的是老人。陸家的大兒媳婦、二兒媳婦進門後都沒有生養,陸老頭子想三媳婦早進陸家門,他好早一點抱孫子。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點不耐煩,說:“總得給人家一點時間準備準備。”
侯銀匠拿出一堆銀首飾叫菊子自己挑。菊子連正眼都不看,說:“我都不要!你那些銀首飾都過了時。現在隻有鄉下人才戴銀鐲子。發藍簪子、點翠簪子,我往哪兒戴,我又不梳纂!你那些銀五事現在人都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侯銀匠明白了,女兒是想要金的。他搜羅了一點金子給女兒打了一對秋葉形的耳墜、一條金鏈子、一個五錢重的戒指。侯菊說:“不是我稀罕金東西。大嫂子、二嫂子家裏都是有錢的,金首飾戴不完。我嫁過去,有個人來客往的,戴兩件金的,也顯得不過於寒磣。”侯銀匠知道這也是給當爹的做臉,於是加工細做,心裏有點甜,又有點苦。
爹問菊子還要什麽,菊子指指廊簷下的花轎,說:“我要這頂花轎。”
“要這頂花轎?這是頂舊花轎,你要它幹什麽?”
“我看了看,骨架都還是好的。這是紫檀木的。我會把它變成一頂新的!”
侯菊動手改裝花轎,買了大紅緞子、各色絲線,飛針走線,一天忙到晚。轎頂繡了丹鳳朝陽,轎頂下一周圈鵝黃絲線流蘇走水。“走水”這詞兒想得真是美妙,轎子一抬起來,流蘇隨轎夫腳步輕輕地擺動起伏,真像是水在走。四邊的幃子上繡的是八仙慶壽。最出色的是轎簾前的一對飄帶,是“納錦”的。“納”的是兩條金龍,金龍的眼珠是用桂元核剪破了釘上去的(得好些桂元才能挑得出四隻眼睛),看起來烏黑閃亮。她又請爹打了兩串小銀鈴,作為飄帶的墜腳。轎子一動,銀鈴碎響。轎子完工,很多人都來看,連聲稱讚:菊子姑娘的手真巧,也想得好!
轉過年來,春暖花開,侯菊就坐了這頂手製的花轎出門。臨上轎時,菊子說了聲:“爹!您多保重!”鞭炮一響,老銀匠的眼淚就下來了。
花轎沒有再抬回來,侯菊把轎子留下了。這頂簇嶄新的花轎就停在陸家的廊簷上。
侯菊有侯菊的打算。
大嫂、二嫂家裏都有錢。大嫂子娘家有田有地,她的嫁妝是全堂紅木,壓箱底一張田契,這是她的陪嫁。二嫂子娘家是開糖坊的。侯菊有什麽呢?她有這頂花轎。她把花轎出租。全城還有別家出租花轎,但都不如侯菊的花轎鮮亮,接親的人家都願意租侯菊的花轎。這樣她每月都有進項。她把錢放在迎桌抽屜裏。這是她的私房錢,她想怎麽花就怎麽花。她對新婚的丈夫說:“以後你要買書,訂雜誌,要用錢,就從這抽屜裏拿。”
陸家一天三頓飯都歸侯菊管起米。大嫂子、二嫂子好吃懶做,飯擺上桌,拿碗盛了就吃,連洗菜剝蔥、刷鍋、刷碗都不管。陸家人多,眾口難調。老大愛吃硬飯,老二愛吃軟飯,公公婆婆愛吃爛飯。各人吃菜愛鹹愛淡也都不同。侯菊竟能在一口鍋裏煮出三樣飯,一個盤子裏炒出不同味道的菜。
公公婆婆都喜歡三兒媳婦。婆婆把米櫃的鑰匙交給了她,公公連糧行賬簿都交給了她,她實際上成了陸家的當家媳婦。她才十七歲。
侯銀匠有時以為女兒還在身邊。他的燈碗裏油快幹了,就大聲喊:“菊子!給我拿點油來!”及至無人應聲,才一個人笑了:“老了!糊塗了!”
女兒有時提了兩瓶酒回來看看他,椅子還沒有坐熱就匆匆忙忙走了。侯銀匠想讓女兒回來住幾天,他知道這辦不到,陸家一天也離不開她。
侯銀匠常常覺得對不起女兒,讓她過早地懂事,過早地當家。她好比一樹桃子,還沒有開足了花,就結了果子。
女兒走了,侯銀匠覺得他這個小銀匠店大了許多,空了許多。他覺得有些孤獨,有些淒涼。
侯銀匠不會打牌,也不會下棋。他能喝一點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兩塊從連萬順買來的茶幹,二兩酒,就夠他消磨一晚上。侯銀匠忽然想起兩句唐詩,那是他鏨在“一封書”樣式的銀簪子上的(他記得的唐詩本不多)。想起這兩句詩,有點文不對題: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