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傳家耕讀古村莊

字體:16+-

參觀蒼坡村。楠溪多古村,蒼坡是其一。這是一個“宋村”,原名蒼墩,紹熙間為避光宗趙惇之諱而改。現在的木結構的寨門建於建炎二年,有誌可查。國師李時日題寨門的對聯“四壁青山藏虎豹,雙池碧水貯蛟龍”至今猶在。蒼坡建村,是有一個總體設計的,其構思是:文房四寶。村中有長方形的水池,是硯。池邊有長石條,是墨(石條想是為了便於村民憩歇)。石條外有一條橫貫全村的筆直的磚街,是筆,——一個村裏有這樣一條筆直筆直的街,我還從未見過。可以說,這是我所見過的最直的街。整個村子是方的,是為紙。這樣的設計,關涉到“風水”,無非是希望村裏多出達官文人。紅衛兵小將如果知道,一定會大罵一聲:“封建!”但是整個村卻因此而變得整齊爽朗,使人眼目明快。這個村沒有遭到紅衛兵的破壞,也許就因為風水好。

我見過一些古村民居,比如皖南的黟縣。這裏的民居設計和黟縣大不相同。黟縣古民居多是連院、高牆、小天井、小房間、小窗。窗槅雕刻精細,塗朱漆,勾金邊,但采光很不好,臥房裏黑洞洞的。所有建築顯得很拘謹,很局促。蒼坡村的民居多木石結構,木構暴露,多為本色,薄牆充填,屋頂出簷大,顯得很自由,很開闊,很豁達。這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文化心理。黟縣民居反映了商業社會文化。我在黟縣一家的堂屋裏看到一副木製朱地金字對聯,上聯是“為官好做商好能守業便好”(下聯已忘),黟縣民居格局,正與此種守成思想一致。蒼坡民居則表現出一種耕讀社會的文化。楠溪江畔一些村落宗譜族規都有類似詞句:“讀可榮身,耕可致富。勿遊手好閑,自棄取辱。少壯**廢,老悔莫及。”永嘉文風極盛,誌稱“王右軍導以文教,謝康樂繼之,乃知向方”。因為長時期的熏陶,永嘉人的文化素質是比較高的。“人生其地者皆慧中而秀外,溫文而爾雅”。這種秀外慧中,溫文爾雅的風度,到今天,我們還能在楠溪江人身上感受得到。想要了解中國耕讀社會文化形態,楠溪江古村,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標本。

楠溪江村外多有路亭。路亭是村民歇腳、納涼、閑談、聽劇曲道情的地方,形製各異,而皆幽雅舒暢。路亭是楠溪江沿岸風光的很有特點的點綴。

楠溪江村頭常有一兩棵木芙蓉。永嘉土壤氣候於木芙蓉也許特別適宜。我在上塘街邊看到一棵芙蓉,主幹有大碗口粗,有二屋樓高,滿樹繁花,淺白殷紅,襯著巴掌大的綠葉,十分熱鬧。芙蓉是灌木,永嘉的芙蓉卻長成了大樹,真是豈有此理!聽永嘉人說,永嘉過去種芙蓉,是為了取其樹皮打草鞋,現在穿草鞋的少了,芙蓉也種得少了。應該多種。我向永嘉縣領導建議,可考慮以芙蓉為永嘉縣花。聽說溫州已定芙蓉為市花,不禁憮然。後到溫州,聞溫州市花是茶花,不是芙蓉,那麽芙蓉定為永嘉縣花還是有希望的。但願我的希望能成為現實。

讚蒼坡村:

村古民樸,

天然不俗。

秀外慧中,

漁樵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