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楊家將

字體:16+-

北宋建國以後,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到宋太宗(趙匡義)太平興國四年(979)滅掉北漢,最後才完成統一全國的事業。但是,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貴族的幽、雲諸州,這時仍然沒有收複。

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一直是北宋北邊最大的威脅。遼統治者經常派遣軍隊大規模南侵,燒殺搶掠,使中原一帶的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中原地區的人民,再接再厲,英勇不屈,長期和入侵的遼軍展開激烈的鬥爭。楊家將的故事,就是在這樣一個曆史背景下產生的。

楊家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楊業(又名楊繼業),他作戰英勇,當時人們給他一個很好的別號,叫作“楊無敵”。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下令分東、西、中三路出兵攻遼。潘美為西路主將,楊業為副將。在北伐中,楊業屢立戰功。出兵僅僅兩個月,就收複了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馬邑)、朔(今山西朔州)四州。可是,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在岐溝(今河北涿州西北)吃了敗仗。宋太宗下令新收複的四州官民撤退,由潘美、楊業掩護。

遼統治者看見宋軍後退,迅速集中了十萬精兵,乘勢攻進寰州。楊業對潘美說:“現在敵人的實力很強,應當暫避鋒銳,不能冒險進攻,最好還是按照朝廷的命令,迅速掩護老百姓撤退,以免遭受巨大損失。”可是潘美堅持要楊業出兵雁門,收複寰州。楊業無奈,隻得率領本部人馬去和遼軍交戰。臨行前,他和潘美約好,預先把一千名弓弩手埋伏在陳家穀口(今山西朔州南)兩側,等他把遼軍引到穀口時,前後夾擊,予遼軍以殲滅性打擊。

楊業率領少數軍隊和遼軍從拂曉戰至黃昏,果然把遼兵引到了穀口。但是,這時潘美早已離開了陳家穀。楊業身陷重圍,仍然奮不顧身,繼續與遼軍戰鬥。最後由於雙方兵力過於懸殊,宋軍傷亡很重,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和七十三歲的老將王貴都壯烈犧牲,楊業本人身帶數十處重傷,不能行動,被遼軍俘虜。被俘後,他不吃不喝,不屈而死。

根據史書記載,楊業有七個兒子,除楊延玉外,在曆史上有事跡可考的是楊延昭,就是戲曲小說中的楊六郎。楊延昭在今河北一帶抗遼守邊二十多年。因為他智勇雙全,常常打勝仗,遼軍都很怕他。

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也是宋朝一位名將。他曾先後防守過陝西、河北等處,使西夏和契丹不敢大舉進攻。

有關楊家將的曆史記載雖然不多,但在戲曲傳說中,人們卻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願望,豐富了楊家將的故事。《潘楊訟》《清官冊》等戲劇,就是這樣編演出來的。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