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梁山好漢

字體:16+-

《水滸傳》是一部著名的長篇古典小說,它著重描寫了北宋末年農民反抗地主官僚的英勇鬥爭,塑造了一百零八條梁山好漢的形象。書中提到的英雄人物的名字,雖然不完全見於正史,但是書中敘述的這一鬥爭,在曆史上卻是有根據的。

北宋徽宗時(1101—1126),蔡京、王黼(fǔ)、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六人專擅朝政,結黨營私,賣官鬻(yù)爵,荼毒百姓,當時被人們稱為“六賊”。宋徽宗在蔡京等大官僚的慫恿下,大動土木,還在江南搜尋名花異石,用船運到京師(運送花石的船隊叫作“花石綱”)。在各地官府的大規模搜刮下,中等以下的人家,很多都因此破產。人民沒法生活,不斷起來反抗。

徽宗政和(1111—1117)年間,宋江等三十六人以梁山泊(在今山東梁山縣境內)為根據地,領導農民起義,反抗統治階級的暴政。宣和元年(1119),北宋政府采取欺騙辦法,下詔“招撫”起義軍,沒有達到目的。宋江等三十六人領導著起義隊伍,同幾萬官軍搏鬥,屢次把官軍打得大敗。宣和二年(1120)冬,起義軍的聲勢愈益壯大,他們轉戰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嚴重地打擊了各地的官僚、地主。當宋江等領導的起義軍在北方活動時,方臘領導的起義軍在今浙江也展開了鬥爭。宋朝的官僚侯蒙向宋徽宗獻計,要朝廷“招撫”宋江,讓宋江去進攻方臘,陰謀使起義軍彼此殘殺。宋徽宗認為這是個好辦法,任命侯蒙為東平知府,去辦理這件事情。可是侯蒙沒等到任就死去,所以這次招撫詭計又沒有實現。宣和三年(1121),宋江進攻淮陽軍(今江蘇邳州市東),進入楚(今江蘇淮安)、海(今江蘇連雲港市)二州交界的地方。據史書說,宋江“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yīng,觸犯)其鋒”。宋朝統治者慌忙命令海州知府張叔夜來對付起義軍。

張叔夜先以敢死隊一千人,埋伏在海州城附近,又以一部分壯卒隱伏在大海邊,接著派出輕兵一支向宋江等誘戰。等到宋江領軍前來時,伏兵趁機而起,四麵合圍。在戰鬥中,宋江的副將被俘。起義軍死傷很重,宋江失敗,時間約在宣和三年(1121)夏秋之交。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