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
女真本是黑水靺鞨(mò hé,古族名)的後人。“女真”這個名稱是10世紀初才出現的。當時,女真受遼的壓迫和剝削,遼國統治者為了削弱女真族,把其中一小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的人遷徙到遼陽以南,編入遼的戶籍,稱作“熟女真”;其餘大部分女真人則仍留居在粟末江(今鬆花江)之北及寧江州(今吉林扶餘市)之東,不入遼戶籍,稱作“生女真”。生女真散居在河流沿岸或山穀之中,過著遊牧狩獵的生活,尚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的階段。
大約11世紀初,生女真中的完顏部已定居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學會種植五穀,並且還能刳(kū,挖空)木為器,製造舟車,修建房屋。以後,生女真便以按出虎水的完顏部為核心,迅速發展起來。
11世紀中期,完顏部酋長烏古乃兼並了周圍許多部落,形成了女真人的部落聯盟。這時,女真社會已有貧富不同和自由民與奴隸的區別,氏族製度正在崩潰瓦解。11世紀末,烏古乃的兒子盈歌和孫子阿骨打進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女真族內部統一以後,女真的社會經濟更加有了發展,財富增加,兵源充裕,力量一天天壯大。1114年,女真族在他們雄才大略的領袖阿骨打的率領下,起兵抗遼。軍隊所向,勢如破竹,遼軍節節潰退。第二年,阿骨打便正式建立女真政權,號為“金”(因按出虎水而得名,“按出虎”是女真話“金”的意思)。此後,金與漢族封建文化的接觸日益頻繁,它的社會性質也迅速地向封建社會轉化。北宋朝廷看見金的勢力日益增強,幾次派遣使者和金聯係,相約夾攻遼。約定滅遼後,原被契丹侵占的幽雲十六州由北宋收複,北宋則將原來每年送給遼的“歲幣”轉送給金。1125年,遼在宋、金的聯合進攻下滅亡。但滅遼以後,金卻不肯歸還幽雲十六州,並且借故向宋挑釁,興師南侵。
在金兵深入進擾的情況下,宋政府內部分成了抗戰、主和兩派。抗戰派以李綱、宗澤、種(chóng)師道等為代表,主和派以李邦彥、張邦昌等為代表。廣大的人民和士兵,堅決支持和擁護李綱等抗戰派,誓死抵抗金的進犯。但是,北宋的最高統治者——徽宗、欽宗兩位皇帝,卻一味隻知苟且偷安,害怕人民的力量,甘心情願向金妥協。
1126年春,金兵進逼北宋首都開封,李綱等率領開封軍民堅決抵抗。各地人民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四處襲擊金兵,金兵北退。不久,李綱被主和派排擠出開封,種師道的實際兵權被解除。這年秋天,金兵再度南侵,主和派壓製人民的抗戰活動,隻顧向金求和。
1127年1月(欽宗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金兵侵占開封。因為各地義軍紛紛起兵抗金,金兵在開封不敢久留,最後被迫退走。臨走時,將徽宗、欽宗及趙氏宗室、後妃、公主等一並俘虜北去,北宋政權滅亡。同年6月,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今河南商丘)即位,他就是宋高宗。從此宋政權開始南遷,曆史上稱為南宋(1127—1279)。
1153年,金遷都燕京(今北京)。遷都以後,女真貴族迅速學會了曆朝漢人的統治經驗,大體仿照宋朝製度建立了一套剝削管理機構,同時還大量吸收漢族和契丹族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加入金的統治集團。
女真貴族對他們統治下的各族人民,特別是對漢族人民,實行野蠻的民族壓迫政策,並且不斷大舉興兵南犯,因此激起了各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南宋統治區域的漢族人民,在抗戰派的嶽飛、韓世忠等人的領導下,也展開了堅決的抗金鬥爭,給了金統治者沉重打擊。
蒙古族強大以後,金在蒙古族的鐵騎的進攻下開始衰落。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的聯合進攻下滅亡。
(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