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東林黨

字體:16+-

明朝後期,宦官把持朝政,對人民進行瘋狂的掠奪,同時也嚴重地損害了地主階級地方勢力的利益。江南地主中有很多人兼營商業和手工業,或者和工商業有聯係。神宗萬曆年間,礦監、稅監的貪婪劫掠,嚴重地侵犯了他們的特權,這就使江南地主集團與宦官集團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江南地主階級以及代表他們的官僚士大夫為了維護自身的特權,結合起來,反對宦官集團的專橫跋扈。明末“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就是這種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反映。

萬曆二十二年(1594),吏部郎中(官名)顧憲成被革職以後,回到自己的家鄉無錫(今江蘇無錫),在東林書院講學。遠近許多地方被排擠因而閑住在家的官吏都來聽講,學舍幾乎容納不下。他們聚在一起,一方麵聽講論學,另一方麵議論朝政,批評當政的人物。在朝廷裏的一些比較正派的官員,也和他們互通聲氣。東林書院成了當時輿論的中心。這些人便被稱為“東林黨”。

東林黨反對宦官獨攬朝政,顛倒是非,迫害善良;反對礦監、稅監的瘋狂掠奪;反對苛重的賦稅和徭役。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團當然不會滿意他們,就對他們進行各種打擊迫害。

天啟元年(1621),朱由校(明熹宗)做了皇帝以後,明朝政治腐敗、黑暗達到極點。宦官魏忠賢與熹宗的乳母客氏狼狽為奸,無惡不作。他掌握了政府官吏的任免權,從中央到地方,都安插了他的爪牙。朝中一些大臣都投靠在他門下,有的甚而認他為義父、幹爺。閹黨大官僚崔呈秀等號稱“五虎”,此外還有所謂“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他們相互庇護,結為死黨。

閹黨為了排除異己,進一步加強了錦衣衛、東廠等特務組織。魏忠賢自己掌管東廠,他的幹兒子田爾耕等掌管錦衣衛。他們把東林黨人的名字編成《東林點將錄》《同誌錄》等黑名單,根據這個名單,有計劃地對東林黨人進行迫害和屠殺。

天啟四年(1624),東林黨的著名首領左副都禦史楊漣向皇帝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不久,楊漣、左光鬥、周順昌、黃尊素等東林黨領袖先後被捕下獄,受酷刑死去。其他東林黨人,有的被殺害,有的被放逐,有的被監禁。許多非東林黨人,但反對閹黨的人士,也都遭到排斥、免職和殺戮。魏忠賢又下令毀掉全國一切書院,企圖以剿滅東林黨的名義來摧殘所有反對閹黨的人士。

魏忠賢等閹黨迫害東林黨後,氣焰更高,不僅專製朝政,而且誣殺守邊大將,冒圖軍功。魏忠賢的幹兒義孫、遠近親戚,都做了大官。他自稱為“上公”,閹黨官僚稱他為“九千歲”,有的竟稱他為“九千九百歲”,向他獻媚,爭先恐後給他建立生祠,供他的像。建立一個生祠,要用掉老百姓幾萬兩、幾十萬兩白銀。地方官每年春秋要到魏忠賢生祠祭祀,凡是不建祠或入祠不拜的都要被殺。

魏忠賢的專權暴虐,使人民遭受到嚴重的禍害,民憤越來越大。熹宗死後,朱由檢做了皇帝(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和閹黨的重要人物。但閹黨的殘餘勢力仍舊存在,與東林黨的鬥爭也仍舊沒有停止。

(徐健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