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
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上海人,是我國明朝末年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著有《農政全書》六十卷。
《農政全書》是一部有關農業科學的巨著。全書分“農本”“田製”“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和“荒政”十二章,總共五十多萬字。這部書的價值可以從下列幾方麵來說明。
1.它匯集了曆代有關農業的各類著作,起到了總結我國古代農業科學遺產的作用。書中引用各種農業著述約一百三十種,引用時,有的有刪節,有的有補充,有的則為批判性的選輯。
2.它記錄了古代和當代農民們寶貴的生產經驗。徐光啟常常深入農村,訪問老農,有好的經驗便記下來,編入他的書中。例如,在“木棉篇”中,他根據農民的生產經驗,詳細記述了棉花的種植方法和紡織方法;在“除蝗疏”中,他根據老農提供的材料,記錄了蝗蟲生長的過程。
3.它介紹了製造各種農具和修建水利工程的方法。書中詳細地記述了各種農具的製法,並且附有精細的插圖。在談水利的這一章裏,不僅介紹了我國西北水利、東南水利的情況,而且還介紹了外國的水利建設方法。
4.它記敘了著者本人對農業研究的心得和試驗的成果。例如,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等章裏,就記錄有著者自己種植烏桕(jiù)樹和桑麻的經驗。
5.它介紹並提倡了有關國計民生的農作物。例如,茶葉在當時國際市場上異常暢銷,“茶葉篇”中就詳加介紹了茶葉的采摘、收藏、製造、飲用等方法。又如,甘薯(紅薯)剛從外國傳來不久,書中指出它有十幾個優點,畝產量大,色白味甜,營養豐富,種植容易,可以釀酒,切片曬幹可作為糧食和餅餌等,因此大力提倡種植。
《農政全書》總結了祖國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技術上的豐富經驗,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農業科學資料,同時還反映了我國十六七世紀農業生產所達到的水平。它是我國現存研究古代農業生產發展史的一部重要參考書籍。
(徐健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