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江陰人民抗清鬥爭

字體:16+-

1645年,清軍從北方大舉南下時,下了一道嚴厲的剃發令,限令在清軍所到之處,人民必須在十天內剃去頭發,並且規定:“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不許有絲毫考慮的餘地。

把全部頭發盤束在頭頂上,這是以前漢族人的裝束;剃去周圍的頭發,把中間留下的頭發編成辮子,垂在背後,這是當時滿族人的習慣。這道命令遭到了當時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1645年江陰人民的抗清鬥爭,就是由此而引起的。

當時,史可法已經在揚州殉難,南明弘光朝的都城南京已經失守。7月中旬,清朝派來的知縣方亨到江陰上任。他一到任就貼出布告,要嚴格地執行剃發令。江陰人民非常憤慨,他們撕掉布告,於7月22日開始起義。起義的人員擁戴典史(官名,比知縣低,掌管全縣治安的事)陳明遇為領袖,修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決心抗清到底。

江陰起義後,清政府立即派兵前來鎮壓。全縣人民奮勇抵抗,在城郊多次打敗清軍。全城軍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堅強團結,死守不二。為了更好地打擊敵人,陳明遇派人把前任典史閻應元從城外請進城來,一同協力防守。

閻應元是個武秀才出身的猛將,他進城時,江陰已經完全處在清軍的包圍之中,但是他絲毫也不畏懼。他和陳明遇通力合作,徹底清查全城戶口和庫存物資,清除內奸、組織民兵,做好了長期抵抗的準備。

8月底,清軍大隊人馬開到江陰城外,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閻應元和陳明遇指揮士兵英勇奮戰,打退了攻城的清軍,並且打死了清軍的主將。9月裏,他們又主動出擊,消滅了許多敵人。

清軍久攻江陰不下,就采取誘降辦法。投降清軍的將軍劉良佐老著臉皮,在城外要求和閻應元答話,想勸說他投降。閻應元聲色俱厲地斥責劉良佐,說:“有降將軍,無降典史!”粉碎了敵人的勸降計劃。在農曆中秋節這天晚上,閻應元為了讓士兵們歡度佳節,特地舉行了祝捷晚會,跟戰士們一起在城樓上飲酒唱歌,表示寧死不屈的決心。

清軍看到城內堅守不屈,沒有投降的意思,又調來了大批精銳的攻城部隊。10月10日,清軍趁下著大雨,用大炮轟破城牆的東北角,打進城來。在激烈的巷戰中,陳明遇壯烈地犧牲了。閻應元殺傷了許多敵人後,投水自殺,沒有成功;後來被敵人俘虜,關在一個廟裏,第二天也壯烈犧牲了。全江陰的人民,除一小部分突圍以外,其餘都在巷戰中英勇犧牲或在城破後慘遭殺害。

(朱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