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誌異》《紅樓夢》

字體:16+-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時人羅貫中,《水滸傳》的作者是大約與羅貫中同時的施耐庵,《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人吳承恩,《聊齋誌異》的作者是清朝人蒲鬆齡(1640—1715),《紅樓夢》的作者是清朝人曹雪芹(約1715—約1763)。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東漢以後魏、蜀、吳三國興亡的一段曆史。它以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作為故事的開端,以晉朝滅掉吳國結束三國分立局麵作為故事的終結,深刻而生動地描繪了三國時代尖銳複雜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書中通過對魏、蜀、吳三國之間種種矛盾的刻畫,揭露了統治階級貪得無厭和殘暴虛偽的本質。作者用他的筆精心地塑造了曹操、孔明(諸葛亮)、張飛等許多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在作者筆下,曹操是封建社會裏統治階級中陰險奸黠者的代表,孔明是聰明、智慧的化身,張飛是疾惡如仇、愛憎分明、性情莽撞的英雄。作者把書中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使讀者看了以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水滸傳》寫的是宋朝時候農民起義的故事。它描寫了林衝、魯智深、武鬆、李逵、宋江等人如何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下被逼上梁山的情況。它歌頌了農民階級跟地主階級進行堅決鬥爭的大無畏精神。書中不僅對於朝廷裏的暴君奸臣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並且對於直接壓在人民頭上的地主惡霸也予以無情的唾罵。這部書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被壓迫人民反抗黑暗統治的熱情。“三打祝家莊”就是書裏描寫梁山泊的農民英雄和地主惡霸展開武裝鬥爭的一個著名片斷。

《西遊記》寫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曆盡千辛萬苦,到西天去取經,最後終於戰勝了險惡的自然環境和一切妖魔鬼怪,勝利地把經取回。書中的孫悟空是人民智慧與力量的化身,他大鬧天宮、大鬧地獄,把神鬼世界的權力和秩序打得粉碎,充分地反映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權力的情緒。

《聊齋誌異》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它通過許多花妖狐魅的故事,從多方麵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生活。它暴露了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的貪殘暴虐,辛辣地批判了科舉製度的腐朽,揭露了社會騙子手的欺詐行為,也歌頌了反抗舊禮教的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

《紅樓夢》寫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悲劇。賈寶玉是一個鄙視功名富貴、具有反抗舊禮教精神的貴族公子。林黛玉是一個敢於向傳統勢力挑戰、熱烈追求真實愛情的女孩子。薛寶釵則是一個封建主義的忠誠信奉者。賈寶玉和林黛玉彼此相愛,然而封建惡勢力卻不讓他們結合。最後,林黛玉在久病中憂鬱地死去。薛寶釵雖然獲得了和賈寶玉結為夫婦的勝利,可是卻沒有贏得賈寶玉真正的愛情,反而成為封建社會另一種類型的犧牲品。《紅樓夢》所描寫的愛情是一種以反對封建主義(不僅是反對封建包辦婚姻)為其思想內容的愛情,它通過賈寶玉、林黛玉戀愛的種種波折和貴族賈家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深刻地揭露和譴責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各種黑暗和罪惡。它是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朱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