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編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開始的,在這以前,中國社會是一個封建社會;在這以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一步一步地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0年這一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在這次戰爭以後,資本—帝國主義又接連不斷地發動了很多次侵略中國的戰爭,像1957年的英法聯軍戰爭,1884年的中法戰爭,1894年的中日戰爭,1900年的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聯軍對中國的戰爭,等等。這些侵略者在用戰爭打敗中國之後,強迫中國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侵占了中國許多領土,取得了很多經濟、政治和軍事的特權,任意在中國駐紮軍隊,開辦工廠、銀行,控製中國的海關、對外貿易、通商口岸,隨便傳教、辦報紙、辦學校以及進行其他文化侵略,等等。為了壓製中國人民的反抗,侵略者還和中國反動的封建統治者勾結起來,使中國的封建地主階級變為他們統治中國的支柱。就這樣,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國家,逐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一部中國近代史,也就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血腥曆史。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小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占主要地位。那時,農民不但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而且生產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業品,商品經濟是不發達的。鴉片戰爭以後,封建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的衝擊下,受到了破壞,農民和手工業者大批地破產,商品經濟有了發展;在封建經濟受到破壞的同時,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經濟關係,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初步發展,中國社會裏除了原先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外,又出現了兩個新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中國社會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封建社會,而是半封建社會了。可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一個殖民地,而不是要把中國變成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它們和封建勢力勾結在一起,極力壓迫和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這時在中國社會裏,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封建剝削仍然保存著,封建生產關係仍舊占著顯著的優勢。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始終得不到發展和進步,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一天天更加貧困。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政治上沒有絲毫的權利。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就是這樣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變成了中國封建勢力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並且一天天走上了殖民地化的道路。
從外國侵略者向中國發動武裝進攻的時候起,英勇不屈的中國人民也就同時開始了反抗外國侵略者及封建勢力的鬥爭。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以及辛亥革命,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反抗外國侵略的光輝鬥爭,表現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爭精神。所以,中國近代史,又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統治的光輝曆史。
(汝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