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虎門銷煙
林則徐(1785—1850)是鴉片戰爭時期反抗外國侵略的民族英雄,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是福建侯官(今閩侯)人,為官清廉,辦事公正認真,深得老百姓的愛戴。
1837年至1838年他擔任湖廣總督時(總督是清朝的地方政府最高長官。湖廣總督管轄湖北、湖南兩省),正是英國侵略者肆無忌憚地在中國販賣鴉片的時候,鴉片貿易不但遍及沿海各省,就是在湖北、湖南這樣的內地省份也非常猖獗。煙毒泛濫的禍害使人觸目驚心。當時廣大人民強烈地要求嚴禁鴉片,清朝政府中的一部分愛國官員,也紛紛提出禁煙的主張,林則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他在他所管轄的湖北、湖南兩省雷厲風行地實行禁煙,大大地打擊了吸毒者和販毒者,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擁護。
但是,禁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一場尖銳複雜的反侵略鬥爭。它不僅受到英國侵略者的抗拒和破壞,而且還受到許多當權的大官僚的反對和阻撓。林則徐和許多主張禁煙的官員一起,與反對禁煙的反動官僚集團進行了鬥爭。他大聲疾呼:“如果不把鴉片嚴加禁絕,將來國家不但無人可以當兵,而且也將無錢維持財政開支。”林則徐是從維護封建統治利益出發而說這些話的;但禁煙的正義主張,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符合民族的利益,因而深得人心。清朝皇帝也不能不考慮,如果不禁鴉片,那麽皇帝的寶座也將被鴉片衝垮,最後,不得不接受林則徐的主張,並且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林則徐深知在滿朝貪汙腐敗的一片黑暗之中,禁煙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勇敢地承擔了這一重大而艱巨的使命。他向自己的師友們表示:“禍福死生,早已置之度外”,定要盡一切努力,為國家除掉鴉片這一毒患。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以禁煙為中心的反侵略鬥爭,從此進入了更加尖銳的新階段。
廣州是外國侵略者進行販毒活動的中心,人民群眾反對鴉片的鬥爭也最強烈。1838年底,廣州當局曾經處決了一個中國的鴉片販子,當時英美煙販竟糾眾阻攔,從事破壞,激起了群眾的憤怒,有一萬多人舉行了示威,並且用石塊把這些氣焰囂張的侵略分子趕走了。人民群眾高昂的反抗精神,對林則徐是巨大的鼓舞。他到了廣州後,莊嚴地向外國侵略者宣布了自己堅定不移的禁煙決心。他說:“鴉片一天不禁絕,我就一天不回去,一定要全始全終,決不半途而廢。”
在禁煙鬥爭中,林則徐做了很仔細的調查和準備工作。到廣州以前,他對廣東鴉片走私的地點及鴉片販子的姓名,都已大致調查清楚。到廣州後,他一麵加緊整頓防務,一麵嚴辦煙犯。他向外國煙販宣布,必須在三天內把鴉片全部交出,並且要寫下永遠不再販煙的書麵保證,否則,查出來了,不但鴉片全部沒收,販毒者也要依法處死。這種嚴正不苟的態度,使外國侵略者十分害怕,但這些老奸巨猾的家夥仍然想盡種種辦法,企圖狡賴頑抗。英國商務監督查理·義律還特別趕到廣州,親自策劃破壞。林則徐看穿了他們的陰謀,采取了斷然措施。他一方麵立即把企圖潛逃的英國最大的鴉片販子顛地截回,另一方麵又派兵把外國毒販的大本營——商館封鎖,把商館與海上的交通也截斷,還派水師在海麵巡邏,嚴密監視外國船隻的行動。同時,他又嚴峻地宣布外國侵略者違抗了禁煙命令,再一次通知他們把鴉片全部交出,否則就立即依法懲辦。
在林則徐的堅決鬥爭下,外國侵略者的反抗和破壞被粉碎了!他們被迫交出了兩萬餘箱鴉片,一共重2376254斤。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把這些鴉片集中在虎門海灘銷毀,一連燒了二十多天,才把所有的鴉片全部燒毀。這就是震驚世界,使外國侵略者膽寒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壯舉,它不僅是禁煙鬥爭的一個大勝利,也是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的第一個大勝利。它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鬥誌,滅了敵人的侵略威風。猖狂一時的侵略者萬萬沒有想到會遭受這樣沉重的打擊,他們不得不暫時低下頭來。
但是,貪得無厭的英國強盜是絕不甘心失敗的。他們在進行了種種破壞和挑釁失敗後,就不顧一切地采取武裝侵略的手段了。
1840年6月,英國派出的艦隊到達廣州海麵,向中國軍隊發動了進攻,鴉片戰爭爆發了。
在洋槍洋炮麵前,林則徐承受著嚴峻的考驗。他並沒有被侵略者的武力嚇倒。在戰爭爆發前,他一直認真備戰,嚴密防守。這時,他又在各個要塞增添兵力,加強守衛,並且坐鎮虎門,親自指揮。他看到廣大人民反侵略的意誌十分堅定,相信“民心可用”,因此,他不但把沿海村莊的老百姓組織起來,加以訓練,而且公開宣布,在外國侵略者進犯時,“準許人人持刀痛殺”,這就大大地鼓舞了廣大人民奮起抗戰的革命熱情,也使他自己得到了最廣泛、最有力的支持。
正是這樣,進犯廣東的英國侵略軍在愛國軍民的銅牆鐵壁麵前,一點辦法也沒有,到處碰得頭破血流。特別是沿海漁民組成的突擊隊,常常趁月黑潮退,出其不意地乘著小船,用火箭、火罐、噴筒等火攻,使英國強盜吃盡了苦頭。他們隻好每天東漂西泊,不定行蹤,夜裏也不敢停下來,恐怕被火船突然襲擊。最後,他們看到在廣東占不到便宜,隻好放棄進攻廣東,而去侵犯福建、浙江。
可是,腐朽的清朝統治階級,不但不敢發動人民群眾,就對林則徐這樣的愛國者,也不加以信任和支持。當英國侵略軍沿海北上,一直打到天津海口後,他們被洋槍洋炮嚇破了膽,原來反對禁煙、主張妥協投降的那些反動大官僚又重新囂張起來,硬說英國侵略者的進攻,是林則徐禁煙闖下的大禍,說什麽隻有懲辦林則徐,才能避免戰禍,等等。這時,昏庸無能的道光皇帝也嚇壞了,他竟不分青紅皂白,把林則徐的官職革掉,而把主張投降妥協最賣力氣的直隸(今河北省)總督琦善,派去代替林則徐。鴉片戰爭終於因為清朝政府的腐敗和妥協而失敗了!
(汝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