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關天培 陳化成

字體:16+-

關天培和陳化成都是當兵出身的清軍名將,在鴉片戰爭中,他們都在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戰爭中壯烈犧牲,在中國近代反侵略鬥爭中,用自己的鮮血,寫下了悲壯的一頁。

關天培是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1834年(道光十四年),他調任廣東水師提督(統轄全省海軍的長官)。當時,外國侵略者在廣東的挑釁活動日漸頻繁,中國已經麵臨著日漸嚴重的武裝威脅。關天培知道自己的任務十分艱巨,臨行前,他先把妻子母親都送回故鄉,自己隻身赴任,決心應付任何事變。

到達廣州後,他便積極地整頓海防,加修工事,勤練士兵,從不鬆懈,廣東的防務大大加強了。在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侵略者屢次進行武裝挑釁,都遭到了有力的反擊,歸於失敗。

在抵抗外國侵略者的戰鬥中,關天培總是身先士卒,英勇奮戰。特別是在1839年11月3日的“穿鼻洋自衛反擊戰”中,英國軍艦集中火力向他的坐船轟擊,一時硝煙彌漫,水浪如柱,但關天培毫不畏懼,仍然挺立桅前,揮刀督戰。甚至敵人的炮彈打壞了船桅,他被桅木的破片所傷,還是奮不顧身地指揮部下發炮還擊。經過兩小時的激烈戰鬥,打得敵人紛紛落水,裝有大炮二十尊的英艦“海阿新”號,也受了重傷,最後隻好狼狽逃走。

鴉片戰爭開始時,林則徐、關天培等堅決抵抗,英國侵略軍在廣東的進攻並未得逞。但是後來浙江定海失陷,英艦北駛,清朝統治者害怕起來,走上了投降的道路。林則徐被革掉了職務,投降派的琦善反而得到了重用。自此以後,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琦善是徹徹底底的保守派,他以新任欽差大臣的身份到了廣州以後,一意主和。為了求和,他竟在軍事上實行撤防,把兵船裁減了三分之二,又把海口內的木排鐵鏈等防禦設備大部分拆除,至於招募來的漁民丁勇,他幹脆全部解散了。像虎門這樣的咽喉要地,則隻留下了幾百人駐守。在這種情況下,廣東的形勢已是危如累卵,而琦善卻還以為隻要答應割地賠款,就可以換來“太平統治”。

就在琦善做著“太平”夢的時候,英國的軍艦在1841年1月7日,突然進攻沙角、大角兩炮台。炮台守將陳連升等率領士兵英勇死戰,但琦善不發援兵,最後陳連升壯烈犧牲,炮台也落入了敵手。從此,虎門要塞洞開,英軍**。

1841年2月25日,英軍大舉進攻虎門。這時,虎門隻有少數兵力分守各個炮台,防守力量不足。關天培一麵堅守,一麵派人到廣州向琦善痛哭求援,很多官員也都全力懇求,但琦善仍然無動於衷,完全不理。關天培在求援落空的情況下,自知寡不敵眾,於是,抱著必死決心,率領僅有的微弱兵力,頑強奮戰。第二天,英軍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攻勢。他們集中了猛烈的炮火,瘋狂地向關天培坐鎮的靖遠炮台轟擊,戰鬥異常激烈。當天下午,琦善仍然不發援兵,關天培的部下大半都已經英勇犧牲了,他自己負傷十幾處,鮮血淋漓,連衣甲都已濕透,但他仍然激勵士兵,奮力苦戰,自己還親自發炮還擊。這時,英軍已經攻下另外兩座炮台,繞道由背麵攻上來,他毫不退縮,拔出戰刀與敵人白刃相接,浴血死戰。最後,敵人的一枚炮彈打來,這位六十二歲的老英雄,在抗擊外國侵略者的英勇鬥爭中壯烈犧牲了。

陳化成也是清軍中英勇善戰的愛國老將,他是福建同安人。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他已經年近七十,從福建調任江南提督,駐防在上海附近的吳淞。他治軍很嚴,但對士兵非常愛護。他的作戰經驗很豐富,每戰必奮勇當先,對敵人毫不容情,所以敵人都很害怕他,把他看作“陳老虎”。

1842年5月,英軍攻陷浙江省的海防重鎮乍浦,吳淞受到嚴重威脅。陳化成召集部下宣布抗敵決心,他說:“我自從參軍入伍,已近五十年,出生入死,難以數計。人人都有一死,為國而死,死亦何妨?隻要我們沒有怕死的心,那麽敵人就不能不被消滅。”他又說:“敵人依恃的不過是炮而已,但我們同樣可以用炮來製服他。西台發炮,東台響應,敵人顧此失彼,勝利必屬於我們。”將士們在他的激勵之下,一個個鬥誌昂揚,決心誓死痛擊膽敢來犯的侵略強盜。

1842年6月上旬,英國大批軍艦集結吳淞口,準備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這時,清朝另一個投降派兩江總督牛鑒非常害怕,竟親自去見陳化成,說英國軍隊銳不可當,不如準備財禮迎接犒賞,妥協了事。陳化成聽到這種無恥的投降論調,非常憤慨,他表示絕不放棄戰鬥。

6月16日,英國軍艦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陳化成親自駐守吳淞西炮台指揮戰鬥。戰鬥中,全體官兵英勇殺敵,擊毀了敵艦兩艘,狠狠地懲罰了侵略者。

就在這時,原來畏敵如虎的牛鑒知道打了勝仗,又耀武揚威地擺起全副儀仗出城觀戰,英軍發現目標,就用大炮猛轟,牛鑒一聽炮響,嚇得一溜煙兒地逃跑了。後來英軍打到南京,也正是他首先出麵接洽投降,接著由耆(qí)英和伊裏布接受了侵略者的全部條件,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

牛鑒的逃跑,嚴重地影響了軍心,駐守吳淞東炮台的指揮官也跟著逃跑了,陣地最終被敵人占領。陳化成失去了呼應,而敵人的炮火這時更加猛烈。但是,陳化成仍然堅守陣地,寸步不移。他手持紅旗,鎮靜如常地指揮守軍作戰,連續擊傷幾隻敵艦。英軍見久攻不下,改由側麵攻擊,這時陳化成已經身受重傷,仍忍痛親自發炮轟擊敵人。等到側攻的英軍登上炮台,陳化成雖然中彈倒地,仍然奮起拔刀肉搏。但是,由於受傷太重,無力再戰,終於光榮地犧牲了。臨死之前,他還用微弱的氣力低聲叫著:“不要怕!發炮!”

(汝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