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
在鹹豐六年到十年(1856—1860),英、法侵略者向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於這次戰爭發生的原因和性質都和第一次鴉片戰爭相同,所以叫作第二次鴉片戰爭。
通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外國侵略者雖然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門戶,取得了一定的侵略權利,但由於當時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破壞得比較緩慢,外國商品對中國輸入的增加速度,遠不能使外國侵略者滿意。清政府雖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打敗並且簽訂了屈辱的條約,但它為了維護“天朝”的體麵和減少人民的反抗,還不敢公開地站到侵略者方麵去,因而和外國侵略者仍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偉大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也使侵略者感到有喪失在華既得權益的可能。為了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侵略權益,使清政府百依百順地為自己的侵略政策服務,外國侵略者便決定再一次向清政府動用武力,通過一打一拉的方式,達到上述侵略目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由英國侵略者製造“亞羅”號事件直接引起的。1856年10月,廣州水師在廣州附近停泊的中國船“亞羅”號上逮捕海盜,這本是中國的內政,但是,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以該船曾在香港登記(事實上登記證已過期),應受英國保護為借口,硬說中國水師在搜船時侮辱了英國國旗,向兩廣總督葉名琛提出釋放全部水手、賠禮道歉並允許英國人進入廣州等無理要求,蓄意發動武裝挑釁,最後終於爆發了戰爭。
1857年7月,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率領一支海陸軍到香港。法國也以“西林教案”(1853年,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縣進行侵略活動。1856年,西林知縣迫於人民公憤,依法將馬賴處死)為借口,命葛羅為全權大臣率軍來華。美、俄兩國也派公使和英國聯係,表示支持英、法兩國,以便趁火打劫。
1857年12月,由於葉名琛不修戰備,英法聯軍攻陷了廣州,葉名琛被俘,但英法侵略聯軍立即遭到廣州人民和團練的反抗。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國使臣北上至大沽口外和清政府代表談判。英、法兩國在談判中故意製造問題,使談判破裂。5月英、法侵略者攻陷大沽炮台,直撲天津。清政府忙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去天津議和,與侵略者訂立了《天津條約》。1859年6月,英、法侵略者借**換條約批準書,又率軍艦到大沽口外,拒絕清政府指定的由北塘登陸的路線,炮轟大沽炮台。守軍奮起抵抗,擊沉英、法兵船十餘隻。侵略軍退回上海,經過一番休整之後,於1860年8月再度攻陷大沽、天津,直逼北京。鹹豐帝倉皇逃往熱河。侵略軍攻占圓明園,園內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被掠奪一空,隨後他們又縱火焚燒,使這座瑰麗的園林化為一堆瓦礫。侵略軍焚毀圓明園後,跟著進占北京,恭親王奕代表清政府和英、法議和,接受了侵略者的一切要求,於1860年10月簽訂了《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主要規定:①外國得派公使駐北京。②增辟牛莊(營口)、登州(煙台)、台南、淡水、潮州(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天津等口岸。③割九龍給英國。④賠英、法軍費各白銀八百萬兩。⑤準許外國人在內地自由傳教,等等。
美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始終是英、法侵略者的幫凶。當“亞羅”號事件發生後,美國公使巴駕對英國的侵略行為表示“完全熱忱地讚成”,而且保證要和英國“行動一致”,積極支持英國發動戰爭挑釁。英國海軍開始進攻廣州,美國海軍也馬上尾隨而來。美國三艘軍艦借口護僑,在駛向廣州途中竟發炮攻擊獵德炮台。巴駕自己承認,這種行動是“幫助英國”的。但是,當戰爭已經擴大之後,美國一方麵繼續對英、法表示堅決的支持和合作,另一方麵卻又向清朝政府唱起和平的調子,表示友誼,以一個和事佬的假麵目出現。實際上,美國已經看準了腐朽的清朝統治者不堪一擊,所以樂得借刀殺人,等著坐收漁利。1857年春,美國派列衛廉為駐華公使,他帶著美國政府關於聯合英、法行動,逼迫清政府修約的訓令,一方麵鼓勵英、法打,另一方麵又威逼清朝和,使出了最陰險毒辣的兩麵手法,最後終於在《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分沾”了“利益”。曾經是美國國務院曆史顧問的德涅特也不能不供認說:“美國代表在國際政治中從來沒有扮演過比這更無恥的角色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美國侵略者雖然想盡辦法,要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和平天使,但是它的雙手沾滿了殺人的鮮血,這是永遠也洗不掉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僅外國侵略者擴大了在中國的侵略權益;而且由於外國公使駐京,侵略者與清統治者開始直接接觸,使清政府越來越受外國勢力的控製,成為外國侵略者統治中國的馴服工具,從而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馬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