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戊戌六君子

字體:16+-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屠殺了積極參與維新運動的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曆史上把他們叫作“戊戌六君子”。在這六個人中間,譚嗣同是一個最傑出的人物,他的思想最為激進。

譚嗣同,字複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同治四年(1865)出生在北京。他的青年時代,正當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時候。特別是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很多愛國知識分子紛紛要求變法圖存。譚嗣同也積極主張變法維新,在湖南瀏陽發起設立學會,集合維新誌士講求變法救亡的道理。後來他到了南京,和在上海主辦《時務報》鼓吹變法的梁啟超取得密切聯係,經常為《時務報》撰稿。

1897年他寫成了代表他的社會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的名著——《仁學》。在這本書裏,他尖銳地抨擊了封建君主專製統治,熱烈要求進行資本主義的政治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同時,他還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倫理道德觀念,大膽地發出了衝決封建網羅的號召。當然,在這本著作裏也表露了他想不根本推翻封建製度而發展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幻想。

就在這一年,他回到維新運動已經發展起來的湖南長沙,參加維新活動,和梁啟超、唐才常等共同主辦“時務學堂”,並擔任《湘報》主編,在報紙上宣傳變法理論,抨擊清廷暴政。

1898年6月,在維新浪潮的推動下,光緒帝正式下令實行變法。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都被任命為軍機處的“章京”(“軍機處”是清代專門秉承皇帝意旨,處理軍國要政的中央最高權力機構。“章京”是一種負責具體工作的較低級的官職),專門幫助光緒皇帝推行新政,負責批閱奏折,草擬詔書等工作。

頑固派不能容忍變法維新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慈禧太後等正在積極籌劃政變。維新派深感局勢嚴重,推舉譚嗣同去遊說握有重兵的袁世凱,以武力保衛光緒帝,粉碎頑固派的陰謀。但是,袁世凱卻向頑固派告密,出賣了維新派。慈禧太後立即發動了政變,一麵囚禁光緒帝,一麵搜捕維新派。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先後被捕。後來,慈禧太後就把這六個人殺害了。

譚嗣同臨死時,神色自若,慷慨從容。並且留下了十六個字的臨終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心殺賊”道出了他反抗黑暗的封建專製主義統治的決心,“無力回天”反映了他走改良主義道路所造成的悲劇命運,後麵兩句話,表明了他為爭取祖國進步而奮鬥的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

(方攸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