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中國最早的鐵路

字體:16+-

中國最早的鐵路,是1881年修成的唐胥鐵路,從唐山到胥各莊,計十八裏。修築的目的是便利開平煤礦向外運煤,把煤礦同運河銜接起來。以後,這段鐵路逐漸由兩端向東西延伸,斷斷續續地,到了1911年,京沈鐵路才全部修通。

在這以前,外國侵略者很早就想在中國修鐵路。他們知道,不僅鐵路本身可以營利,更重要的是鐵路可用來推銷他們的商品,掠奪中國的農產品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築成鐵路對他們進一步擴大政治和軍事侵略,也將提供更為方便的條件。所以,在1864年,就有一個叫作斯蒂芬生的英國人,做了一份中國鐵路係統計劃,送給清政府。這個鐵路計劃是:以漢口為中心,東至上海,通向太平洋,西經四川、雲南,通往英國當時的殖民地印度,大體上是沿著長江,用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把中國納入英國的殖民體係中去。清政府拒絕了英國人的這份計劃,說如果要修鐵路,中國人會自己來修的。腐朽落後的清政府拒絕這份計劃的真正原因,並不是為了保衛國家主權,而是害怕帝國主義修了鐵路,危脅自己的封建統治。第二年,另一個叫作杜蘭德的英國人,在北京宣武門外,私自修起了一條一裏左右的輕便鐵路,用來打動清政府。清政府不但不為所動,而且下令將之拆除。可是英國人並沒有死心,1876年,又在上海吳淞間,擅自修了一條淞滬輕便鐵路。清政府發覺後,非常生氣,提出強烈抗議,經過許多交涉,才用二十八萬五千兩銀子買了過來,全部拆除,把器材丟在海裏。這樣,外國侵略者的目的沒有達到,清政府對這種新式交通工具,也沒有發生興趣。不過此後不久,在清政府內部,關於修鐵路的問題,卻發生了很大的爭論。這一爭論一直持續了近二十年。

爭論的一方是守舊派官僚,他們從極其落後和自私的心理出發,擔心鐵路修成之後,原來的舊商路都要廢棄,商稅就要減少。他們還特別害怕鐵路修成以後,原來的船工車夫大批失業,這些人會起來造反,反對自己的統治。更可笑的是,他們還說:火車冒煙要燒壞莊稼,架橋梁,開山洞,移墳墓,會破壞風水,使祖宗之靈不安,山川之神不寧,等等。

另一方主張修鐵路的開始隻是少數人,主要是一些洋務派官僚。他們在內政外交上都很有勢力,是當時的實力派。他們認為,修鐵路既便於調運軍隊,又便於轉運糧食,對加強封建政府對人民的統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和必需的措施。同時,這些洋務派官僚知道,興辦鐵路不但可以為他們的外國主子效力,加強相互之間的勾結,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而且能夠從中漁利,大發橫財。因此,盡管朝廷內外輿論激烈反對,他們還是堅持要修。

在這場統治階級的內部爭論中,清政府對修路的政策也反反複複,動搖不定。比如前麵說到的唐胥鐵路的修築,起初本來批準了,但是還未動工,又改變主意,不許修建了。後來再次同意修建了,可是仍然不準使用機車。所以唐胥鐵路在開始的時候,竟出現了用騾馬拉著列車在軌道上行走的怪現象。

經過洋務派的力爭,守舊派的阻撓逐漸被戰勝了,然而清政府籌不出資金,不能大舉興辦鐵路。主持修築鐵路的洋務派官僚非常腐敗,辦不好事情,已經修建的鐵路,效率很差。特別是外國侵略勢力,通過不平等條約和借款,攫取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特權,幾乎完全控製了鐵路的修造和經營管理,這就更加妨礙了中國鐵路事業的正常發展。所以在清末,中國自辦的鐵路,不但少得可憐,而且辦得很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鐵路都直接或間接落在帝國主義控製之下。

(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