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黃巢起義

字體:16+-

唐朝末年,政治異常腐敗,皇帝、官吏、藩鎮、僧侶、地主、富商霸占了絕大多數的土地,揮霍掉大量人民以血汗創造的財富,過著荒**腐化的生活。農民終日勞苦,仍然是“健兒無糧百姓饑”。盡管這樣,官府還是拚命催征租稅,農民忍受不住,隻好拿起武器進行反抗。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裘甫領導農民在浙東起義;懿宗鹹通九年(868),屯戍桂州(今廣西桂林)的戍卒因久戍在外不得歸家,共同推舉龐勳領導起義。這兩次起義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但是此後不久,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就爆發了。

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底,王仙芝帶領數千人在長垣(今河南長垣縣東北)起義。起義軍發布文告,痛斥唐政府官吏貪汙、賦稅繁重、賞罰不平,並且打出“天補平均大將軍”的旗幟。“天補平均大將軍”的意思是說,受天之命為大將軍來消滅人間的不平。農民紛紛響應,加入起義軍。875年夏天,黃巢率領數千人在山東冤句(yuān qú,在今山東曹縣北)起義,響應王仙芝。起義軍的勢力更加壯大,幾個月裏發展到幾萬人。起義軍從山東轉戰到河南、湖北、安徽一帶,到處打擊政府軍,受到各地農民的歡迎和支持。878年,王仙芝戰敗犧牲,起義軍由黃巢統一指揮。黃巢帶領起義軍在淮河流域活動了一個時期之後,為了在戰略上“避實擊虛”,於是橫渡長江,進入江西和浙江一帶;接著又在很短的時間裏,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開辟了一條七百裏長的山路,進入福建。第二年夏天,起義軍又攻下了廣州。

黃巢到達廣州後,一麵休整,一麵準備向北進攻。在出兵北征之前,黃巢以“義軍百萬都統”的名義發布文告,宣布要進攻長安,推翻唐朝的黑暗統治。廣明元年(880),黃巢的起義軍打到潼關,軍威極盛。長安城內的統治階級又慌又怕,百官分路逃竄躲藏,宦官田令孜倉皇地挾著皇帝逃往四川。當起義軍的先鋒進入長安時,唐金吾大將軍(負責京都治安的最高長官)張直方率領文武官數十人到霸上投降黃巢。起義軍“甲騎如流,輜重(指軍用器械糧草等)塞途,千裏絡繹不絕”。人民夾道歡迎,起義軍對他們說:“黃王起兵,本來為的是百姓,不像李家那樣不愛你們,你們安居樂業好了,一點不用害怕。”起義軍一方麵拿出財物贈給貧苦的人民,安撫百姓;另一方麵對那些富豪、宗室和不肯投降的官吏,恨之切骨,抓到的全都殺掉,並且焚毀他們的房屋,剝奪他們的財產。黃巢在群眾的擁戴下做了皇帝,國號大齊,任命百官,建立了一個新的政府。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一直流動作戰,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打進長安以後,又沒有徹底消滅唐政府的軍事力量。後來,唐政府收買了起義軍的叛徒,又勾結了沙陀人,對起義軍進行內外夾攻。起義軍抵擋不住,為了保存力量,退出長安。又經過一年多的戰鬥,起義軍最終失敗了。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