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
黃巢起義失敗後,唐政府名存實亡,許多新起的藩鎮互相攻伐,割地稱雄。當時盤踞在黃河流域的主要勢力有山西的李克用和河南的朱溫(全忠)。李克用是靠鎮壓農民軍壯大起自己力量的沙陀族首領,朱溫是農民起義軍的叛徒。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朝皇帝到洛陽,操縱了中央政權。907年,朱溫代唐稱帝,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後梁以汴(今河南開封)為都城。曆時二百九十年的唐朝正式結束,從此開始了“五代十國”的曆史。
923年,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xù)在魏州稱帝,建國號叫唐,史稱後唐。不久,李存勖消滅了後梁,把都城遷到洛陽。
936年,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後改號為遼)兵滅掉後唐。石敬瑭被契丹統治者冊立為“大晉皇帝”,建立起後晉。從此,幽雲十六州(在今河北與山西北部)被割讓給契丹,那裏的漢族人民長期處於契丹貴族的統治之下。
石敬瑭對幽雲十六州土地和人民的出賣,並不能滿足契丹貴族無止境的貪欲。946年,遼軍攻入後晉都城開封,活捉了後晉皇帝石重貴(石敬瑭之侄),河北地區完全為契丹貴族所占領。契丹統治者派兵馬輪流到各處劫掠,稱之為“打草穀”。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開封即位稱帝,並改穿漢人服裝,以麻痹漢族人民。北方人民對於契丹軍隊的殘暴行為,非常痛恨,到處組織義軍,起來反抗。耶律德光看見形勢不妙,在侵入中原後兩個月,就托名避暑,率軍北逃。後晉將領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建立政權,趁機領兵進入開封,宣布自己為漢皇帝,史稱後漢。後漢政權建立僅僅四年,就被其部將郭威所滅。
郭威殺死後漢的皇帝(劉知遠養子),建國號周,史稱後周,仍都開封。
這就是北方先後建立的五個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曆史上稱為“五代”。五代統治的地區,僅是黃河流域一帶(有時也包括四川在內)。至於淮水以南至廣東的廣大地區,則先後為九個小國所分據。它們是:
1.前蜀:王建所建,在今四川。
2.後蜀:孟知祥所建,在今四川。
3.吳:楊行密所建,在今淮河以南和長江中下遊兩岸地區。
4.南唐:吳的大臣李昪(biàn,徐知誥)奪取吳的政權自立為王。
5.吳越:錢鏐(liú)所建,在今太湖流域和浙江一帶。
6.閩:王潮、王審知兄弟所建,在今福建。
7.楚:馬殷所建,在今湖南。
8.荊南(南平):高季興所建,在今湖北江陵一帶,是最小的一個政權。
9.南漢:劉隱所建,在今兩廣一帶。
除南方九國外,還有一個割據太原的北漢。北漢是郭威滅後漢的時候,河東節度使劉崇(後改名劉旻,“旻”音mín)建立的,在今山西一帶。
以上就是所謂的“十國”。
在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梁、唐、晉、漢等朝長期進行割據戰爭,給人民帶來許多災難。除田賦外,統治者還野蠻地向農民征收名目繁多的雜稅。農民的牛死了,政府出很少的錢硬把牛皮買來做軍用品,後來要了牛皮不給錢,最後還不管牛死沒死,也不管有沒有牛,都強迫農民出錢給政府,取名“牛皮錢”。農民有農具要納稅,過橋要納稅,吃鹽要納稅,不管喝酒不喝酒也要納稅。田賦每一斛(當時以十鬥為一斛)要加收兩鬥,叫作“雀鼠耗”,說是要補償糧食存入糧倉後被麻雀和老鼠吃掉而造成的損耗。地方官在他們管轄的地區內橫征暴斂,方法更是多種多樣,如後晉歸德節度使趙在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的行為很是殘暴,當他調職的時候,老百姓高興地說:“這回可拔去了眼中釘。”不久,他又調回來,便明目張膽地要宋州老百姓每人交納“拔釘錢”一千文。吳、越、楚、閩、南漢等國還有所謂“身丁錢”(人口稅),這也是以前所沒有的。
(張習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