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簡明教程

後記

字體:16+-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編寫,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學術界熱議的話題。在這個領域裏既有豐碩的收獲,也有綿延不斷的討論與質疑。撰寫一部理想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也一直是學術界同仁和高校專業建設的努力方向。不過,“完美”似乎依然遙遠。近年來,人們所談論的有關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編寫的問題卻越來越多——要麽是越寫越厚,要麽是越寫越深,要麽是越寫越個人化、圈子化。學科共識淡化,闡釋方式繁多,教師學生無所適從,以至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課程,教師講起來沒勁,學生說起來頭痛。這種現象讓我們深感憂慮。

為此,在編寫之初我們就反複想過,迄今為止,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已出版了幾百部,我們有無必要再寫?如果寫,我們的特色應該有哪些?我們是否應該編寫一套簡約、通俗、實用而又清爽的文學史?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確定了本教材的一些編寫要求:

1.本教材的適用對象首先是一般師範院校、新世紀以來升為本科的地方院校以及獨立學院的中文係學生,其次是自學考試的學習者和文學愛好者。

2.為了適應上述院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和一般自學者的知識需求,本教材采用現當代合為一體的方式。確立文學史簡約原則,追求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化處理。基本內容以代表性作家作品分析為主,突出作家的特點與貢獻。大力縮減作家生平、創作曆程和文學史知識性等內容,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實施最大限度的簡約化。

3.本教材在具體撰寫過程中,力求簡潔明晰,深入淺出,以大眾化的表達方式為主,注重可讀性。

4.對作家作品的文學史定位,力避拔高、虛飾、重複及個人化偏嗜。評價節製,戒除過度闡釋。對作家作品作特征解讀,點到為止,為教師講授多留餘地。

5.本教材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中國現代文學”,下編為“中國當代文學”。每編各5章,分別是概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文學。上編各章以作家分節,下編各章按“創作類型”設節。

6.本教材同時編輯了相配套的作品選本《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選讀》。作品選本輯有所選作家的簡傳,借此使同學們對作家活動能有一個簡要而全麵的了解。

本教材的撰寫分工如下:

上編:

第一章:席揚;

第二章第一節:謝剛;第二節、第五節:陳靈強;第三節老舍:金曄;第三節沈從文:謝剛 蔡登秋;第四節趙樹理:席揚;第四節張恨水:薛昭曦;

第三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艾青:任毅;第三章第三節穆旦:巫洪亮;

第四章第一節:黃科安;第二節朱自清、第三節、第四節:古大勇;第二節冰心 鬱達夫:席揚 薛昭曦;

第五章:林婷。

下編:

第一章:方維保;

第二章第一節:龔奎林;第二節:曹書文;第三節:餘竹平;第四節:張文民;第五節:張喜田;

第三章第一節、第三節、第四節:巫洪亮;第二節:江少英;

第四章第一節:薛昭曦;第二節:席揚 劉文輝;

第五章:林山。

各位參編者為教材的完成付出了辛勞,在此表示真誠的謝意。

全書的編纂體例、大綱、具體要求和文字通稿工作由主編席揚完成,因此教材中的各類問題均應由主編負責。教材難免存在不少問題、訛誤和缺漏,敬請大家批評。

席揚

2013年5月16日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