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首富人生

第374章 崛起中的合盛梁行

字體:16+-

薑海在一旁抽著煙,聽到法克在那裏眉飛色舞地接受采訪,暗暗豎起大拇指。

一看此廝就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早就駕輕就熟,極為的職業。

因為這個法克在歐洲的確算是某種權威,是行業標準的製定者之一。

所以薑海需要付出額外更高的出場費,來讓他為自己的這批貨物站台。

一百萬歐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主要還是針對著他的潛在客戶——李正凱量身打造。

伴隨著這次的媒體采訪,並且拿到SGS最高等級的認證,他的鐵木會立刻名聲大噪。

更重要的是,在仁和黃埔因為鐵木事件暴雷之後,這個冷門木材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此消彼長之下,就連大名鼎鼎的仁和黃埔都對木材質量如此不上心。

反而突出了他們手中的貨物質量不錯,讓合盛梁行的股票扶搖直上。

薑海無論做什麽事,都不隻是將目光錨定在一個目標之上。

他向來都是同時會達成多重效果,布局之深沉,就連李家的兩位公子都甘拜下風。

“既然這批鐵木的質量如此優秀,那是誰邀請的您來呢?我們都很好奇,會用在哪裏?”

另外一個記者擠過眾人,將麥克風伸了過去,現場無疑是非常火爆的。

就在這個時候,汪軍年驅車前來,一行人前呼後擁,徑直來到了倉庫內部。

作為合盛梁行的主理人,同時兼任汪宸集團的董事長,汪軍年是最適合的代言人了。

解決完了剛剛的事情,薑海第一時間就讓汪軍年過來接受媒體的訪問。

“哦,他來了!就是這位汪軍年先生!港城合盛梁行的創始人。”

法克眼前一亮,動情地說道,“據我所知,合盛梁行是新晉的開發商,是有匠人精神的!”

汪軍年微笑著對大家示意,對於這種媒體見麵會,他早就駕輕就熟。

有記者忽然問道,“汪軍年先生?您為什麽要在汪宸集團之外,單獨成立家上市公司?”

也有人跟著提問,“沒錯,據我所知,在您的操作下,短短兩個月就上市,計劃是什麽?”

麵對著大家的提問,汪軍年臉上始終保持著淡定,一副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的神態。

“很簡單,那就是為另外的產品線做準備,合盛梁行將會打造港城的最精品項目。”

“同時,我們邀請歐洲的專家前來,因為有前車之鑒,我們更需要對質量審慎一些……”

聽到這裏,很多人都會心地笑了起來,知道他所謂的“前車之鑒”是什麽意思。

不是前兩天出事的仁和黃埔,以及在發布會上狼狽不堪的李正凱,還能是誰?

不怕貨有多好,就怕貨比貨!此消彼長之下,人們現在更認可合盛梁行了。

當然,也因為這些記者大部分都被打點過,所以沒人詢問和仁和黃埔員工的糾紛。

看到事情漸入佳境,薑海就知道自己沒有留在這裏的必要了。

和劉鈺明打了聲招呼,便驅車回到了酒店休息,為接下來的事情養精蓄銳。

……

李正凱從倉庫離開之後,他坐在車上就閉上了雙眼,緊緊攥著拳頭。

秘書長跟隨李正凱後,就沒見過他這麽失態的,愈發覺得事情的嚴重性。

他深思熟慮之後看著李正凱,“少爺,要不要我去把薑海做掉?讓他從港城消失?”

聽到秘書長的提議,李正凱的眉心跳了跳,倒是認真考慮了一下。

畢竟以前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做過,隻不過這一次的對手要更加難纏一些而已。

“不,還是算了。薑海這個人,我多少聽到過一些消息,他不是那麽簡單的人。”

李正凱默然睜開雙眼,“此廝曾經麵對過一夥雇傭兵的暗殺,結果是對方全滅。”

對方全滅四個一出口,秘書長的雙瞳就狠狠收縮了一下,幾乎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雖然他知道薑海有些不一般,但沒想到居然如此恐怖,團滅了一個雇傭兵團?

“現在我們隻能等,等我父親從歐洲傳來消息,在此之前什麽都不要做。”

李正凱深深吸了口氣,“慌忙之中最容易出錯,不能夠繼續一錯再錯了。”

秘書長點了點頭,他現在隻想知道一件事,那個被團滅的雇傭兵團叫什麽名字。

“薑海啊薑海……你為什麽唯獨如此針對我們李家?莫非是上輩子的積怨?”

李正凱無心的一句抱怨,沒想到竟一語成讖,說到了點子上。

……

自從仁和黃埔暴雷之後,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天兩夜。

在這幾天裏,風頭最勁的就要莫過於合盛梁行了,可以說是忽然異軍突起。

之前和仁和黃埔員工的官司問題,也成功轉嫁到了仁和黃埔的公司本身。

取消了專供員工購買,立即對全市進行公開銷售,兩千多套房源光速售罄。

這個樓盤在最開始的時候險些成為爛尾樓,正因為薑海的資金注入才得以開工。

此前李家已經不止一次和汪軍年商談,打算將這塊地進行收購。

可是汪軍年頂住了壓力,如今轉眼間就到手了上百億,實在讓人心潮澎湃。

隻不過這些錢還要用於接下來的建設、股份的分紅、員工的工資等等。

但即便如此,汪軍年、李輝光、薑海三方還是能分到不少錢。

尤其是占大頭的薑海,甚至有可能非常低調的賺走幾十億,悶聲發大財。

在成功售罄之後,薑海主張趁熱打鐵,把利潤投入到其中,繼續拿地開發。

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之下,同時分成幾份,並且向銀行貸款,同時進發多處樓盤。

薑海的想法很簡單,原來的錢隻夠開發一處地。

但是加上銀行的貸款之後,就可以同時開發多處土地了,可以將利潤最大化。

有別於港城的本地開發商,高負債的背景之下,是更瘋狂的擴張野心。

港城報紙連續刊文,驚呼“汪軍年化身為狼,上演狼來了”!

而這個舉動,無疑是深深地觸碰到了港城的四大家族,那些地產大佬們。

要知道,港城不是隻有一個開發商,更不是隻有一個仁和黃埔。